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纸障目遮望眼 英雄当面不相识

——话说曹操

作者/陈道

许昌人评价曹操还是有几分资格的,毕竟,曹操在许昌经营了二三十年,三国包括魏晋,许多大事件都与许昌有些联系,至今在许昌还有与之相关的不少历史遗迹。

每说“三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白脸的曹操”和“奸雄”二字,足见贬曹文化影响何其深哉!实际上,对于曹操的那些传闻,尤其是负面的,几乎是骂人辱没先人的,大致都出自小人儒之手。

比如说,最喜欢拿出来当笑料或丑化曹操的姓氏问题,相对有权威的陈寿都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为什么?因为没有证据支持曹操姓夏侯。毕竟,《三国演义》影响力再大,那也只是一部小说,并非严谨的历史著作,其中诸如桃源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华容道义释曹操、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虚构、演绎的内容有很多,为了支撑作者个人的胸臆,满足某种价值需要,自然而然不会说曹操的好话。还有连作者名字都没有,介乎于史书与小说之间的《曹瞒传》,错误不少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陈琳帮袁绍写《为袁绍檄豫州文》骂曹操,其实都属于一种的心态,都不是客观记录历史,而是贬低曹操,不惜辱及曹操的先人,让曹操的“出处”充满污泥浊水。一些拿笔杆子不就喜欢这么干吗?抹黑对手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下三滥的文字手段都用上,而且,前两文说曹操是夏侯家的后代,而陈琳则说曹操的父亲是被收养的乞丐。稍微有点脑子的人若碰到这两方面的抹黑,也会明白:即便那时候夏侯家族再没落,也不至于沦落到当乞丐流浪的地步;若说曹操本姓夏侯,陈琳以此为由头骂起来岂不是更为起劲儿?显而易见,还是陈寿说的曹嵩“莫能审其本末”更靠谱一些。

汉魏之后,对曹操的作贱辱骂,主要都是些文人,原因非常简单:文人所代表的儒是积极入世的,一向是君君臣臣,要向朝廷宣誓效忠挣饭吃的,所以,无论其价值观,道德理念,都是以朝廷为正统,即便是那些落第的秀才,科举的失败者,哪怕人生惨淡,备受朝廷欺凌煎熬,也决不背叛自己的阵营,更期望,一次偶尔的“奋起”,赢得咸鱼大翻身,所以,不管他们是主观故意还是下意识,总是戴着眼睛看曹操,一颗红心对刘备。用放大镜来评价曹操的缺点,以膝行之姿仰望孔刘之后尘。纵观中国两千多年文化史,文人的这个德行,可谓展露无遗。这就如同宗门之对于徒子徒孙,宗门体大,一应徒众尽皆绝对服从。对于儒来说,它们宣扬要追求有君子品德的君子儒,但是,它们的许多作为,实际上与小人儒无二,也就是外表装帧的要像君子儒,内心深入是小人儒占据市场。

对于曹操是不是姓夏侯,我没有专门去做研究。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不仅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而且,还为曹嵩的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而不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说的“父嵩乞丐携养”(路边捡来的) 。

对于这个结论,免不了受到质疑,这也正常,文人骂曹操快两千年,轻易不会改变既有的观念的。就如同对待那些历史书籍一样,符合需要的,肯定会旁征博引来维系自己的主张,反之,也会旁征博引驳斥对方书本上的东西不值分文,反正,吵来吵去都成文章,便是一种生活。

对于曹操本姓什么,我倒觉得没必要考虑那么复杂,如果具体到DNA都无法取信于人,那就想想常识,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当年若是你遇到那种情况,其中会有多少真伪。

一是要想到曹操本就是一个大家族,其祖辈、父辈,包括曹操这一辈的人,并不只有曹操这一家。按照史料记载,曹操所在的家族,并非经营了上百年的世家,呈现好的发展趋势的时候应该起自于曹操的曾祖父曹萌(也叫曹节),这是一个心底仁厚的智者,有吃亏就是福的长远眼光,他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季兴共计四个儿子,虽然,这时候曹家与作为夏侯婴后人的夏侯家依然保持着世代姻亲的关系,但是,夏侯家的运道也正处于下滑的状态。曹萌及早布局,将最小的儿子季兴送入宫中,以求从宫廷那边寻得家族兴旺发达的良机。这个从小就被送入皇宫当宦官的小儿子就是曹腾,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养父。也就是说,曹操的爷爷那一代是兄弟四个。这些,都是《三国志》引用司马彪的《续汉书》中写的很明白的。

二是要考虑那个年代过继子嗣并不是件小事儿,尤其是对于有爵位的人来说,那是事关整个家族利益的大事。曹腾从一个小小的黄门从官,升任小黄门、中常侍,进而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死后,他的养子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承袭了他的封爵。如果曹操没有做出后来那么大的事业,朝廷还能继续存在的话,曹操大致也是能承袭此爵位的。过继子嗣是为了自己的封爵、财产有人继承,放着本家有子侄可以过继,弄一个说不清来历的乞丐,不怕竹篮打水?对此,现在的农村老农民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当年的老曹家不可能想不到。曹腾位于帝国的权力中心,为曹家所带来的利益同样不小。他的兄长曹褒,官至颍川太守,少不了他从中的斡旋。他的几个子侄,曹鼎(一说为曹腾弟),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曹炽历任太中大夫、司马等。可以说,因为曹腾,曹家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我若是其中一员,肯定愿意挑选最优秀的孩子过继给他,也算是对曹腾做出个人牺牲的补偿。

三是封建宗法制度几乎不允许曹腾在本家族子侄众多的情况下,另外选择夏侯氏为继嗣。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曾有过几个女人,但是没有生一个儿子,无奈,只好把弟弟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为儿子。这就是本家族内过继。曹操家族内的过继现象更多。曹操不是独子,他身为长子,后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曹彬、曹玉、曹德。史料上还出现过一个“海阳哀侯”,名不详,对应曹操的哪个弟弟我还没弄清楚,所知是海阳哀侯的女儿嫁给了夏侯衡。此外,曹操还有曹洪、曹仁、曹纯等本家族的兄弟。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了那些早薨的,他的长子曹昂为了掩护他而阵亡,就将另一个儿子曹均的儿子曹琬过继来给曹昂作为嗣子。还有曹均的儿子曹敏之子曹赞,过继给曹丕的儿子北海悼王曹蕤。这些都属于曹操子孙内部的过继,还有曹操兄弟之间的过继:曹操将儿子曹均过继给二弟曹彬;将儿子曹徽过继给曹玉为后。这些全部都是曹氏家族内部的子嗣过继,有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我没有看到。比如曹操的养子曹真,他的几个儿子曹爽等被司马懿杀得一干二净,还夷了三族,只好找了一个叫曹熙的族孙来嗣后。这个曹熙出自于曹操那个儿子还不知道。

四是曹氏与夏侯氏的姻亲关系,必然导致血亲上的慎重考虑。根据《魏书》的记载,至少从西周的时候就有同姓不通婚的规矩,已经知道近亲结婚会影响宗族繁衍以及宗族子弟健康。曹氏与夏侯氏是世婚,所以,应该懂得回避开相互之间的血亲关系。曾有人笑谈: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如果《曹瞒传》和《世语》所说,曹嵩是夏侯惇的亲叔父的话,那么相当于清河公主嫁给了自己亲叔叔的儿子,也就是从兄。如果曹氏还姓夏侯,那么这确实是一种乱伦行为。这也难怪清代著名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笔记》里说:“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子,按夏侯惇之子楙尚清河公主,渊子衡亦娶曹氏,则谓‘嵩,夏侯氏之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是的,《曹瞒传》乃无名姓的吴人所作,对于魏蜀吴来说,可不就是“敌国”!

我想,从以上这四个方面,或者说四个常识来说,曹操“本姓夏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之所以这么复杂,一方面是曹操之父曹嵩的确是过继来的,何以未见确切的史料,要么是涉及到家族隐私未予公告,要么说了,被什么人给删除了,而且后一种可能性较大,毕竟,自孔以后,删书实际上也是一种常态。大凡文人都是有些洁癖的,见不得心里不舒服的文字存在,一删了之。

自汉以降,文人之所以喜欢贬低曹操,一是曹操的所作所为,不容于儒所奉行的理念;第二,这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显示一下自己的品德和格调。如此儒家独步天下的岁月,曹操焉能有好?如果回过头来看,我们还会发现,但凡文武双全卓然不群的人物,文人都会以异样的眼神来审视。我曾开玩笑说,这其实是文人的一种很小家子气的心态:你说你打天下建立不朽功业也就罢了,诗文写的也那么好,这让我们怎么混?!呵呵,人性是一个说不清楚的暗物质。

陈寿以其著作《三国志》的历史眼光,评价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同样作为史学家的司马光评价的更具体,他认为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毛主席对于曹操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意味,我曾经想,那几年之所以出现为“曹操翻案”,是不是因为历史以来针对曹操的那些,深藏着中国文化的劣根,“翻案”便是一个突破口?不得而知。

相比较而言,如李世民那样的所谓明君,在评价曹操时,一方面肯定“武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另一方面,也免不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岗位需要,指出曹操不守臣道。这样的抑扬,未免有些矫情,落了下乘。当然,连李世民都不可避免地受自己利益影响来评判曹操,那些无节操贬低曹操的文人的所作所为,也便不难理解了,这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以“七十二疑冢”等细节来反复渲染曹操奸诈、以“冒姓”去埋汰贬低曹操出身等等丑化剧的缘起,毕竟,这天下说到根上是文人的天下,你做的再多再好,他不照实说,甚至直接抹杀掉,一代人都可以啥也没干过了日子,另外的什么人做那么几下,就笔下生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动动笔杆子的事儿。前倨后恭,无非挣一碗饭吃。

(根据网络聊天记录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睿的昏招,成就了司马懿帝业
都说司马懿不如曹操,可到底差在哪里呢?主要体现在这五个地方
《普通人学历史》第8章 司马懿,三国纷乱(下篇)
明代人曾质疑曹操身世:既非曹参后人也不姓夏侯
品读【三国演义】司马家篡魏的时候,曾经人才辈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曹操留下4人防止司马懿谋反,本可万无一失,却全被曹丕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