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笔记 |《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第四讲
userphoto

2022.08.06 河南

关注

众所周知,在内镜活检方面,国内临床学习的为日本标准,病理则学习的是WHO标准

本次讲课中,张黎主任主要围绕两个标准的差异进行展开,并讨论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差异。

讲课内容参考书目:

《Digestive System Tumours》(WHO)

《胃癌 第2版》(日)深山正久&大仓康男

《胃与肠—需要掌握的胃疾病分类》

《胃癌病理—从胃黏膜正常结构以及分化直至胃黏膜活检诊断(Group分型)之路》(日)塚本彻藏

点击图片回看第四讲课程


Lecture 4

第四讲

日本与WHO标准的差异和理解

及各种胃癌分型介绍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 胃肿瘤WHO标准与日本胃癌标准分类的差异对比

1

常见胃癌分型:劳伦分型和中村分型

2

常用活检分类标准

  • 日本活检组织诊断的分类

  • 日本活检组织诊断分类的处理流程

第二部分 临床实践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

1

同一病例在不同系统中的分型

2

WHO和日本标准的异同对应

  • WHO分类对应日本活检标本分类

  • 日本活检标本分类对应WHO分类

  • WHO和日本标准的异同的理解

2

明确标准中的重要概念

  • “异型增生”的定义(WHO标准)

  • “腺瘤”的定义

第三部分 日本其他类型分类的介绍和病例展示

1

日本国内其他胃癌常见分类

2

日本其他分类

  • 按细胞异型度分类

  • 按细胞的分化(分化倾向)及黏液表型分类

  • 低异型度分化型胃癌的分类

3

病例展示

  • 小凹上皮增生性息肉相关的肿瘤

  • 小凹上皮(优势)型肿瘤

  • 胃底腺型肿瘤

  • 颈黏液细胞·幽门腺优势型肿

  • 胃固有黏膜型肿瘤

  • 肠型肿瘤

第一部分

胃肿瘤WHO标准与日本胃癌标准分类的差异对比

一、常见胃癌分型:劳伦分型和中村分型

WHO2019与日本2017病理标准对比:

Lauren分型的肠型对应中村分型的分化型

Lauren分型的中间型、弥漫型对应中村分型的未分化型(不同于WHO的未分化型)

二、活检分类

在常用的活检分类标准中,传统的维也纳分类存在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不同个体意见差异较大;现在的WHO分类也渐渐与日本分类趋于一致,日本分类的Group1~5分别对应WHO2019中的无肿瘤、不确定、低级别上皮内瘤样、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和侵润性癌/黏膜内癌:

日本活检组织诊断的分类

(按第十四版胃癌处理规定)

X组:无法进行活检组织诊断的不适当材料

Group 1组:正常组织和肺肿瘤性病变

Group 2组:难以确定是肿瘤(腺瘤或癌症)还是非肿瘤性病变

Group 3组:腺瘤

Group 4组:在被判断为肿瘤的病灶中,疑似癌症的病灶(无法确定癌/腺瘤)

Group 5组:癌症

日本胃癌学会官网:http://www.jgca.jp/

日本活检组织诊断分类的处理流程:

>> 材料不合适,活检组织不能诊断

→Group X:重新取活检

>> 材料合适,非肿瘤

→Group1:正常组织和非肿瘤性病变,根据需要进行随访

>>  材料合适,不确定是否是肿瘤

→Group2:难以确定是肿瘤性(腺癌或癌)还是非肿瘤性的病变,包括无法明确诊断的病变。可能由以下几种情况导致,分别对应不同的临床、病理策略:

  • 如果组织量少,难以从细胞异型性判断为肿瘤/非肿瘤性病变,需要进行临床复查以确认诊断;

  • 如果因炎症变化严重而难以确定肿瘤/非肿瘤性病变,应进行临床炎症治疗后重建检查或进行充分的随访。

  • 如果病变组织可能受到压碎或损坏,从而难以确定肿瘤/非肿瘤性病变,需要进行临床复查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同时病理方面应进行深切、免疫组化、科内讨论等工作。

>> 材料合适,确定是肿瘤

  • 腺瘤→Group3:必要时进行内镜切除(EMR、ESD等),参考腺瘤的内镜检查结果(大小)

  • 不能确定腺瘤/癌→Group4:在被判断为肿瘤的病灶中,确认疑似癌病灶的大小和内窥镜特性,并进行复查和内镜切除(EMR、ESD等)以尝试明确诊断。

  • 癌→Group5:参考癌症的各种诊断影像(大小、浸润深度等)考虑治疗方法。

总结如下表:

第二部分

 临床实践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

一、同一病例在不同系统中的分型

病例1

腺管清晰,高分化。

劳伦分型-肠型

中村分型-分化型

日本分型-tub1

WHO分型-高分化管状腺癌

病例2、3

腺管分化不良,中分化。

细胞异型度很低,但腺管有相互牵手、横向吻合的表现,结构异型符合中分化,低异型度中分化。

劳伦分型-肠型

中村分型-分化型

日本分型-tub2

WHO分型-中分化管状腺癌

病例4

腺管分化不清,呈实性巢状,低分化。

劳伦分型-中间型

中村分型-未分化型

日本分型-por1

WHO分型-低分化管状腺癌

病例6

劳伦分型-弥漫型

中村分型-未分化型

日本分型-sig

WHO分型-差粘附性癌 印戒细胞亚型

病例7

劳伦分型-弥漫型

中村分型-未分化型

日本分型-por2

WHO分型-差粘附性癌 其他细胞亚型

病例8

劳伦分型-弥漫型

中村分型-未分化型

日本分型-muc

WHO分型-腺液腺癌

二、WHO和日本标准的异同对应

病理医生常按照WHO分类发报告,而临床医生往往比较熟悉日本活检分类如何处理,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对比。

WHO分类(病理)对应日本活检分类(临床)

【WHO】无肿瘤性病变 对应【日本分类】Group1,非肿瘤性病变;

【WHO】不确定/不典型增生 对应【日本分类】Group2,不确定有无上皮内肿瘤/异型;

【WHO】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对应【日本分类】Group3、4、5,可能是腺瘤,但也可能是日本分类的tub1/tub2;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炎症和萎缩肠化也有可能被诊断为低瘤。低瘤的诊断普遍 比较乱,需要引起重视;

【WHO】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对应【日本分类】Group4、5,大概率是癌,可能因标本小或病变太少而打高度疑似;

【WHO】癌 对应【日本分类】Group5,一定是癌。

日本活检分类(临床)对应WHO分类(病理)

【日本分类】Group1 对应【WHO】无肿瘤性病变;

【日本分类】Group2 对应【WHO】不确定/不典型增生;

【日本分类】Group3(临床诊断腺瘤) 对应【WHO】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日本分类】Group4、5(临床诊断为癌) 可能对应【WHO】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

如果简化为“非肿瘤性病变”、“不确定”和“肿瘤性病变”三大类,WHO与日本活检标本分类一一对应:

►►►

注意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覆盖了所有的可能;

  无论两种标准差异多大,对与肿瘤/非肿瘤的诊断标准两者完全一致,正确区别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非常重要;

  在WHO中,“肿瘤”包括“癌前病变(低级别、异型增生)”、“腺瘤”和“癌”等多种级别;

  在日本分类中,胃的上皮性肿瘤除了腺瘤,其余都称之为癌,而腺瘤比例是非常低的(不超过10%)。

  日本标准的癌(内镜诊断的癌)在WHO标准中可能对应“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

肿瘤性病变/非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是最为关键的

三、明确标准中的重要概念

无论使用什么标准,都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标准的含义。一个医院内要在用词上达成一致和共识,确保内镜医生正确理解病理报告、不同临床医生在处理病人时达成共识。

“异型增生”的定义(WHO标准)

WHO标准中的异型增生(Dysplasi)/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sa)都是指肿瘤性病变,WHO给出的具体定义如下:

Gastric dysplasia(2019 WHO)conesists of unequivocal neoplastic changes of the gastric epithelium without evidence of stromal invasion;

unequivocal:表达明确的,毫不含糊的,斩钉截铁的

neoplastic changes:肿瘤性改变

不典型增生(atypia)则代表不确定性,相当于Group2。

可见,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要慎用,必须是非常确定、毫不含糊的情况,没有间质的浸润,明确是肿瘤性病变,才可以诊断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

与日本标准相比,国内对于低瘤和异型增生的诊断过于随意,不够严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当医师自己不能确定时,需要科内讨论,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归进“垃圾桶”(不确定或不典型/Group2),而不是直接打低瘤和异型增生!

腺瘤的定义

腺瘤在WHO和日本两个标准的定义是不同的

1、WHO标准的“腺瘤”

【定义】异型的上皮形成的息肉状肿物,没有浸润。

【分类】

  • 按结构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

  • 按细胞异型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

  • 按来源分为肠型腺瘤、小凹上皮型腺瘤、幽门腺腺瘤、泌酸腺腺瘤

【病例特点】

  • 肠型腺瘤:管状绒毛状、绒毛状、高级别

  • 小凹上皮型腺瘤

  • 幽门腺腺瘤:高级别

  • 泌酸腺腺瘤

WHO标准中的上述腺瘤在日本标准中均被定义为癌

2、日本标准的“腺瘤”

【定义】边界清楚的良性上皮性病变

【分类】

  • 按结构分:管状腺瘤(相对规则的腺管)

  • 按细胞异型分:低级别(细胞异型度很低)

  • 按来源分:肠型腺瘤(多为小肠型CD10+,MUC2+)、幽门腺腺瘤(MUC6,MUC5)

【病例特点】

  • 腺管规则

  • 无明显的腺管分支

  • 杆状核位于腺腔基底侧

  • 表面光滑

  • 表面存在Ki-67阴性的表达带

  • P53无异常表达

  • 免疫表型多为完全肠型(CD10+,MUC2+)

【大体形态】表面光滑、扁平隆起、小于2cm、退色调发白的隆起状

两种标准下病例的对比:

病例1

【左】WHO低级别管状腺瘤;日本标准可能会诊断为腺瘤 或 低异型度tub1

【右】WHO高级别管状腺瘤;日本标准tub1。

相比之下,WHO标准强调浸润情况,日本标准直接根据细胞形态诊断tub。

病例2

在WHO标准中有低级别/高级别之分:胃小凹型腺瘤/异型增生

在日本标准中均为小凹上皮性tub1

病例3

两种标准一致,均为幽门腺腺瘤

病例4

WHO标准中诊断为幽门腺腺瘤

核呈空泡样,核圆,核仁明显,日本标准下直接诊断tub1

病例5

在胃底有小的隆起,腺体复杂,核圆,异型度大。

WHO直接诊断为幽门腺腺瘤

日本标准下属于幽门腺优势型肿瘤如果核明显异型,或出现明显绒毛状结构(乳头状)、锐角的腺体、融合的腺体,诊断为癌。

病例6

日本标准中没有“泌酸腺腺瘤”概念,直接诊断为胃底腺型胃癌

病例7

浸润到黏膜肌,两个标准下都诊断为胃底腺型胃癌

►►►

日常工作术语总结

  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腺瘤都为明确的肿瘤性病变,90%以上都是日本标准(内镜)下的癌;

不典型(增生)是一种描述性用词,不用于明确的肿瘤性诊断,代表不确定是否是肿瘤,需要结合临床内镜做出适当处理。

第三部分

日本其他类型分类的介绍和病例展示

一、日本国内其他胃癌常见分类

中村分型:分化型、未分化型

日本胃癌规约:pap、tub1、tub2 和 por1、sig、por2

二、日本其他分类

按细胞异型度分类

>> 分化型癌按细胞不典型性(异型性)大小分为 低异型度分化型癌 和 高异型度分化型癌 两类

低异型度分化型癌:核小,核浆比小于50%,规律排列在基底膜侧。按WHO标准可能属于轻度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异型度分化型癌:核增大,核浆比大于50%,核变类圆。按WHO标准可能是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低异型度分化型癌与超/极高分化腺癌

“低异型度分化型癌”、“超高分化腺癌”、“极高分化腺癌”三个叫法有细微差别:

'低异型度分化型癌'(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指分化得很好的情况;

“超高分化腺癌”(very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VWDA)和“极高分化腺癌”(extremely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EWDA)可视同义词处理,指分化得非常好的情况。超/极高分化情况下,肿瘤性上皮与正常胃黏膜或肠上皮化生黏膜很相似,但具有浸润胃壁和转移的能力

超/极高分化腺癌一般很难鉴别出来,与正常、再生、萎缩和肠化鉴别,也需要与日本标准的腺瘤鉴别;非常少见,诊断要谨慎,结合临床,如果病理科每个月都诊断出超/极高分化腺癌,基本上是有错误的。

>> 超(极)高分化对应其他标准

对应日本胃癌规约:可以是tub1,也可以是tub2和pap;

对应WHO标准:可以是高-中分化、乳头状腺癌,也可能是腺瘤、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按细胞的分化(分化倾向)及黏液表型分类

>> 根据腺颈部干细胞的分化(向表面分化为小凹上皮/向下分化为粘液细胞、主细胞和壁细胞)分类:

完全胃型:小凹上皮型、幽门腺型、胃底腺型、混合型(胃底腺粘膜型)

完全肠型

胃肠混合型(胃优势混合型、肠优势混合型)

注意:此处的“胃型/肠型”仅按照细胞分化和免疫组化分类,与中村分型、Lauren(劳伦)分型、日本胃癌规约分类和WHO分类中的“胃型/肠型”无关。

>> 黏液表型(免疫组化)

回顾:胃黏膜正常的免疫组化表型

只要能表达上述标记的肿瘤(胃固有的分化方向),都叫胃型肿瘤。

主要用MUC5AC、MUC6、CD10和MUC2四种标记进行鉴别:

>> 胃型肿瘤的定义及诊断

胃型肿瘤的细胞在形态与功能(免疫组化)上与构成胃固有上皮(胃小凹、幽门腺、胃底腺)的细胞相似。

免疫组化标记表达情况:

表达:MUC5AC、MUC6,有一部分表达Pepsinogen I、H+K+/ATPase

不表达肠型标记:MUC2和CD10(如表达则为胃肠混合型)

可以表达:CDX-2

病例

胃底隆起,临床怀疑肿瘤;两次活检均未能诊断——

正常活检:

第二次深挖:

腺体较少,细胞异型性小,难以诊断。

该病例实际存在转移,颈部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

腺体分化非常好,核单层,胞浆丰富,与正常小凹细胞相似:

但是免疫组化表达MUC5AC和MUC6:

可以确定是转移癌。

Lauren分型:肠型腺癌

中村分型:分化型腺癌

WHO:高分化管状腺癌

日本胃癌规约:tub1

日本其他分类:

  • 按细胞异型度:超高分化型腺癌/低异型度分化型癌

  • 按细胞分化(黏液表型):完全胃型分化型癌

注意:该病例按Lauren分型属于肠型,按细胞分化属于胃型,两种分型中的“肠型/胃型”不相关。

►►►

小结

  胃癌分类众多,但还是以WHO和日本胃癌规约分类为主线

分级(高-中分化)与腺管结构异型有关,与细胞异型度无关,且需要注意,胃癌的高/中/低分级仅适应于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差粘附性癌等其他胃癌中不存在分级);

低(高)异型度分化型癌细胞异型度相关,与结构异型无关

胃型/肠型/胃肠混合型细胞分化相关,与Lauren分型无关。

低异型度分化型胃癌的分类

日本胃癌分类中低异度型癌按细胞异型度+细胞分化方向进行了综合分类,将轻度非典型性的分化型肿瘤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轻度非/不典型性的胃型肿瘤

2)轻度非/不典型性的肠型肿瘤

3)胃肠混合型肿瘤

【简化版分类】

>> 显示胃固有腺体分化的低异型分化癌

  • 胃型超高分化:缺乏细胞异型,酷似小凹上皮或幽门腺细胞

  • 胃底腺型胃癌

>> 显示肠上皮分化的低异型分化癌

  • 肠型超高分化:缺乏细胞异型,酷似完全型肠上皮化生腺体

  • 牵手·爬行癌

  • 腺瘤样高分化管状腺癌

三、病例展示

小凹上皮增生性息肉相关的肿瘤

这一类肿瘤有一部分恶性程度较高,也有一部分恶性程度很低。文献中罗列了该类肿瘤的各种形态:

只要来源于小凹上皮,不管细胞异型度,日本标准诊断为小凹上皮型tub1。这一类树莓样小凹上皮性肿瘤多为HP-,预后往往都比较好。

病例1

息肉,内镜下观察到小凹处有异型增生。按WHO标准诊断为小凹上皮腺瘤,按日本标准可能归为小凹上皮型tub1。

病例2

该病例几乎没有细胞异型,单层上皮,胞浆丰富,在WHO标准中属于低瘤或小凹上皮腺瘤;但是有瘤栓,局部已经浸润到黏膜下:

日本标准诊断tub1。

病例3

异型度很低,WHO标准可能诊断为低级别;但是有瘤栓,内镜下可见明显肿块,为进展期的癌:

该病例的另一区域可见,腺体分化比较好,但右下方有低分化区域,这一部分预后较差:

小凹上皮(优势)型肿瘤

胃型牵手·爬行癌

无细胞异型,主要表达腺体结构异型(横向、爬行、吻合)。

胃底腺息肉相关的异型增生

整体为胃底腺息肉,局部小凹有异型增生,也属于低异型度分化型胃癌。

胃底腺型肿瘤

病例

内镜下隆起:

有结构异型区域:

免疫组化:

CgA-,不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syn+,H+K+/ATPase+,Pepsinogen I+,为胃体泌酸腺肿瘤

切除后:

有黏膜下浸润,为胃底腺型胃癌,免疫组化可以进一步证实:

颈黏液细胞·幽门腺优势型肿瘤

幽门腺腺瘤

内镜下胃底小息肉:

容易诊断为增生性息肉。观察中间发白的腺体:

实为幽门腺腺瘤。

幽门腺腺瘤的变化变化有很多,要辨认出它们属于幽门腺分化:

胃固有黏膜型肿瘤

胃底腺黏膜型肿瘤

胃底腺型黏膜型肿瘤,小凹上皮异型增生:

异常小凹与正常小凹有明确的分界线:

与小凹上皮型肿瘤细胞形态不一样:

称为“胃底腺黏膜型肿瘤”

幽门腺粘膜型肿瘤

幽门腺粘膜型肿瘤指A型胃炎基础上,同时发生胃底的胃型肿瘤和胃窦部的肠型肿瘤。

内镜下可见胃底有隆起,周围有扁平平坦灶:

胃底病灶大小凹存在异型增生:

幽门腺来源细胞密集增生:

为幽门腺黏膜型肿瘤

肠型肿瘤

肠型肿瘤

胃角巨大浅表凹陷病灶(考虑Ca):

结构异型明显(横向、牵手),有肠化存在,腺体结构复杂,吻合在一起:

按细胞异型度属于肠型低异型度分化癌,按管状结构属于中分化管状腺癌,称为牵手癌/爬行癌Crawling-type

免疫组化:

Ki-67(+)、MUC2(+)、MUC5AC(-)

切除后可见肿瘤较大(约5~6公分):

诊断为肠型超高分化腺癌/肠型低异型度分化癌。

肠型分化肿瘤在日本标准中诊断为tub1。张黎主任认为:这种肠型分化的肿瘤不同于胃型,生长比较缓慢,恶性程度相当于腺瘤,没有必要诊断tub1。

►►►

总结

胃癌分类:以WHO和日本胃癌规约分类为主线

  • 分级(高中分化)与腺管结构异型有关,与细胞异型无关;

  • 低(高)异型分化型癌与细胞异型度相关,与结构异型无关;

  • 胃型、肠型、胃肠混合型与细胞分化相关,与Lauren分型无关;

  低异型度(超高分化)并不意味着肿瘤的恶性程度低

  低异型度的中分化管状腺癌(牵手癌)异低诊、漏诊,细胞几乎么有异型,但生物学行为却类似未分化型(弥漫型),需加强认识;

  部分胃型肿瘤虽然异型度低,但较多的浸润风险和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需要紧密联合临床;

  部分病例需要密切结合内镜,病理医生掌握一定的内镜知识是必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与肠》-需要掌握的疾病分类 学习笔记01
胃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确认识胃癌前病变—肠化与异型增生
胃癌病理WHO标准与日本标准对比学习笔记
早期胃癌病理诊断(日本与西方标准异同)
胃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基础——精准病理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