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黏膜下血管球瘤影像表现
概念:
  • 血管球瘤于1877年由Hoyer首次发现,是种源自血管周围球体细胞的肿瘤,球体细胞实质为体温调节器,是位于皮下软组织的一种特殊的动静脉吻合。血管球瘤好发于四肢末端,尤其是甲下。
  • 不应当与颈静脉球瘤(化学感受器瘤)及血管外皮瘤相混淆
  • 组织培养证实血管球细胞属于血管外皮细胞,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认为血管球细胞是平滑肌细胞起源
  • 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平滑肌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一种过度细胞,兼有两种细胞特征,该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软组织也可以发生在气管,肾,骶尾部等。原发生于胃的血管球瘤罕见,由Spangler在1953 年首次报道。

流行病学:
  • 良性肿瘤

  • 非常少见(全球130例,国内40余例)

  • 好发:四肢末端的皮肤或是皮下组织(指甲下)

  • 胃部好发:胃窦部(黏膜层、黏膜下层、浆膜层)

  • 直径一般在2~3 cm


临床表现:
  • 好发:成年女性

  • 症状:上腹不适、出血、贫血

  • 电子胃镜:球形黏膜隆起,质软

  • 超声内镜:低回声肿块,位于黏膜下层或者肌层,病变内部回声均匀,可见高回声斑点。


CT表现:
  • 胃窦部
  • 黏膜下
  • 软组织肿块
  • 边缘光滑
  • 边界清晰
  • 基底稍宽
  • 有包膜
  • 粘膜光整:提示(粘膜下或壁内)
  • 溃疡凹陷
  • 可钙化点

  • 动脉期:肿瘤呈边缘明显强化或显著均匀强化
  • 门脉期:持续均匀强化
  • 延迟期:与肝脏等密度
  • CT增强曲线:与下腔静脉、门静脉,甚至降主动脉一致(提示其属于血管性病变),这有助于与其它粘膜下病变,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等鉴别

螺旋CT多期扫描的意义
显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
多平面重建:
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
清晰显示肿瘤向胃粘膜面或浆膜面突出

Case 1
图1A胃部气钡双重造影图像,胃窦大弯侧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粘膜完整
图1B动脉期增强,肿瘤边界清,高血供,边缘显著强化,CT值108HU图1C磁共震增强,冠状位T1加权图像,胃窦大弯侧肿瘤均匀显著强化
图2A非增强CT轴面图像,在胃大弯发现一等密度结节(与肝脏相比),密度均匀
图2B动脉期增强,结节周边显著强化,在良好的水背景下,表面覆盖的粘膜显示清楚
图2C门静脉期增强,结节大部均匀显著强化,局部完整的粘膜清晰可见
图3A动脉期增强,结节向腔内外生长,显著均匀强化,,表面覆盖的粘膜显示清楚
图3BCT冠状位重建,胃窦大弯侧结节,大部位于腔外,均匀显著强化,局部粘膜完整清晰。

Case 2
图1 胃血管球瘤,病灶位于胃窦部后壁。图1a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图1b增强动脉
期明显均匀强化。图1c门脉期强化均匀,与腹主动脉强化程度类似。图1d冠状位重建示病灶位
于胃窦部向腔内生长

Case 3

Case 4

Case 5
图2  
病例1,胃镜示胃窦部球形黏膜隆起,顶端凹陷、糜烂或溃疡,伴有少量出血,质软(箭)
图3 病例2 a)CT 平扫示胃窦部黏膜下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基地稍宽,有包膜(箭);b)门静脉期持续不均匀明显强化(箭)。

胃血管球瘤的鉴别诊断
  • 主要与胃间叶组织来源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 胃肠道间质瘤
  • 类癌
  • 神经鞘瘤
  • 血管瘤

胃血管球瘤 vs胃肠道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根据病变发生部位与胃壁的关系可分为黏膜下型、肌间型、浆膜下型及胃肠道外型。

  • 胃血管球瘤主要与黏膜下型胃肠道间质瘤相鉴别

  •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胃体及胃底,多表现为黏膜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生长,表面有小的脐样切迹或形成较大的液平,增强后动脉期轻度较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持续性较均匀强化,而胃血管球瘤好发于胃窦部,且肿瘤的强化方式不同于胃间质瘤,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


胃血管球瘤 vs胃肠道间质瘤

左图:血管球瘤                       右图:恶性GIST
胃血管球瘤 vs胃类癌
胃类癌可发生在从贲门至幽门的任何部位,可呈多灶性,病变可侵润肌层、浆膜及邻近的组织,并可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而胃血管球瘤为良性病变,均为单一肿块,对邻近结构无侵犯,不会发生转移。

贲门类癌
胃血管球瘤 vs胃神经鞘瘤
胃神经鞘瘤好发于胃体,其次是胃底,胃窦部少见,肿瘤内部囊变比较明显,CT表现平扫为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囊变明显,可见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而胃血管球瘤好发于胃窦部,无囊变。

胃神经鞘瘤

胃血管球瘤 vs胃血管瘤
胃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各部,呈单发或多发病灶,亦可表现为弥漫性病灶,CT特征性的表现为肿瘤内部可见静脉石,而胃血管球瘤仅可见点状钙化灶。

小结
  • 胃血管球瘤较罕见
  • 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多期增强CT对胃血管球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确诊一般要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治疗
  • 腹腔镜下切除术
  • 胃大部切除术
  • 局部楔形术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预后均良好。

出自:郑福林,王雯,王蓉.胃黏膜下血管球瘤一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9):494.

参考文献
[1] 程羽青,吴丽莉,金晓龙,等.胃血管球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8):462-466.
[2] Lee HW,Lee JJ,Yang DH,el al.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glomus tumor of the stomach[J].J Clin Gastroententerol,2006,40(8):717-720. 
[3] 陶昀璐,王振军,韩加刚,等.胃血管球瘤43例诊治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5):189-192. 
[4] 李跃晨,孙智勇,王永栋.胃血管球瘤10例病理特征分析[J]. 首都医药,2012,14(1):36. 
[5] 高峰,李文惠,李发智.等.胃壁浆肌层巨大血管球瘤1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10):616. 
[6] 孔凡彬,曹伟,张春宁.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467-1468. 
[7] Kim JK,Won JH,Cho YK,et al.Glomus tumor of the stomach:CT findings[J].Abdominal Imaging,2001,26 (3):303-305. 
[8] 袁立新,杨军.间叶来源胃肿瘤的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21(6):573-576. 
[9] Cha SH,Cho SB,Kim YW,et al.Helical CT appcarance of glomus tumor of the stomach[J].Eur Radiol,2000,10(4): 671-673. 
[10]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等.胃神经鞘瘤的CT及钡餐检查价 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285-287. 
[11] Hoon Cha S,Bum Cho S,Whan Kim Y,et al.Helical CT appearance of glomus tumor of the stomach [J].European Radiology,2000,10(4):671-673. 

平台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确诊丨经典病例82】 胃血管球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胃大弯)血管球瘤
干货!一文掌握5种常见胃良性占位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
20180926医学影像读片会答案
胃黏膜下肿瘤是什么
长在胃上的肿瘤,胃镜却难发现?一种饮食习惯,或加速肿瘤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