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一、老规矩,读古诗词,第一步肯定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

  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中的最后两句,全诗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21岁中进士,此后几十年一直在当地方官,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全国到处跑。43岁,苏轼在湖州任上。他写诗嘲讽朝廷新政,就被新党的人收拾了一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之后,宋哲宗即位不久,苏轼被赦还;58岁那一年,章惇等人又编了什么借口,再次收拾了苏轼一顿,这次贬到了惠州(今天的广东惠阳),但是还没完,几年后,前后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苏轼再次被贬。这次被贬到了海南儋州。非常凄惨,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了。苏轼在海南呆了三年的时间,直到宋徽宗即位,朝廷大赦,苏轼也在被赦之列。在他收拾好行囊北归的路上,就写了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大概不会想到,明年的差不多这个时候,自己就要告别人世了。

  二、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题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有时间,有事件。时间就是六月二十日,晚上;事件就是苏轼坐船渡海离开海南返京。

  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第一句,就是呼应题目中所写的“夜”,在晚上。参,参星;斗,北斗星。天上的星星,除了亮晶晶,还是古人判断时辰的依据。参横斗转,意思是参星和北斗星的位置移动。按理说,这是天要亮的时候。但是苏轼这里说是“三更”。三更是现在的几点?我们经常说半夜三更半夜三更的,三更就是半夜,晚上十二点前后。为什么苏轼既说“参横斗转”是天要亮的时候,又说是“三更”半夜的时候?时间对不上?《苏轼诗集》里面有个注,说“海外测星与中原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海南和中原地区的时区不同。当然说时区可能大了点,说时间更合适一些:咱们咱们用的是北京时间,这是国际时区中的东八区,其实范围非常广。北京已经天黑了,云南还可能艳阳高照呢。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句,渡海时的气候环境。苦雨终风也解晴,天晴了,雨停了,风也停了。南方是长时间的下雨天气,这就是”苦雨“;终风出自《诗经》,整天都刮风,就是终风,后来也代指大风。解晴的”解“,是会、懂得的意思。这句话有画外音,要多留意。苏轼就说,老天爷再狠,也不至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下大雨刮大风,它也会有放晴的时候。什么意思?其实还是说自己的命运。自己起起落落,经历了无数次波折坎坷,但终究会有云雾散尽苦尽甘来的时候。这就是苏轼的乐观主义精神。要换作别人,估计早顶不住垮了。

  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这两句是接着首联所写到的”晴“来说的。风停雨住天晴了,就是云散月明的好天气。这时候,还需要谁来点缀呢?天空啊,大海啊,本来就是澄澈清明的好气象。和首联一样,我们仔细辨别苏轼的语气,他还是另有所指的。自己此前的”罪名“是被坏人给诽谤陷害的,如今天晴了,那些天空大海上的云啊雾啊都消散了,天下终于澄清啦。各家注释,在这里都说苏轼有用典。即《晋书·谢重传》所载:

  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什么意思呢?有一天夜里,会稽王司马道子看到天上好干净,万里无云,月夜明净,心情特别好;谢重就说,要是有一片云彩点缀一下可能会更好呢。司马道子就说,我看你这是心思不干净,才想着用几朵云彩来点缀这澄澈清明的夜空呀!

  所以苏轼这里的言外之意,很可能就是,那些害他的人,比如章惇等人,都被处理了,没有了那些心机坏坏的人在,天下又重新回到了”澄清“的本来面目。

  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这两句都有用典。

  前一句,空余鲁叟乘桴意。鲁叟就是孔子,鲁国的老头,哈哈。《论语》里记载,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什么意思?孔子一生很狼狈,没人愿意采纳他的政治主张,所以他就想坐着小船,去海外找别的人看看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苏轼呢,他被贬儋州,恰好就是在海外,就是坐着船来回的。到了儋州,苏轼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继续著书立说,怀着和孔子一样的行道化民之心继续战斗。

  后一句,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就是黄帝。黄帝奏乐的事情出自《庄子·天运》。有一个人在听了皇帝演奏的《咸池》之乐之后,说他开始听的时候怎么样,很害怕;之后又怎样怎样,又放松又迷惑等等。这说的是什么呢?黄帝就说,这不怪你,因为你还没参透天地轮回,宇宙无穷的大道理呢。

  在这两个典故的前面,苏轼分别加了”空余“和”粗识“。前一句,说的是苏轼在海南的几年时间,虽然也尽力去行道化民了,但是做的还不够,成绩还不理想。后一句呢,苏轼说他海南这几年的时间,每天听着黄帝之乐一般的风声雨声海浪声,总算理解了一点点关于人生、关于天地万物的道理了。很明显,这两句都是苏轼的自谦之词。苏轼在海南几年,对海南当地的文化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这从最后两句诗可以得出结论。

  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两句,就是苏轼在海南三年的最大收获。

  ”九死“是个虚数,表程度,说的是被贬到蛮荒之地之后所面临的处境极为艰难,极为恶劣。但是即使是在如此条件之下,苏轼他也”不恨“。为什么不恨呢?原因就是颈联所说,他在海南期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还悟道了人生大道理,所以不恨;不仅不恨,苏轼还他把这段经历,看成是他人生当中最精彩、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就是最后一句诗所说:兹游奇绝冠平生。兹游,意思就是这次被贬海南的经历,真是非常奇绝。平生之中,这段经历一定得排在第一位。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出,苏轼乐观旷达如此,难怪千百年之下,有无数人为他所折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高考鉴赏阅读赏析试题答案解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诗鉴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苏轼夏夜渡海,写下一首七律,境界阔大,充满哲思!
苏轼晚年遇赦北归,在海上写下一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句句有深意,开篇便是名句
世事无常,落魄潦倒时,就读读苏轼这首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