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石器时代出现过哪些文化?各大文化区别与联系大盘点之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大地上,风格各异的众多文化中心如满天星斗般散落各地,在交流碰撞、兼收并蓄之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很多朋友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诸多文化遗存的存续年代、区域划分、典型器物、叠压关系不是特别清楚,接下来我会通过一系列文章带大家梳理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今天我们就从知名度较高的仰韶文化开始。

仰韶文化博物馆

主要类型

仰韶文化是我国最早被确认的新时期时代文化之一,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考古学家一直致力于仰韶文化遗址的普查与发掘,基本确定其分布范围西起甘青交界、东至河北、北抵河套、南达湖北,核心区域位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

仰韶先民生活场景复原

因其分布区域较广,考古学家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各类型的文化面貌略有差异,通过碳十四测年可知其持续时间约在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经过两千余年的演变后过渡为黄河中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关中、豫西和晋南地区的仰韶文化存在三个一脉相承的同系主体,即半坡、庙底沟及西王村类型。

仰韶文化陶器

半坡类型遗址包括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渭南史家、华阴横阵、邠县下孟村、山西芮城东王庄等,半坡类型的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典型器物有直口尖底瓶、直口圆底钵、卷沿圆底或小平底盆、小口细颈大腹壶、折沿大口弦纹罐、敛口深腹小平底粗绳纹陶瓮等,纹饰主要为绳纹和弦纹,另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均为红陶黑彩,彩绘纹样主要是鱼纹和变体鱼纹,除此之外还有鹿纹、波折纹,纹饰多在盆内壁、腹部及口沿处,此外部分陶器上还发现了二十余种刻画符号。

小口尖底瓶

庙底沟类型遗址包括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邠县下孟村、山西芮城西王村、甘肃秦安大地湾等,典型器物有卷沿曲腹盆、敛口曲腹钵、敛口鼓腹罐等,以彩陶居多,黑彩为主兼用红彩,彩陶纹样主要是条纹、涡纹、圆点纹、方格纹构成的花纹带,此外还有少量鸟纹和蛙纹,纹饰多在盆、钵外壁上部。

仰韶文化陶器

西王村类型主要分布在晋西南的汾水、涑水流域及陕西的渭水流域,遗址包括山西芮城西王村、陕西西安半坡上层、华县泉护村中层、宝鸡北首岭上层等,陶器仍然以红陶为主,伴有大量灰陶,典型器物有敞口长颈尖底瓶、宽平沿斜直腹盆、敛口深腹大平底罐、厚唇筒状瓮,同时出现了镂空圈足豆和带流罐,纹饰主要是绳纹和附加堆纹,兼有篮纹及少量方格纹,花纹较简单,只有条纹、圆点纹、波浪纹三种。

仰韶文化陶器

根据碳十四测年,半坡类型约在公元前四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三千六百年之间,庙底沟类型约在公元前三千九百年至公元前三千年之间,而西王村类型的下限不晚于公元前两千七百年。

主要区域

王湾及大河村遗址让我们对洛阳和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有了基本认识,王湾遗址位于河南洛阳以西十五公里,文化堆积约三米,可分为三期:一期属于仰韶文化,二期属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过渡阶段,三期属于河南龙山文化,三期文化一脉相承,一期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其次为夹砂灰褐陶,彩陶纹以涡纹、三角涡纹及圆点组合而成,花纹简洁流畅,器型主要有釜、灶、甑、鼎、盆、钵、瓮等。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郑州东北六公里,文化堆积达七米,可分为六期,前四期属于仰韶文化,各期在鼎、盆、钵、罐等主要器型上存在明显的承袭关系,王湾、大河村遗址反映出洛阳及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白衣彩陶和双色彩绘盛行,六角星纹、锯齿纹、太阳纹等纹样自成一脉,根据碳十四测年,该区域仰韶文化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

单旋纹彩陶盆

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有后冈类型和大司空类型,后岗类型主要分布于漳河、卫河流域,典型遗址是河南安阳后冈遗址,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器表多为素面,饰有线纹、弦纹、划纹、堆纹、锥刺纹,彩陶数量不多,主要绘红彩,纹样多为口沿下的宽带纹、平行竖线纹、垂直相交斜平行线纹、波形纹、同心圆纹等,主要器型有红顶碗、大口小底罐、折沿圆底鼎、小口细颈大腹瓶、锥刺纹盆等。

弧线三角纹彩陶盆

大司空类型也分布于漳河、卫河流域,典型遗址是河南安阳大司空遗址,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灰陶为主,器表多为素面,饰有篮纹、方格纹、划纹、线纹、锥刺纹,与后冈类型相比彩陶的数量较多,主要绘红、棕彩,黑彩极少,纹样有二十多种,多绘于盆、钵的上部,器型主要有敛口彩陶钵、无沿直口折腹盆、窄沿折腹彩陶盆、侈口斜腹碗等。

红陶钵

根据碳十四测年,后冈类型的年代大致与半坡类型相当,某些文化因素也与半坡类型相近,大司空类型可能是漳河、卫河流域晚于后冈类型的文化类型。

生产生活

仰韶文化时期渭河、浐河、漳河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种植的谷物主要是适于在黄土地带生长的粟,半坡遗址发现了贮藏大量粟的灰坑,应是贮藏粮食的窖穴,这样的窖穴在陕西临潼姜寨、华县泉护村、邠县下孟村、河南临汝大张、郑州林山砦等遗址均有发现,此外在半坡遗址还发现了白菜或芥菜的菜籽。

仰韶文化陶器

仰韶文化的农具以石斧、石锄、石铲为主,以砍伐树木、开垦荒地的石斧居多,仅半坡遗址就出土近三百件,石锄、石铲用于翻土,收割使用的是两侧带缺口的石刀和陶刀,农耕方式可能是轮作制,即在一块耕地上耕种数年,地力枯竭时重新开垦新的耕地。

彩陶双耳罐

仰韶文化的家畜可以确认的只有猪和狗,数量较少且个体偏小,可见家畜饲养并不发达,不过渔猎经济较为发达,出土了大量渔猎工具,半坡先民捕获的动物包括斑鹿、獐、竹鼠、野兔、貍、貉、獾、羚羊、雕以及鲤科鱼类等。

陶器制作

仰韶文化的陶器制作水平较高,通过化学组成分析可知制陶使用的陶土经过了精心选择,人们在制作炊器和大型容器时特意在陶土中掺入细砂粒,以提高陶土的成形性、耐热性和稳定性,陶器普遍使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制作方法是先将陶泥搓成条状,再将泥条盘圈集叠起来,然后制作口沿、里外抹平便大致成形,当时已经具备了慢轮修整技术,半坡遗址出土了底部印有布纹和席纹的陶钵,可知当时是将成型的陶坯置于布、席等垫子上晾干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是仰韶文化最高制陶水平的代表,绘制陶坯的彩料均为天然矿物,赭红彩的主要着色剂是铁,原料是赭石,黑彩的主要着色剂是铁和锰,原料是含铁量较高的红土,白彩几乎无着色剂,仅含有微量的铁,原料是配入熔剂的瓷土,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一件双格石研磨盘上残留有矿物颜料,应是用来研磨的器具,半坡、姜寨遗址还出土了装有颜料的陶罐及研磨锤,现已发现陶窑上百座,结构较为简单,烧成温度在950℃—1050℃之间,将陶坯放入窑中烧制便制成了陶器。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仰韶文化彩陶的艺术造诣极高,北首岭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壶通体呈船形,壶口居中,两端翘起,壶身两侧分别绘有一张渔网,表现出先民撒网捕鱼时的劳作场景,大地湾遗址出土一件人头彩陶壶,壶口塑成人头,五官精致,留齐耳短发,壶身略长,腹部鼓起,壶身布满花纹,宛如一位身穿花衣的孕妇亭亭而立。

房舍村落

目前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屋基址不少于四百座,根据形制可分为圆形半地穴式、方形半地穴式、圆形地面式、方形地面式、方形地面连间式等,圆形半地穴房屋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五六米,凹入地下一米左右,坑壁即为墙壁,设台阶或斜坡通往屋外,房屋中间挖有灶坑作为火塘,有些灶坑后面还嵌有用来保存火种的小陶罐,墙面经过火烤非常坚固,涂有草拌泥并修整光滑,灶坑周围留有柱洞用来支撑屋顶。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掘出的大型房屋基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屋基址,房屋平地起建,平面呈矩形,居住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米,占地面积约四百二十平方米,有主室、侧室、后室和附属建筑,前方墙壁设正门及两个旁门,东西侧墙各开一侧门,周围近千平方米内没有同期房址,应是举行聚会、祭祀或其他仪式的公共场所。

姜寨聚落复原图

姜寨遗址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史前村落遗址,村落中心有大型广场,广场四周围绕五组建筑群,每组建筑群均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主体,四周分布十多座中小型房屋,整个村落共有上百座房屋,房屋大门均朝向中央广场,一些房屋附近分布有窖穴,村落外围挖有宽、深各两米的壕沟,东部留有道路,壕沟东南方和东北方有三片墓地,共有一百多座墓葬,窑址群位于村外西南方,应是出于安全考虑。

半坡聚落复原图

半坡遗址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中央有一座大型方形房屋,房屋北面有四十多座中小型房屋基址,门向大体朝南,呈半月形面向大型房屋,村落内有二百余座窖穴,并有两处简陋的栏圈,应为家畜夜间栖身之地,村落外围挖有宽、深各五六米的壕沟,壕沟以北是公墓区,以东是烧窑区。

#仰韶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
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
仰韶文化
古陶器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艺术
长武县下孟村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