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仅28字道尽人生最高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境界

林语堂先生曾经用了这些身份来形容苏轼:“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文豪、大书法家、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皇帝的秘书、酒仙、专唱反调的人、诗人、小丑。“

确实,这位坐在宋代词坛头把交椅上的苏东坡,确实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难得的是他总是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随意切换自己的身份。

所以关于人生的意义,没有谁能比苏轼还说得清,而他在弥留之际为儿子写的一首《庐山烟雨》,更是在短短28字内,道尽人生的三大境界。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七绝初读会觉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模一样,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全诗化用的是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这是杭州灵隐寺高僧普济编写的一本禅集。

在诗中高僧将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苏轼的这首《庐山烟雨》也是有所此意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说的是山和水。

到这里来时,人们被这山水吸引,来此地不过是想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时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此为第一境界。

到达山水前的时候,人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的期望与现实相符。二是自己的期望与现实不符。

这时人们的心情就会有所变化,或欢喜或失望。各种各样的想法、思绪汇入脑海,人们就会失去最初欣赏山水的初心,此为第二境界。

当人们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事情,很难再去回忆自己的初衷,再以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以及世间万物。殊不知回归初心,做到心无杂念,才能再次看到山水的真面目,此为第三境界。

人皆渴望悟道、超脱凡俗。然而不经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了然人生的意义,所以大说人也只能到达第二境界。当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顿悟,也不在话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临终一首禅诗,用山水道破3重境界,融汇儒释道之精华
临终前的苏轼在《庐山烟雨》/《观潮》中为我们留下千古名句,人生三境界,你可能还在第一层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28字,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苏轼临终写给儿子的诗 道尽人生三大境界
苏轼临终绝笔,留下最后一首诗,仅仅28个字,却道尽人生无常!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28字,道尽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