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中脑血管反应性指标和颅内病灶进展的关系:一项探索性分析

PMID: 31797278

DOI: 10.1007/s12028-019-00885-3

脑血管压力反应系数PRx与TBI患者6个月功能预后密切相关,颅内病灶进展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尚未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脑血管反应性指标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病灶的影像学进展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4月的Neurocrit Care上。

研究背景

        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受损是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常用的全脑血流自动调节指标通过连续测量MAP、CPP以及ICP得出。其中脑血管压力反应系数PRx与TBI患者6个月功能预后密切相关。此外,颅内病灶进展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尚未深入研究。初步的证据提示,由于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受损,创伤病灶边缘的脑组织更容易受到大幅血流波动的影响。这一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脑血管反应性指标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病灶的影像学进展的影响。

方法

     针对50例急性TB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入选标准包括:年龄>18岁,确诊TBI,收治进入NICU接受镇静和机械通气,接受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急性期监测期间至少接受2次头颅CT检查。接受去骨瓣减压的患者予以排除,除非减压术前接受了2次头颅CT。患者治疗方案根据最新TBI诊疗指南,控制ICP<20mmHg,CPP>60mmHg。

    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置管监测动脉血压,使用codman脑实质内颅内压探头记录ICP。使用ICM+软件对连续监测的MAP和ICP进行分析,得出PRx,PAx以及RAC等指标。

    头颅CT影像资料经匿名化处理后,由影像专家通过影像处理工具进行数字化病灶选定。病灶包括脑内挫裂伤核心、水肿灶以及脑外病灶(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1.)

    研究的暴露因素为血流自动调节状态

主要终点为急性期创伤病灶进展。

图1. 脑内以及脑外创伤性病灶的勾勒选定。

结果

    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入院CT平均完成时间为伤后7.3±10.4小时。复查CT平均在62.4±64.8小时。(表1.)

表1. 患者基线状态特征

影像检查发现如表2.

表2,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影像学发现

    单因素分析显示,始血肿量,平局CPP以及挫裂伤灶边缘水肿进展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挫伤灶边缘水肿与PRx和PAx高于0.25的时间百分比有关(p=0.002和0.006)。而挫裂伤核心以及脑外出血量的进展与自动调节指标不相关。见表3、表4和表5。

表3与病灶进展相关的因素

表4、表5 血流自动调节参数降低与挫裂伤周围水肿进展有关,而与挫裂伤病灶无关。

讨论

    这一初步的探索性研究显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可能和颅脑创伤急性期水肿进展有关。然而这一研究为回顾性,且样本量较小。因此,这一发现仍然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杜倬婴

博士,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团队主治医师。

关注神经重症最新进展

每日一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类型颅脑创伤的血浆S100B水平存在差异
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纤溶活性研究
颅脑损伤多模态监测现状[收藏]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ICU目标化管理
《神外资讯》2019年鉴(Ⅲ):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新进展
神经创伤救治进展--作者:张赛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