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沧海桑田小村巨变

    在巍巍的虎丘山北滔滔的太胡之滨,姑苏城外西塘河畔,一个不起眼的自然小村落罗埂廊。

  小村东临阳澄湖与蠡口连接,南望虎丘山同苏州毗邻,西眺大阳山和浒墅关大运河衔接,北濒漕湖跟古镇黄埭相邻,距黄土桥3.5公里,离西塘河喇叭塘口的浒墅关青灯村(良渚古镇洪泽镇)1.5公里,同浒墅关九图村一河相隔农田邻接。

   远古时期,那里是茫茫浅海,也是太湖和长江泻水的水网区,源源不绝的泥沙冲积,形成了时沉时现沼泽地,东长荡(今青台湖)周边一片水乡泽国,岁月沧桑海平面退缩,海涌山(今虎丘山)涌出,周边涌起大片平原。三千多年前已有良渚先民在青墩丶横宅(古洪泽镇遗址)一带繁衍生息,并建"古洪泽镇",毁于太平天国。罗埂廊与青灯同处西塘河畔,清代和民国时期同属武邱乡(虎丘)采云里九都,至今还供奉同一本家庙"石狗庙",历史渊源甚深。据地方志<黄桥志>载:罗埂廊原名"芦家上"

 

  先后隶属吴国泰德县丶吴县,唐代改长洲郡,宋代平江府长州县,明洪武14年(1381年)苏州府长洲县,先统3年(1911年)苏州民政长署长洲县武邱乡(虎丘)采云里九都25图。民国元年(1912年)长洲县并入吴县,属武邱乡。民国17年,隶属第六区(陆墓区)砖场乡。1950年吴县陆墓区砖场乡,1957年属吴县黄桥乡陈旗村,1961年人民公社成立,同年10月陈旗大队成立,大队部设在罗埂廊,从此罗埂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基层集体经济组织,吴县黄桥人民公社11大队(陈旗大队)第四生产队(罗埂廊生产队)。1983年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名黄桥乡陈其村。2001年吴县被撤销,诞生了相城区,罗埂廊成为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的一员。2020陈旗村全面拆迁,成为历史。

    虎丘山北这块涌起士地,坑坑洼洼千沟万壑,后来树木成林杂草丛生,野兽出沒蛇虫百脚,万鸟天堂,鱼类满"坑"(后来的池塘河流),天生万物相生相克。多少年后,先人移居这块土地,认识和了解万物,为自己生存所用。于是开垦农田撘建家舍,改造河道筑塘养鱼,饲养家畜制器狩猎,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年复一年形成村落。罗埂廊是罗埂搪中一个芦苇丛生的河中小岛,地方志载原名"芦家上",也许跟芦苇有关,已无法考证。小岛土园形四周环水,微微转动的河水,仿佛似氽在水上的一张荷叶("阴阳"谎称是荷叶地风水不佳,住在岛上的人不会发财,只会受穷)。小岛南岸东西两侧全是坟地,前人传说小岛宋丶元时期也是坟地,另说法岛上有个"坟堂屋",最早上岛的是看坟人,后来有人陆续迁居形成村小村落,明丶清时期逐步增多,到民国时期已有15户,五六十口村民。姓氏许多,有吴丶蒋丶张丶王丶顾丶朱唯独没有芦和罗的人,这印证了岛上沒有原住民。

 

  小岛正南有座小木桥,南岸全是田埂小路,沒有象样的道路,罗埂塘河宽水深四通八达,是最佳水道,木船是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民国期间到共和国初期,罗埂塘是西塘河的支流,是太湖往阳澄湖的水流,更是仅次于西塘河的交通水道。年年岁岁舟船川流不息,去苏州无锡的小棚船缓缓驶过,往长江做花仔(捕捉鱼苗)的木船真在扬帆远航,捞水草的螳螂船滿载而归,上黄埭和浒墅关赶集的小木船穿行而过,片片白帆好似云儿飘。常熟过来卖南瓜丶冬瓜的一人划浆小舟,穿梭在每个小村落,喊卖声划破了宁静的小村。清早下网的小渔船,忙于张(下)钓的鱼翁,圈坐在船头扒螺蛳的鱼民,渔鹰叼着鱼儿还在蹦跳。村民在河湾里种滿了菱藕,成群的鸭子游荡在河里觅食,溪水环抱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村庄,柳绿水秀的农家小园,野花绽放香气肆溢,稻谷飘香渔歌悠扬。井溇里畔野鹅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鸟语花香树茂盛,绝色风光在江南。罗埂廊村北有片开宽的河面井溇里,井溇里有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井溇里水下有一家大户人家,姓夏都称夏家里。十里八乡的穷苦人家办婚丧喜亊,沒有桌子椅子碗筷碟子,只要摇条小船到井溇里喊几声,一会儿水面上就会氽起桌椅碗筷碟,用过后还回去。不知过了多久,一户人家起了贪心借的东西沒还,从此井溇里再也借不到东西了"。太湖水源源不断冲洗着罗埂塘,滋养着一代代罗埂廊人。罗埂塘水清澈见底,是沿塘村民的大水缸,祖祖辈辈饮罗埂塘水,家家有河桥,淘米丶洗菜丶洗衣裳。盛夏来临是家家户户的大浴缸,男女老少都会下罗埂塘洗澡,清刷劳动一天后的污迹和汗水,小朋友放学回家和星期日会下罗埂塘游泳戏水,暑假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罗埂廊不分男女沒有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好有一比罗埂塘似"小湘江"罗埂廊如"小橘子洲",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无穷的快乐。

     20世纪初罗埂廊于种田养鱼为主业,有少数理发丶木匠丶泥瓦匠丶裁缝丶郎中(行医者)等手工业者,部分村民没有田地和渔塘,靠种租田,做长工丶做包忙(立夏-冬至)丶帮短工,养家糊口。祖传的糊硬衬副业也是维持生机的产业,有句俗话:"沒(淹)掉圩田不用愁,只要糊衬拆布头。),可见糊硬衬产业的重要性。昔日罗埂廊沒有富人,因此有个俗称:"穷煞罗埂廊"。尘朴丶勤劳丶和谐的罗埂廓人,自食其力粗茶淡饭,过着安居乐业的农家田园生活。1949年迎来新中国的诞生,翻身解放的农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此有了属于农民自己的田地,农民生活更加稳定。1953年分到田地的农民成立互助组,加入初級社和高級社走向集体化,一些本是穷苦农民出生的干部,思想左水平低,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丶命令主义工作粗暴丶虚报产量刮浮夸风,砸饭锅拆屋脊炼钢铁,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粮食统购统销,组军亊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走进食堂吃薄浪汤。屋漏又遭连夜雨,三年自然灾害,农田被淹百业蕭条,天灾和人祸交集,疾病和饥饿夺走了不少人的生命。引起了党中央重视,经过调查研究,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颁布,1962年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也是社员们熟知的六十条,实行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为人民公社丶生产大队丶生产队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社员当家作主的地位。明确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各尽所能丶多劳多得丶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尊重社员民主权利,规定了生产队选举和监督制度。从小农经济意识的种田汉成为光荣的人民公社社员,步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罗埂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组织名称:吴县黄桥人民公社陈其(11)大队第4生产队,社员们第一次行使选举权,选举产生了生产队管理委员会和队长丶会计丶监察委员。

   生产队的诞生,饱经风霜的社员们仿佛见到了曙光,爱队如家。管理委员会的头等大事是解决温饱问题,对全队58.63亩农田33亩鱼塘,作了全面生产布局,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搬掉了不少无主坟地,填平了许多沟沟潭潭扩大农田面积。按照政策立即划分每人0.08亩自留地,是可以迅速见效的举措。鼓励社员糊硬衬自救,为女社员留下时间,为社员卖衬开自产自销证明,换回粮食和南瓜大豆充饥。社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生产,起早摸黑做副业。年年完成粮食征购任务还卖余粮,依法交纳农业税。生产队公积金公益金年年提增,粮食物资充足固定财产増加。社员分配年年增收,每天10个工分能分到0.8-1元,副业生产收入大増,解决了温饱问题,社员生活过得还算红火,社员们感觉到党的政策好,集体的力量大。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清工分丶清账目丶清仓库丶清财物。反贪污盗窃丶反投机倒把丶反铺张浪费丶反官僚主义。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干部,消除了猜疑拉近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社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主义热情,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打造了一个沒有贪污盗窃丶铺张浪费沒有特殊化官民平等,互相帮助夜不闭户的社会环境。生产队有序发展,社员安居乐业。

   1967年文革第二个年头,处于半无政府主义状态。我们生产队管理委员会同文革委员(当时革命工作的负责人)商量,后经社员会一致同意,秘密派老会计蒋小弟赴北方推销布衬。一个月后生产队与南京丶河北丶山西等多家鞋厂签订布衬销售合同,成果丰硕。社员们糊硬衬的积极性可谓夜以日继,又一个月罗埂廊的布衬坐上了火车,又是一个月后布衬款汇入账户,社员们捞到第一桶金。还有外队的亲友秘密寄卖在本生产队社员名下,沒有不透风的墙,兄弟小队称罗埂廊是"小台湾"。1968年被大队知道,调走老会计和生产队的布衬业务,有大队开办糊衬厂,第一家社队企业,吴县黄桥公社陈其综合厂成立。统一收购9个生产队社员的布衬,统一采购破布下发到社员,布衬计工分参加生产队分配,利润下拨到生产队,还额定一定数量的超产衬,用货币结算到社员。文革还在进行,某些人开始明白再这样乱下去会万劫不复。进入20世纪70年代,原来那些靠边的干部和文革中涌现出的年轻人组成了革命委员会,斗争方式不是那么激进了,处理问题也理智了许多,工作也务实了不少,重视发展生产了。但还弥漫着左的思想,意识形态还在作祟。学大寨丶学典型学先进,真是扑塑迷离。生产队自主权受到限制,沒有山学种双季稻,违背科学规律,不顾自然条件适应不适应,化工量大,几乎360天都泡在田里不夠,还开夜工和早工,挤圧了其它经济产业。不按经济规律,成本大幅度上升,品质差价格低,计划经济政府定价,越种越穷越种越吃不饱。养成鱼成本高化工大利润低,是社会主义要鼓励。养鱼苗化工小成本低利润高,是资本主义土壤要限制,糊硬衬也成为限制的产业。社员养鸡鸭也要禁止,自留地上种经济作物都成为资本主义尾巴。种双季稻基肥缺口大,鼓励社员养猪,站着说话不腰痛;"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当时100多斤一头猪,国家食品站收购价50元左右,饲料粮根本不够,要黑市上去买饲料粮,明显亏本社员们都不愿养猪。生产队建养猪场,材料没有到山里买些石头,用泥土打墙,毛竹当梁稻草作瓦,人争粮猪缺食,拆了猪栅去觅食,周年猪瘦得皮包骨。每年冬季都有开河和帮兄弟大队搞典型改造渔池成务,都是不要工钿自带饭。俗话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本的生意没人做,"那个年代真不敢不做。那年代的确没有贪汚盗窃,但干部之间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相互掣肘彼此拆台暗中使绊。种种因素叠加我们大队成了老大难,工作队象走马灯一波又一波进驻陈其,我们罗埂廊先后也驻了数十人次。級别最高的县农工部长,公社党委书记,各机关抽调的工作人员,有的小年轻连稻麦都分不清,还夸夸其谈指手画脚。嗨,折腾来折腾去,倒霉的终究还是社员,年终分配揭晓,每天10分工分,最好的生产队4-5角,最差的倒贴9分(赤字),有1角多的2角多3角的。讽刺的是,种田人要上苏州市里马路上要粮,用每年仅有的两斤食油,去渡僧桥跟市民换米票,买了米再从10多公里苏州挑回家。田里缺肥料大部份稻草都充肥料,社员烧柴不夠半年。到浒墅关和苏州火车站扫煤渣,有时还被当成"贼"关一宵,不是农民不守法,实在是农民沒办法。风雨飘摇的生产队经济倒退,透支户象"滚雪球"一样,社员生活"黄小二过年"。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的动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这个陌生又亲切的名字回荡九州,给共和国和罗埂廊带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十一届四中全会,党的农村政策起了颠覆性的变化,摸着石头过河,从分田到户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尊重了社员的基本权利,保障了农民的自主权和物质利益,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的劳动力腾出来搞经济,改革开放初大部分人选择进社办丶村办企业,有人外出养鱼和承包集体渔塘,糊硬衬也是鼎盛时期。一部份头脑灵活思想开放的人,做起小生意,当时的黄桥受左的思想影响,还不许办私人企业。所以只能"偷偷"外出自主创业,去虎丘公社(乡)开办小厂,某些干部头脑僵化,不能政确理解党的政策,少见多怪限制本村社员创业,甚至行政干预,某种成度上讲成了改革开放的挡路人。自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走上了快车道。黄桥人民八仙过海艰苦创业开始,寻找各自应有的位置。有人承包村办企业,有人注册个体户丶个私厂和有限公司,有人挂靠他人企业搞个小作坊,从原始积累逐步壮大。民营企业象雨后春笋,个私作坊星罗棋布,外来投资创业者纷纷拥入黄桥这块宝地,因此"老闆镇"美誉在长三角地区广为传颂。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罗埂廊人也是强者,百份之八十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企业和作坊。从罗埂廊走出去的男儿,合法注册公司和厂的有十多家,嫁出去的女儿协助丈夫办厂都很成功,像苏州恵利华电子有限公司,江苏迪飞达电子有限公司和迪飞特丶亿利华公司产值过亿。罗埂廊人吃苦耐劳勤劳至富,在创业中发展,发展中壮大,从租厂房到造厂房,大部份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厂房和设备及固定财产。罗埂廊人,在原有的土地上,把昔日破旧低矮平房,翻建成漂亮宽敞楼房,

  

  

  

  

  

  

  

 

  

  

  

  

  大部分家庭在市镇上购买了商品房。家家有汽车品牌不同而已,户户有存款数额不同而已。淳朴勤劳和蔼敢于拼搏的罗埂廊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富足幸福的生活。1983年生产队走入历史,土地也被村里流转出去,罗埂廊人陆续居住到各自的商品房里。进入21世纪,实际居住人口逐年减少。罗埂廊人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淳朴乡情时常会把老乡邻连在一起。邻居家办喜事都会去祝贺,宴席间拉拉家常,交流交流管理企业的经验,玩玩牌。邻居家办丧事都会去吊唁,初一十五年年节节会在本家庙焚香求福。

  

  

  2019年黄桥启动拆迁,陈其是主要地区,2020罗埂廊已全部拆迁,改造成农田。2021年厂房拆迁基本结束。养育我70年的罗埂廊说沒就没,真是五味杂陈。亲眼目睹新中国近60年,艰难曲折的发展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过程,毫不夸张的讲:翻天覆地丶日新月异丶人居天堂丶百姓幸福,自古以来最鼎的太平盛世,也是小村罗埂廊的鼎盛期,难忘的罗埂廊永远停格在公元2020年。经后的罗埂廊人还会有这样的机遇吗,真的很迷茫。祝褔罗埂廊人,这个人类居住近千年的小村落,希望成为人们的万世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国保留的唯一一个人民公社,现在什么样子
老照片 1961年湖南的人民公社 生产生活满堂红
1960年,毛主席时代的人民公社大食堂
旧照片:生产队记公分,人民公社大锅饭,再现那个年代景象
散文:钟声(原创)
浒墅关草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