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机发生状况,为什么要先把飞机拉高争取反应时间呢?


电影中飞机发生状况,为什么要先把飞机拉高争取反应时间呢?


想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飞机在天上翱翔时受到往下的地心引力、由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当机翼获得速度时产生往上的升力、以及飞机前进撞上空气时的空气阻力等四个力,还有飞机「最佳滑降率」开始说起吧!

《萨利机长》物理好,才会有哈得逊奇迹?

电影《萨利机长:哈得逊奇迹》中,重现了全美航空 1549 号航班的机长心路历程。在这部片子中,其实重现了很多航空技术与科学的样貌,到底有哪些东西跟科学有关呢?就让我们一段一段剖析。

没有前例、没有预警的一件飞安意外,发生于 2009 年 1 月冬天的纽约上空,温度还没冷到湖面结冰、也因此迎来了忙着迁徙的加拿大黑雁。就这么不凑巧地,担任全美航空 1549 号航班的 A320 客机和这群加拿大黑雁的飞行航线重迭,铁鸟撞上一群重 7 至 9 磅( 3 至 4 公斤)的鸟,就成了今日主题中的飞安事件。

于出事客机的 1 号引擎发现的飞鸟羽毛。图/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 wiki

飞行员用「摸」的控制飞机?

很多看过的朋友常常问,飞行员不论是操控实际的飞机、或者是模拟机,为何看起来就像是打电动一样轻松?好像飞行员在握操控杆都丝毫不费力?

事实上,空中巴士的驾驶舱设计,飞机驾驶舱与机翼上面的各控制面之间,不再有钢缆连结,而是改用电缆、利用数字讯号链接。这个称为「线传飞控(Fly By Wire、简称 FBW)」的驾驶舱科技,自协和号客机开始,至今已是二十一世纪客机的标准接口。透过线传飞控的技术操控后,飞机只要有「电力」和「液压」,飞行员的操控只要轻轻地摇动手上的游戏杆、就可以更改飞机的姿态,计算机也会自动协助进行飞机姿态平衡的细微控制,不再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

典型的飞控操作示意动画,而线传飞控的技术不需要钢缆或绞炼,只需要电力和液压即可操控。图/Piotr Jaworski @ wiki

在 FBW 的技术下,新一代的飞机不仅能保护飞行员不会对飞机做出不合理、不安全的飞行姿态,当飞机发生异常时,只要电力系统保持运作、计算机系统功能正常、飞机外型无受损的情形下,飞行员可以更轻松地维持飞机安全的飞行姿态,保留脑袋与体力思考如何让飞机可以安全落地,于是,全美航空 1549 的成功迫降,新一代的驾驶舱居功厥伟。

高度,就是生命

在全美航空 1549 航班的案例中,客机才刚起飞、爬升至 3,000 英呎(约 1,000 公尺)的高度下,就撞上了一群鸟、并导致飞机双发动机同时熄火无法产生推力。飞机发动机熄火之后,不只是飞机丧失推力,飞机的电力、液压、空调系统都来自于发动机,等同于飞机的心脏停止跳动。因此,萨利机长在得知双发动机失效的一个关键举动,就是启动位于飞机机尾的辅助动力单元(APU),确保飞机的电力和液压系统运作,让飞机有良好的操控能力能进行迫降。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飞机在天上翱翔时,会受到四个力的影响,包含往下的地心引力、由发动机产生往前的推力、当机翼获得速度时产生往上的升力、以及飞机前进撞上空气时的空气阻力。

当飞机所有发动机都失效时,因为没有办法产生往前的推力,空气阻力就会让飞机的速度变慢,随着速度变慢、机翼产生的升力越小、飞机就越难抵抗地心引力。当飞机丧失推力之后,飞行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飞机维持安全的空速、让机翼产生足够的升力、维持稳定的飞行姿态,避免飞机因为空速不足导致「失速」、造成飞机失控。这时,飞行员会利用地心引力当作飞机的推力,让飞机所丧失的高度(位能)转换为动能、进而保持飞机的速度。

每一架飞机设计时,会有其对应的「最佳滑降率」,也就是飞机可以一面下降又能保持在一定的安全空速,这个最佳滑降率的数值其实很常见,每当飞机离开巡航高度、逐步下降时,飞行员也会尽量让飞机保持在最佳滑降率下降,藉此不仅可保持飞机的安全、也能达到最省油的效果。一般来说,最佳滑降率通常是每分钟下降 1,000 英呎左右,但是,全美航空 1549 航班遭遇鸟击、且飞机失去动力时,高度仅有 3,000 英呎,代表飞机以最佳滑降率下降时,飞机仅有约 3 分钟的滞空时间,以飞机水平时速 300 公里计算,最远仅能飞到 15 公里以内的机场,也因此促成了在河面上迫降的关键决定。

全美航空 1549 号班机起飞到迫降的航线。图/S. Bollmann @ wiki

对于飞行员来说,「高度」几乎等于飞行员的生命,所以在不同的电影中,都可以看到飞行员在飞机发生状况时、先把飞机拉高以争取反应时间的桥段。例如在《萨利机长》一片中,有一个桥段是机长在空军服役时、因为战机的操控系统故障,第一时间就是先爬升高度争取排除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同样的在国片《想飞》中,男主角在 IDF 战机遭遇雷击时,第一时间也是先爬升高度以争取时间。只不过,这个关键要素在全美航空 1549 航班的案例不存在,因此,只好去找一条河迫降了。

保持迫降时的完整外型

大家都知道,一般喷射客机的外型设计,通常是把发动机挂在主翼之下,这种设计对于飞机配重的稳定性、油料供给效率、以及飞行效率等都是相对较佳的设计。但在水上迫降时,因为飞机无法伸出起落架发挥降落的缓冲功能,所以挂在飞机主翼底下的发动机,就是飞机迫降时第一个接触水面的主要外型结构,也成为了极度危险的阻力体,如果飞机任何一边的发动机先触水时,可能会导致飞机机身翻滚,导致机身破裂。

因此,当飞机最后阶段准备迫降在水面时,机长特别让飞机在可控的前提下、把飞机仰角提高,因此当飞机接触水面时就不是只有主翼左右两侧的发动机、而是让发动机和机尾几乎同时接触水面,使得飞机接触水面的接触面更多,减轻结构压力,让机身保持完整浮在水面上。

全美航空 1549 班机迫降于哈德逊河后的画面。图/Greg L –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Plane crash into Hudson River,CC BY 2.0

全美航空 1549 航班的案例中,站在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飞行员在系统功能完整的情况下,努力利用各种可使用的条件(高度、距离、飞机可伸出的外型)、抵销飞机的位能与动能,但是下降过程中仍然要保持飞机的安全速度(动能)以保持操控性与安全性。因此到了飞机即将迫降至河面的最后阶段,机长下令伸出飞机的襟翼、增加机翼面积以降低飞机的安全速度;在迫降前一刻,机长让飞机仰角增加,以做出在计算机容许范围内的最大仰角减低速度。在多重手段的搭配下,飞机最终安全迫降于河面上,并保全所有机组人员与乘客的性命。

看完以上的剖析,你也许会问笔者,下次身为乘客碰到这种事情时,该怎么办?笔者诚实的告诉你,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低头、弯下腰,相信前面那两个飞行员,剩下的,就交给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700紧急代码!川航客机遭遇单发失效,飞机如何降落?
让我们聊聊1549航班
小议失速---A330机型
世界上最糟糕的飞机——罗克韦尔 XFV-12A 垂直起降试验机(1976年)
寒冷天气下的运行
发动机坏了一个还能飞吗?波音发动机脱落后迫降,乘客:惊魂未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