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台老沙河城民国时期的文化达人胡勤经先生

 《邢台老沙河城人文历史与风物》系列

邢台老沙河城民国时期的文化达人胡勤经先生

胡顺安

   我的祖父叫胡勤经。我少时对他印象的记忆定格是,六十多岁,一米八几的个子,方脸阔耳,浓眉大眼,膀宽腰圆,身体魁梧,举止大方,温文尔雅。总是微笑着,说话声音洪亮,有条不紊,很有道理和哲理。  

  作为村里重要劳动改造对象的“黑五类分子”之一,1960--70年代,我只记得祖父时常带着几位老年“ 黑五类分子”们在大街刷墙、写标语、扫大街、掏大粪等。酷暑严寒,不断重复着这些体力活儿,享受着“劳动最光荣(却没人愿意干)”的高尚荣誉和特别待遇。这些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久久在我的脑海浮现着。

  这就是祖父留在我少时记忆中的主要印象,多少年不曾发生太多变化。

  那时,我一直搞不明白,祖父到底犯了什么罪,竟长期遭受如此非人的虐待和折磨?!

  上中学后,我开始秘密地关注祖父的一些历史。经常探问熟悉我祖父的善良老人们,从他们的口述中、结合部分史料以及我的切身感受,渐渐地,若干年后,我终于对祖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祖父在我心中的形象日渐清晰、高大,更加光辉。

  祖父勤经公的一生,可谓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尝尽世间冷暖。

  一九零五年,勤经公生于邢台老沙河县城北街一个儒风浓厚、家道中落的官吏之家。其祖父胡人龙,系晚清贡生。十六岁入泮(清代指考中秀才),后任七品训导、北京书院/贡院斋长等;其伯祖父胡人元,光绪巳卯科进士,吏部注册知县;近亲胡人椿,日本师范大学毕业,直隶省教育厅督学,唐山交通大学教务长。其父胡道合,系清末北京贡院贡生(英年早逝);近亲胡道奎是清末沙河县巡官,民国十三年沙河县议长;近亲胡俭珍任民国中国银行总行行长襄理兼会计部主任等。祖父一家自幼境况殷实,居住着气势宏伟的多套四合大院,有油坊、蛋糕房等实业,有马车数辆,耕田二百余亩。

  据说,祖父少时求学,博闻强记,聪慧超人,且智勇双全,曾考入清华大学,后因父亲英年早逝,被迫辍学,不久担任民国沙河县政府兑钱粮(相当于现在的财政税务局)主管。1945年沙河县解放,祖父因曽供职于民国沙河县政府,便惨遭不公待遇,开始了一生的坎坷和艰辛。

  勤经公先是与母亲、妻子和六个儿子及众位至亲一同被逐出家门,家产被分。全家人流离失所,避难县城文庙,有家难归。他在1948--1950年代曾被下放到沙河县西部教书。我的父辈们到了古稀之年,每每谈及此间的悲惨遭遇,愤愤不平。

  祖父言行循理,处事果断,乐于助人。四邻遇到纠纷,常找祖父征询看法或沟通调解。纵然有时的受托非常棘手,祖父也痛快答应并尽力调和。每次调解,他都温和交流,晓以理,动以情,言辞服人,说理公正,最后总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双方握手言和,重归旧好。

  祖父脾气高傲倔强,为人正直。

  祖父喜欢劳动,即使掏粪便,也绝不愤愤然。现今回忆起祖父掏茅粪时的乐观,几可直接引用诗人聂绀弩先生的《清厕同枚子》:

  君自舀来仆自挑,燕昭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绕?

  聂老借此讥讽“天下士”遭受虐待而展现出的倔强与不屈服,用一种博大和坦荡来笑对这种屈辱的人生。

  其实,这又何止是聂老一个人在那个年代遭遇的自述,更是对我祖父那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祖父有一颗宽容仁义之心。他对困难的乡邻广布善行,尽力施予援助。1943年寒冬,外村一L氏兄弟来沙河城乞讨,贫困潦倒。祖父施予饭菜和衣物接济他们。L氏兄弟无以为报,就央求在祖父家打工,给赶车种地。祖父答应了,并且对其照顾有加,待之若亲,还给他们娶妻成家,深受乡邻赞誉。现在的几位老人说,1945年之后,我祖父家道中落,祖宅被分,无处可居。祖父和家人也错误地受到严重的不公正待遇。村中乡亲感恩于我祖父和曾祖母过去曾经的援助以及做人友好善良,人品正直,还纷纷暗中尽力保护和资以衣食。此时,只有外来的L氏兄弟因无家产而成为贫协骨干。其本应对我祖父一家的当年相救之恩心存感激,尽力照顾,岂料,他们恩将仇报,对我祖父一家落井下石。在分得我祖父一部分的家产后,他们一反常态,极力虐待祖父。他们颠倒黑白,捏造事实,造谣揭发,严加批判我祖父。村中四邻闻知,非常生气,不齿L氏的卑鄙行径,但限于当时的气候,大家只能敢怒不敢言。很多人去文庙看望我祖父,劝慰别理L氏兄弟。祖父还为L氏开脱,说他们身不由己,是受邓某(混进政府的恶棍,后被处决)驱使。1978年左右,祖父的蒙冤得以昭雪,可以享受一般人的生活待遇,全家如释重负,十分高兴。L氏兄弟突然托人领着登门给祖父赔礼道歉。我祖父不计较他们的犹太言行,安慰说这是当时的社会境况所致,非你们本意,过去了就算了。随之,一笑泯恩仇。还有一次,是1980年代某个秋季的一天,一位中年人来我家登门拜访祖父,自称是**的儿子,某校教师(后来升迁官职),代其去世的父亲前来探望我祖父。他说他父亲对我祖父早年救命之恩铭记不忘,生前一直想来看望,但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双方来往,唯恐造成麻烦。所以直到他父亲去世,多年一直没敢来看望。但临终前还屡次嘱咐他,让等条件允许时一定要来看望我祖父。所以拖到如今时机成熟,才来登门看望,失礼之处,请祖父谅解。祖父笑着致谢,安慰说理解,自己现今一切很好,不必惦记。祖父的大度和豁达,赢得很多人的感动与尊重(后知来人的父亲是早期中共沙河县地下党的重要人士,先后两次被驻防河北的宋哲元部队当嫌犯抓住。恰宋的一位秘书与我祖父同学,其家人便委托我祖父施救,几经周旋,成功获救,由是感恩)。

  祖父喜欢学习,经常戴着一副老花镜,坐在树下门前,读书看报,时常关注国家大事。

  祖父也重视子孙的教育,积极培养子孙的坚强意志、优良的做人品格。无论多忙,他平时对儿子们必定严加管教,约之以礼。他特别注重对孙子辈的文化教育和人格培养,要求甚严。祖父就常私下给我讲授四书五经,尤其是《大学》、《论语》、《中庸》的精要之句。他坚持课晚辈以儒家之理,教做人处事之道。祖父在督促孙子们读书时常说,无论社会怎样变化,艺多不压身。多学习,有知识,永远不吃亏。他教导我们,做事不要偏激,适可而止。他提醒我们择友时候说,“士不交不如己者”,要多结交比自己强的人,有助于自己的进步;他特别强调 “克己复礼”,要求我们言谈举止,一定合礼义,循事理;祖父意味心长地说过,一个人,无论自己在外如何荣耀风光,都要谦虚,要尊重和善待亲友和老乡,这些人永远是在外漂泊游子的最后一道坚强后盾。

  祖父总是微笑着讲解,时而结合经历和案例,旁征博引;时而沉思感慨,神情中透露着一股镇定和威严。

  祖父是坚强的,负责任的。尽管他人生坎坷,经济困难,硬是战胜各种磨难,竭力善待母亲,养老送终,同时将六个儿子养大成人,教育成才。祖父一生秉持家族勤俭节约的传统。长期坚持粗茶淡饭,每月的节余,会据情资助子孙。社会动乱,祖父坚定地保持优秀的人品,恪尽职守,积极培养子孙,可谓对胡家和社会功不可没。

  祖父的晚年是幸福的。蒙冤昭雪后,祖父享受退休金。儿子们都已长大成人。祖父仍然习惯坐在门前院中,戴着老花镜,看书读报,孙子绕膝承欢,享受人伦之乐。

  这是祖父最幸福的时光。祖父享受了十余年,到1992年,八十多岁,因病去世。乡亲们评价祖父说,有思想,有能力,有肚量。学识渊博,做事循理,温文尔雅,接人待物比较得体,为时人之佼佼者。虽出身大户人家,却毫无纨绔子弟的劣习,勤劳节约,乐于助人,非常仗义,从不欺压乡邻,获得极好人缘,德高望重。

  祖父走了,不知不觉已达二十余载。祖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光辉的高大形象永远驻在我的心中。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犹如一盏明灯,一直在照亮我的心堂和人生前进的道路。

  祖父可以安息了,您的子孙目前都已经长大成人,事业有成。现在国家政治形势大好,您的曾孙们更加优秀,很多人考上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日后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些都是您和沙河城胡氏家族人文底蕴的不息传承和光大。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shunanhu,阅读更多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8、9——09、12邢台沙河
牛城夜话16:邢台400平方公里土地消失之谜
邢台历史名祠?(上)
邢台沙河王瑙雪后梯田
邢台沙河马庄 | 一个被孝义人忽视的地方
邢台沙河焦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