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不死我的,终究让我更坚强 张幼仪----坏婚姻是所好学校

01

很多年以后,张幼仪还能回忆起在柏林的那个下午,整座城市飘着蒙蒙细雨,天空乌云密布。

那时候,她刚生完孩子不久,身心疲惫。

徐志摩急匆匆而来,不过,他不是为了看她和孩子而来,而是为了逼她离婚。

他没能注意到她生孩子的疲惫,而是开门见山地逼着她签离婚协议书,因为“林徽因马上要回国了!快点签!不然来不及了”。

这话让张幼仪彻底死了心,一个让她打胎的男人,一个将怀孕的她弃于人生地不熟之地而不顾的男人,一个身心都不在了的男人,留他何用,不如放他而去。

签字的时候,她很平静,但写下“仪”字最后一笔时,她脑海里闪现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她不禁泪盈于睫。但放下笔时,理性的她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如此克制隐忍,或许这是她与浪漫潇洒的徐志摩不能相守的根本原因。

她拒绝了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养费,幽然地说道:“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张幼仪说自己就像是一把“秋天的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了。

徐志摩回国后做了一件一鸣惊人的事儿一一在1922118日《新浙江》副刊《新朋友》的“离婚号”上,发表了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通告。

就这样,张幼仪成了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生效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的女主角。

不管是不是主动,她都成了民国史上第一个离婚的新时代女性。

婚是离了,孤儿寡母怎么活下去是摆在她面前的现实问题,她也一度想要带着孩子离开这个世界,但她的理性告诉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孩子尚小,她需要养育他,但离婚后的她已经不甘心做一个家庭主妇了,她不想再做一个旁观生活的观众,而是要做生活的导演。

前半生,她一直都是别人生活里的观众,幼时是父母与哥哥弟弟们的观众,嫁人后是丈夫与公婆的观众。

现在,她要主导一回,为尚在襁褓的孩子,更为自己。

木心先生曾说:“先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离开了徐志摩的她,没有沦落为以泪洗面的“林妹妹”,而是成长为一个很好的生活导演,她思路清晰,善于规划与分配。

她知道自己要找工作养活自己和孩子,首先就需要自己有一技之长。

但自己不仅没有一技之长,甚至连语言都不通。

所以,首先要克服语言不通的难题,接着再学一技之长,之后就不愁找工作。

于是张幼仪找来一个保姆照看彼得,自己投入到紧张的德语学习中去,并考上了斐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在德国和徐志摩的离婚,成为张幼仪人生路上的分水岭,她开启了脱胎换骨般的蜕变,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在德国五年,张幼仪如凤凰涅槃,离婚能左右她的人生轨迹,但却决定不了她的人生。去德国后的张幼仪,用徐志摩的话来说,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的确如此,去德国之后的张幼仪似乎无所畏惧,她展现了她强大的适应力与抗挫折能力,即使在小儿子彼得因病去世之后,悲痛之中的张幼仪也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

达尔文曾在自传里说道:“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张幼仪无疑就是有着强大适应能力的人,她背负着沉重的离婚之悲与撕心的丧子之痛往前走,活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

徐志摩曾在陆小曼吸食鸦片后,向张幼仪吐露心声,他说:“我是心往光明里走的但是脚步却迈向了黑暗。不知道风往哪里吹,不知道生活接下来会怎么样。

张幼仪说:“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就是学会认命吧,接受最坏的,看接下来还能再多坏,然后管他是风是雨,往前走就是了。”

在一波又一波的风雨里,她翻过了黑暗的山丘,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认知变换。管他是风是雨,往前走就是了。这大概是她离婚后走向新生的第一原则。

02

小儿子彼得天折后,张幼仪选择了回国。回国后的张幼仪,抬头挺胸奔波在时光里。

她在东吴大学找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德语教师。教书的生活十分安逸,但也十分幸福。不过,当二哥向她伸出更富挑战的橄榄枝时,她还是选择了走出舒适区。

乍一听,这个橄榄枝很光鲜----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请她出任该银行总裁。

她同意了,她知道这家女性职员居多的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借出去的外债大都是死账、坏账,如果没有大批资金投入,银行将面临倒闭。

但这是人生的战场,她想再试一试,就像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中那样,救银行脱险。

她富有经商头脑,擅长需求分析,她考察一番后,做了以下规划:

一是,找准银行定位,她认为银行首先要做的是找好自己的定位,既然是女子商业储蓄银行,那么目标客户自然就是那些官家小姐以及太太们。

二是,找到“小姐太太们”的心智突破口,她想到自己在德国身无分文的窘迫。那时候,要不是有二哥相助,自己哪能轻易走出困境?可见,一个女人得有私房钱,这是拯救自己的武器。

三是,“换位”沟通,她以自己的经历去共情那些太太小姐们,又因为她性格上的理性端庄与沉稳大气,那些太太、小姐们都十分信任她,她们纷纷将首饰、余钱都存在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四是,时刻把控全局,她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她把办公室设在了银行大厅,对整个银行的状况一览无余,职员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她自己更是凡事亲力亲为,每天九点到办公室处理事务,一直到下午五点,风雨无阻。

渐渐地,危机也就解除了。她,让濒临倒闭的上海女子储蓄银行起死回生了,这成了金融界的奇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身上那种以前被徐志摩百般不待见的“做人严肃”,努力追求上进的“无趣”,以及她的诚实守信和经营上的实力,让她有了很好的口碑,为她源源不断带来流量,越来越多的太太小姐们愿意将“私房钱”存在她这儿。

所以,即使在战时,女子储蓄银行也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足以说明她的经商实力。

张幼仪在事业上展露的才华,为她招来了各种橄榄枝。她选择再次接受哥哥以及他的朋友们的邀约,兼任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张幼仪将她在德国所习得的西式服装设计细节融入中式旗袍设计里,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深受女性欢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时间,云裳服装公司的服装风靡沪上,这对于张幼仪来说,是对徐志摩说她“乡下土包子”最好的反击。

她十分富有经济头脑,她在商业领域的融会贯通,让她一气呵成,赢了十分漂亮的一场“战争”。

日子拨云见日了,她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她每日的日常。

但工作再繁忙,她也没有放下学习提升。每天五点以后,是她的学习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她请家教老师到办公室来给她补习国文。

而做人方面,她处事得体,并不因徐志摩的抛弃,而迁怒于徐家二老,而是对他们孝顺有加。

大概是因为她的得体、周到、端庄、孝顺,徐父甚至把海格路125号的园子送给张幼仪,保她衣食无忧。

另外,徐家二老待她犹如亲生女儿,将家产一分为三:儿子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孙子徐积锴和张幼仪一份,老两口一份。

所以,离婚归国回来的张幼仪一点也不差钱。

但她依然选择冲锋在生活的前线,而不是只做一个在家育儿的母亲。

张幼仪有着天生强若男子般的承受力与理想,另一方面,她又将女战士的清爽与英气融入本身的气质里,所以离婚后转身商场的她,可谓活出了璀璨的光芒。

她的自我价值实现,也让徐志摩对她夸赞不已,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对她有了尊敬,“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

徐志摩还评价她:“她现在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颗炸弹,惊惊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但她依然安静低调,她认为云裳服装公司是“八弟和几个朋友合作的事业”,她只是在帮忙打理。

而对于在金融行业的华丽风光,她更是看得云淡风轻,当时的银行职员后来这样回忆她:“她就在我们营业厅办公,准时上下班,除接电话外,很少说话,总是专心看文件,有时听到她打电话时用德语。”

真正的卓然而立,必须是经历无数生活薄幸后的淡定绽放。这大概是张幼仪离婚后走向新生的第二原则。

03

19311119日,徐志摩乘飞机遇难。

那个名正言顺的遗孀陆小曼,哭得一头栽倒不省人事,一片混乱无人理。张幼仪派儿子徐积锴与八弟一起料理前夫的后事,后又亲自主持了徐志摩的葬礼。

15岁嫁给徐志摩,到与之离婚,再到处理好他的葬礼,回顾这一场给她带来纷纷扰扰的婚姻,张幼仪告诉侄孙女张邦梅:“我要感谢徐志摩,我要感谢离婚,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样一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以解脱,成为另外一个女人。”

“另外”一个女人,是女巾帼,也是个女强人。

在徐志摩的侄儿徐炎眼中:张幼仪性格刚强,严于管束,大时尤甚,富于手段;很有主见,也很有主张,且相当主动。不断丰富和了解着自己的张幼仪,在处理完前夫的葬礼,妥帖安排好徐家老人后,张幼仪继续在她的商场江湖里闯荡。

1934年,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应邀管理该党财务;同时,张幼仪还很有经商理财的头脑,抗战爆发后她挖掘到战时需求,开始做军用染料的生意,后又炒作过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同样获利。

张幼仪在商场打拼上,的确很有男人气概,从不柔弱,但是对于个人感情生活,她的独立自主却欠那么一点火候。

1949年后,张幼仪离开大陆,独身居住在香港。

邻居苏纪医生向她求婚,她的第一反应是先后写信给兄长以及在美国的长子,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她看来:“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直到儿子同意,她才与苏姓医生结婚。

晚年的张幼仪曾告诉张邦梅:“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这么不值钱。这是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一切。”这或许是这个时代女人地位的一个缩影,但庆幸的是,张幼仪自有她的抗争之道,虽然她的突围方式很传统,但自始至终,她将自己的情绪、情感、事业以及人生管理得井井有条。

万事万物自有它的解决之道,比命运更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学会管理自己。这大概是张幼仪离婚后走向新生的第三原则。

04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性情温和的苏姓中医结婚。

两人相扶二十年,苏医生病故后,张幼仪迁居美国,与爱子团聚,88岁时在儿孙绕膝中安然故去。

去世时,墓碑上刻着的,是苏张幼仪。

回顾她这一生,除了离婚这段崎岖路,几乎样样出彩,她不浪漫,不撒娇,不妩媚,但用梁实秋的话来说:“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一一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离婚后的张幼仪,上海滩的女老板,精明干练,当银行家
张幼仪 | 从离开徐志摩开始讲起,逆境的女人可以如此优秀
被徐志摩逼着堕胎、离婚的张幼仪,用漫长的30年成就最好的自己
张幼仪:坏婚姻,是所好学校
《了不起的女子》⑥ | 挣脱婚姻枷锁的女性,能有多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