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otterdam CT评分在预测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中的新应用

发表在2022JNS杂志

01

研究背景

重度TBI的常见后遗症是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CHTN),与较差的临床结局相关。通过脑实质内压力传感器或脑室导管进行的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是监测ICP并确保损伤脑获得充分脑灌注的最可靠方法。2007年脑外伤基金会(Brain Trauma Foundation, BTF)指南建议对头颅CT (CTH)异常的重度TBI患者进行ICP监测。然而,CTH异常的范围可以从轻微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到导致基底池消失和全脑水肿的大面积脑实质挫伤。此外,重度TBI患者常表现为多发创伤,导致急性失血、贫血、电解质异常和长时间缺氧,所有这些均可导致严重脑损伤继发于代谢性脑病的抑郁神经状态,而不是ICHTN。

● Rotterdam CT评分系统(Rotterdam CT scoring system,RS)于2005年首次发表,利用CTH的5个特征(1 ~ 6级)来预测TBI后的死亡率。这些特征包括基底池受压或缺如、SAH或脑室内出血(IVH)、中线移位> 5 mm以及存在硬膜外肿块病变。RS与死亡率相关。然而,它还没有被用于系统地预测TBI后的ICHTN。此外,CTH的其他特征,如脑沟消失,在临床实践中被常规用于预测患者患ICHTN的风险,但没有被纳入ICHTN的预测模型或纳入放射学评分标准,如RS。

●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可以同时预测TBI后即刻和延迟ICHTN风险的临床和影像学评分标准。假设RS可预测ICHTN,并且与传统RS相比,加入脑沟消失作为标准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其次,本研究旨在识别一组尽管入院时CTH异常但发展为ICHTN的低风险患者。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加强ICP监测的适应证。

02

研究方法

 作者对2018—2021年在TBI后放置颅内压(ICP)监测仪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与TBI和ICP监测相关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关注的主要结局是ICHTN,这是一种二分结局(是或否),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定义为ICP > 22 mmHg,持续至少5分钟并需要升级治疗。ICHTN包括初始监测时的开放压力升高和住院期间的ICP升高。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ICHTN相关的变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诊断准确性。

0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使用ICP监护仪。患者以男性为主(94.0%),平均年龄40岁。大多数患者(67%)放置了脑实质内导管,而33%的患者放置了脑室导管。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RS是ICHTN的独立预测因子(OR 2.0, 95% CI 1.2-3.5, p = 0.014)。在RS≤2和无脑沟消失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ICHTN的病例。RS和脑沟消失预测ICHTN的AUROC高于RS单独预测ICHTN的AUROC (0.76 vs 0.71, p = 0.003, z检验)。

表1. 70例有ICP监测仪的重度TBI患者的基线特征

表2. ICP监测操作数据

表3. 临床/放射学变量和ICHTN发作之间的单变量分析

表4. ICHTN发生频率的多变量效应

04

研究结论

RS对重度TBI患者ICHTN具有预测价值,将CTH顶部脑沟消失纳入模型后,诊断准确性提高。在RS≤2且无脑沟消失的患者中,未观察到任何ICHTN的情况。对于CTH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ICP监测的诊断效用可能较低。

图1所示. ICHTN频率和平均开放压力,按脑沟消失(A和B)和年龄(C和D)分层

图2所示. RS和mRS预测ICHTN的ROC曲线。虚线表示对角线。

图3所示. 三个不同患者的脑沟消失模式的例子。A:一名42岁的患者在摩托车事故后出现枕角蛛网膜下腔出血,GCS评分为8T (T =插管)。未发现脑沟消失。B:一名72岁的患者,从梯子上摔下来后,GCS评分为7T,右侧颞部挫伤,散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部少量硬膜下血肿。注意顶部沟回消失,包括左侧与SDH相邻的额上沟部分消失,以及右侧与颞部挫伤同侧的中央沟部分消失。该患者的分级为1级,即存在脑沟消失。C:一名34岁的患者,摔下楼梯后GCS评分为5T,伴有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镰旁SDH、脑室下腔出血、右额叶挫伤和脑积水。所有脑沟几乎完全消失,分级为1级,即存在脑沟消失

05

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RS可以预测ICHTN的风险,而顶部脑沟消失对CTH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ICHTN的风险。在RS的所有因素中,基底池消失是随后发生ICHTN的最强预测因素。ICHTN的CT预测因素,特别是脑沟消失,似乎在年轻患者中更可靠。在我们的研究中,RS≤2且无脑沟消失的患者发生ICHTN的风险极低。

  2007年发布的BTF指南第三版呼吁,对于TBI后GCS评分< 9分且CTH异常的患者应放置ICP监测。这一建议是基于1982年至2004年这两种情况收集的回顾性和前瞻性观察性数据,重度TBI后发展为ICHTN概率会增高,如果他们有异常的CTH,入院时体位异常,年龄>为40岁,或到达时有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重度TBI后,发生ICHTN且CTH异常的风险约为53% ~ 63%,CTH正常的患者发生ICHTN的风险约为13%。

  虽然年龄越大,TBI后的临床结果越差,但年龄越大可能是ICHTN的一个保护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看到正常的皮质萎缩。这就造成了轴外间隙扩大,从而提供更多的容积以容纳出血。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患者的RSs通常较高,脑沟消失的发生率较高,随后ICHTN的发生率也较高。

● 据知,这是第一项专门确定RS是否可以充分预测重度TBI后ICHTN风险的研究。与Marshall CT量表相比,RS是为了简化和提高基于CTH结果的TBI后死亡率的预测。它的主要改进包括创建分级等级量表,添加硬膜外占位病变和SAH/IVH,以及使用单独的放射学参数。在2005年的原始论文中,与Marshall相比,利用RS提高了对6个月死亡率的诊断准确性CT评分(AUROC 0.77 vs 0.67)。多项其他研究已经证实,在预测TBI后的死亡率和不良功能结局方面,与Marshall CT评分相比,RS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出于这些原因,本文选择研究RS,而不是Marshall CT量表,来预测ICHTN。本研究有几个启示。首先,确定了一组发生ICHTN的风险低的患者。在本文的队列中,RS≤2且无脑沟消失证据的患者(0/12)均未发生后续ICHTN,这提示在临床上不使用ICP监测仪监测这一低危组可能是合理的。然而,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完全验证这一发现。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表明,RS成功地预测了ICP风险,并且在顶部沟回消失的情况下,风险评估准确性进一步改善。这一增加可能表明,如果外伤性损伤产生了足够的占位效应,从而消除了远离实际损伤位置的沟,那么占位效应的程度可能足以提高ICP。其他CT分级评分(如Marshall CT评分)不包括这一信息。最近的一项研究系统地评估了CTH可检出的30个影像学变量,但在其模型中未包括脑沟消失。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到顶部一系列的脑沟消失,从外观正常的脑沟到部分消失再到完全消失(图3)。一些患者只在损伤的同侧显示脑沟消失,而其他则表现出双侧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脑沟消失的评级在年轻患者中可能特别困难,因为他们的脑沟很薄,在CTH上很难区分。因此,可能很难区分正常的脑沟外观和TBI导致的病理性脑沟消失。在本文的研究中,脑沟消失等级与ICHTN相关,这表明CTH可用于确定病理性脑沟消失。对于与ICHTN或TBI后其他临床结果相关的影像学随访研究,应使用包括脑沟大小在内的改良分类评分来评估性能模型,与原始评分方案相比。

● 本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非盲法和回顾性设计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可能受到选择偏倚的影响,因为年龄在> 65岁的患者比例较低(17%)。虽然老年人群在TBI人群中占很大比例,但在选择进行ICP监测的患者中,他们可能只占少数。首先,与TBI程度相似的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GCS评分通常较高,且更常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恶化。由于脑实质萎缩和轴外间隙增加,老年人应对颅内出血的能力可能增强。此外,老年人的TBI决策通常复杂。与对年轻患者做出的决策相比,心力衰竭等共病可能使患者家属倾向于撤除生命维持措施。事实上,之前的研究提示,超老年人群与TBI后较低的医疗资源利用率、神经外科干预和通气支持率相关。另一个局限性是脑室穿刺开放压力由操作医师估算,这可能会增加测量不准确的可能性,以及不同医师之间的差异。要纳入ICHTN结局,必须有持续≥5分钟的开放压升高,因为这些患者需要治疗,并可预防后续ICP危象。此外,儿童患者在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只占一小部分。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儿童重度TBI。有必要在儿童患者中进行进一步研究。此外,从病情恶化到置入ICP监护仪的时间也未完全确定。估计为CTH至置入ICP监护仪的时间。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因此无法收集GCS评分时间。最后,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的,因此ICP监测的持续时间没有标准化。一般而言,如果ICP持续正常48 ~ 72小时或临床检查结果改善,则停止ICP监测。因此,对于ICP监测仪提前停止监测的患者,延迟ICHTN病例可能未被发现。

朱侗明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博士期间师从朱剑虹教授进行神经再生及干细胞研究,目前为神经外科急救及神经重症团队成员

关注华山神经重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伤性脑损伤:神经重症的病理生理学(全文)
颅内压监测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ICU目标化管理
隆德概念治疗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诞生25年后的批判性评价
新在哪里?| 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重磅发布!
【前沿】颅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