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山——南京附近史前文化遗址考察记(六)

       方山——南京附近史前文化遗址考察记(六)

          南京历史文化玩家刘宗意

   南京城东的青龙山脉,往西南弯曲着伸向秦淮盆地之中,然后吐出了一颗明珠——方山。

  方山是死火山,因其顶平无峰,又孤绝耸立于开阔的秦淮河流域平原,便成为秦淮盆地中最显著的地标。方山还有个文雅的名字叫天印山,古人说它像一方官印。秦淮两大源河就在山下汇合,然后向北流往南京城。“天印山如天斫方,秦淮水萦练带长”(明·顾璘)。不过,史前时期还没有官,当然也没有官印,当秦淮盆地里还是万顷大湖的时候,方山就像是一个巨型的史前台形遗址立于湖中,只不过它是天然的石山,而史前文化的台形遗址是南京人祖先一代代堆积出来的土墩居址。方山记录着地质界的沧桑巨变,而史前遗址经历天灾人祸留存至今,里面记录着我们祖先几千年生存于此的人文信息。


尹焕章二勘方山区

  方山东南10公里是湖熟镇。1951年5月23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焕章率南京博物院考古队结束了在湖熟镇的调查发掘之后,乘木船顺秦淮河回南京,船行到方山旁,又发现了南捍村磨盘山、方前村庙墩两处史前遗址。

  尹焕章先生在第二年发表的《江宁湖熟遗址调查记》中不无遗憾地说:“在行程中,瞭望较远的地方,虽有遗址存在的可能,以时间限制未能前往,只有待诸将来。”他甚至为以后再来勘查做了计划:“在方山与(秦淮)河曲之间,是一片圩田,圩田中有许多土墩。这些土墩我们勘查的有两处,目所能见而未勘查的数处,加上耳闻的数处,可知此区内遗址存在尚多,我们暂名为方山区,为了这区很大,不妨把方山东区名为解溪区,方山西区名为方西区。”

  不久,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尹焕章率南京博物院调查组奔波于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1957年5月18日,他再次来到了湖熟镇,此行是为了实现他从前计划的方山解溪区以及句容县葛村、郭庄片的调查。

  《尹焕章考古日记》说,5月19日的调查行程是“湖熟-咸田-西村-王墅-解溪-东库-龙都-湖熟”,步行65里,坐车14里,共计79里。日记中除了记录新发现五处史前遗址外,没有提及日行这么长路程调查的辛苦,大概这不算他最辛苦的一天。日记里还记着,第二天又走了30里调查,第三天走了80里,夜里10点半才回到湖熟。

三处遗址的发现与毁灭

  【前西厢村佘墩】这是尹焕章他们那天发现的第一处遗址。《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普查报告》(以下简称《普查报告》)记:“台71佘墩在前西乡村东约80米,村西有土岗。墩周有水田和池塘。遗址面积约80×40,高4米,顶平,北高南低,成漫坡状。地表全为灰土、烧土屑及含砂陶片。遗物有,红砂陶鼎、鬲等片,汉代印文硬陶罐片。”

  2016年5月我找到这里时,前西厢村已经拆迁,只剩下数户未搬,这里将是南京某大学江宁新校区。佘墩早已无存,文革后平墩填塘,建了生产大队队部。村民给我指认了遗址从前的范围。这里的华前路就是从佘墩的南部通过。佘墩原址西距新开的福英路320米,东距宁杭高铁400米。谷歌地球地标:北31°54'11.40"东118°55'19.40"


  【周旺村磨子山】《普查报告》记:“台72 周望磨子山在周望村西约200米,一周为流水及水田。遗址面积约60×50,高5米,顶平,状如磨子故名。全墩有灰土,厚约2米,遗物多。”

  我非常后悔没在去年考察佘墩遗址之后就来周旺村,我那时的重点还在秣陵、陶吴一带,在卫星地图上看到磨子山还在,当时就放心了,心想等那边结束后就过来。可是,一年之后我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大片红色渣土覆盖的土地,磨子山不见了!村民告诉我,这块地早已被开发区征去,去年下半年刚刚倒上渣土,磨子山被埋在渣土下面。

  我看着手机地图上还没有更新的影像,上面的磨子山还是一个完整漂亮的台形遗址。我打开定位,一步步走到现在已经看不见的遗址上面,我的心情远不是“遗憾”那么简单。这片渣土地不会老闲着,将会盖起一大片新建筑群,磨子山就彻底不在了。周旺村磨子山的谷歌地球地标是:北31°54'36"东118°55'47"


  【王墅蛇墩】《普查报告》记:“台73 王墅蛇墩在下王墅东约20米。一周为水田和池塘,东、南、北三面很低。遗址高6米,南高北低东部较洼,面积约100×50,墩表面全为灰土和烧土,含遗物颇多。”

  下王墅村在方山东边,有解溪河从村东通过。2003年卫星地图显示,江宁开发区正在修建龙眠大道,下王墅已经拆迁,村东的蛇墩正在平毁之中。现在的方山雅苑住宅小区南端即蛇墩原址所在。谷歌地球地标:北31°54'15"东118°54'19"


史前遗址保护之痛

  我是目睹了燕子矶上坊庄前头山史前遗址被毁而开始写考察记的。当年考古前辈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调查史前遗址,可以想象出他们每发现一处遗址时的激动心情。而我现在的考察经常是带着悲凉的心情,因为我要面对一处处被毁坏或者已消失的遗址。当时寻址如寻宝,岂料后人毁弃多。

  我站在被渣土掩埋的周旺村磨子山的位置上是今年5月25日,距离尹焕章他们发现此遗址正好六十年零几天。为什么那么多史前遗址在发现后,会处于无保护状态任由摧毁?没有人会告诉你原因!我曾经幼稚地以为,有关方面会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挨个鉴别评价,以决定取舍,但是没有!大开发之后,平毁的速度在加快。

  我们对南京文明的发生发展还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基本停留在曾昭燏、尹焕章时代,史前遗址是我们探寻祖先足迹的实物证据,毁一个就少一个。曾经发掘过的遗址,每一个都曾让我们对南京史前文化有新认识。

  秦淮盆地是南京文明的摇篮,江宁区(以前为江宁县)在其中所占区域最大,历年发现的史前遗址最多,被破坏平毁的也最多。我对该区史前遗址保护状况做了统计,从中很容易看出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原因。

  195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江宁县湖熟镇及附近,通过科学调查首次发现15处史前遗址,为南京人找到了自己的史前祖先,当时这是破天荒的重大发现,不仅奠定了认识南京地区史前文明的基础,也为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增添了新的组成,所以,这批遗址与随后发现的遗址,在1956年被列入江苏省发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名单,(当时还没有市、区级文保单位),其中江宁县共有16处。

  1957年至1959年,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省属的南京博物院和省文管会在江宁县又发现32处史前遗址。曾昭燏、尹焕章联名发表了著名的《试论湖熟文化》,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史前南京人的生存和文化状况,竖立了不朽的丰碑。

  随后,国内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接着又发生连续的政治运动,曾、尹二人不幸过早辞世。文革之后,文物保护工作重新开始。这本来是挽救史前遗址保护不足的大好时机,却出现了异常,史前遗址保护的春天并没有到来。

  1982年,没有了胡小石主任委员、曾昭燏副主任委员的省文管会,调整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宁县史前遗址全部被撤销省级保护,由南京市重新认定。同年,南京市发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先江宁县16处省级保护遗址中,只有7处转为市级保护,其他9处不再保护。而1957~1959年发现的32处遗址中,只有秣陵神墩进入市级保护,余31处皆维持不保护,这就实际造成了共有40处遗址(其中少数当时已被破坏)被法定不保护。有关方面并没有给出专业的理由,不保护就意味着无保护价值,可以任由毁坏。请注意,这时所有史前遗址都是省属文物考古单位发现的,而不是南京市属单位发现的。

  怪事随后一再发生。1992年南京市发布的市级保护江宁陶吴镇“昝庙遗址”,其实是1957年尹焕章他们早就发现、1982年曾被南京市认为无保护价值的“灰山遗址”。我注意到,灰山遗址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是它的家庭出生被涂改了,它不再算省属的南京博物院的发现,而改为南京市文管会、南京市博物馆的新发现,还给“新生儿”重新起了名字。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2009年南京市发布在江宁区新发现史前遗址17处,以后又增加2处,这19处遗址无一例外地随即受到保护,分别列入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区不可移动文物。这表明,只要是南京市自己发现的遗址都享有被保护特权。

  但是,2009年被南京市公布为自己新发现的遗址中,又有3处是省属南京博物院早已发现的遗址:湖熟河北社区乌龟山遗址是1951年就发现的赵家边乌龟墩遗址(1956年曾是省级文保单位,1982年被南京市一撤到底不保护,现在又列入区级文保单位);淳化新兴社区吴帅墩遗址是1957年发现的土桥露水墩遗址;横溪西阳社区粽子塘遗址是1959年发现的粽子塘大墩子遗址。

  我不好判断这是故意将他人的发现据为己有,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前已经被人发现过。至此,1982年江宁区那些被判定无保护价值的史前遗址中,有4处幸运地在南京市新发现的名义下被平反昭雪,恢复了价值,而其他几十处遗址或被平毁,或被破坏,或即将大难临头。为什么同样都是立于南京地面上的史前文化遗址,会有非学术的不同待遇?


斯人已去丰碑在

  我劝说自己相信,是由于南京市文博界某些人水平太低和缺少责任心,才对南京史前文化遗址造成如此灾难性后果。这不禁使我更加钦佩胡小石、曾昭燏、尹焕章等老一辈学者的学识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2010年,宜宾广播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文博大家曾昭燏》,这本来应该是由江苏或南京媒体来做的,因为曾昭燏一生中求学、生活、工作在南京几十年,南京是她最亲近的城市,她也为南京做过巨大贡献。

  曾昭燏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考古学硕士学位,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曾任民国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南京博物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她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同时兼任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曾昭燏先生对中国的博物馆建设与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具有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她与尹焕章合著的《试论湖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南京传世名著。她是南京的骄傲,也是江苏的骄傲,她不会被当今学界某些自以为大的喧嚣声所埋没。


  长期以来,南京媒体也很少提及尹焕章先生,这与他对我国文博考古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是极不相符的。这里依据南京博物院所编《尹焕章文集》的前言,简述一下尹焕章的履历。

  尹焕章(1909~1969),河南南阳人,著名考古学家、江苏当代考古奠基人之一。曾就读河南大学,后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受到朱希祖、陈寅恪、陈垣、徐仲舒等前辈的指导。1930年由董作宾推荐到北京大学学习,1933年转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指导下,七次参与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抗战开始,奉命冒死押运文物到汉口。1939年转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只身被派驻乐山看管文物。1946年又独自押运文物回南京。七年中与近千箱文物共命运,未损一件。

  1950年中央博物院改为南京博物院,尹焕章为保管部主任。先后任治淮文物工作队副队长、华东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郑州文物工作队副队长、江苏文物工作队第一分队队长,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亲自调查过的古文化遗址占江苏总数的70%,多次主持重大考古发掘,并与曾昭燏共同提出了“湖熟文化”等考古学文化概念,撰写过大量重要论著,举办过多次考古训练班及辅导高校考古专业实习。

  尹焕章当年带领调查组发现的史前遗址,为什么许多被判无保护价值?有什么理由可以在学术上无视尹焕章的成就?

  斯人已去丰碑在,遗址长怀知遇恩。



尚存的解溪土地庙墩

  我们再回到六十年前。尹焕章和负责测量的张正祥那天发现前西厢佘墩、周旺村磨子山、下王墅蛇墩之后,可能已经过午了,只能往南经解溪镇去龙都镇。他们走到解溪镇就发现了一处遗址。《普查报告》记:“台74土地庙墩 在解溪镇西约100米。墩一周为水田。遗址面积约60×50,高约5米,状如馒头,墩上有土地庙故名。”

  这处遗址今尚存。墩上种着庄稼,还有几间破屋。遗址虽然没有列入保护,但似乎也没有人刻意去破坏它,依然如故。谷歌地球地标:北31°53'26.75"东118°54'12.73"


  解溪村是要拆迁的,按照大开发惯例,土地庙墩会被平毁,有兴趣的文物爱好者应尽早去。这里距离地铁一号线终点中国药科大学站的路程仅2公里,站口有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向东顺龙眠大道南转福英路即到解溪村,交通很方便。

  尹焕章那天不得不加快步伐赶路,否则很迟才能回到湖熟镇。《尹焕章考古日记》中遗憾地记有:“在解溪西北2里有大井村,在村东南有一土墩,遥望未得勘查。又在下王墅村西南约1里有比较矮的土墩似遗址,亦未勘查。”现今,大井村早已拆迁,原村民说,的确有两个土墩,也见过很多陶片,但已平毁建为大学校区了。

新发现殷岸山遗址

  从解溪镇向南走是许村,再向西南是殷岸村,因为许村东面才有路往南去龙都,所以尹焕章他们没有走殷岸村。他边走边观察,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遗址。《尹焕章考古日记》说:“在解溪南3里殷安村之东有一标准遗址大土墩,亦未勘查。”

  我在卫星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土墩,决定去调查。今年5月25日,我来到殷岸村,在村东边见到了标准遗址大土墩,村民叫它殷岸山。在土墩表面很容易就捡到5只红砂陶尖足,证据确凿。遗址有两个层次,下层底盘直径约60米,比较矮;上层面积约40×30平方米,形成突出墩体,整体高约5米。遗址西北有水塘,东有小河。谷歌地球地标:北31°52'36.30"东118°54'6.80"


  我站在殷岸山上,心想:这处遗址终于正式记录在案了,我接过了尹焕章先生的接力棒,谁来接我的呢?

  殷岸村里蜀葵花正盛开,有我最喜欢的复瓣紫红色。据说蜀葵的花语是“梦”,这几年我奔波于秦淮盆地各处考察,就是有个保护史前遗址之梦,更美的梦是考古界能通过研究发掘,探寻到南京人祖先所走过的创建文明之路。美梦能成真吗?我只能用曾昭燏题十竹斋画谱绝句安慰自己:“玄黄劫尽河清日,自有高怀俊赏人”。


难找的东库村猴子墩

  东库村在解溪去龙都的路上,村南有东库河。《普查报告》记:“台75 猴子墩在东库村西约250米,紧靠圩堤,一周全为圩田及水滩。遗址面积约100×60,高出田面约3米,上部因修堤用土而被破坏,全墩灰土、烧土成面,遗物暴露极多。”这是尹焕章那天发现的第五处遗址。

  我见到的东库河早已拓宽,起先改名胜利河,据说又被开发区改名新林河。河中靠南岸还保留着一座单孔古石桥,因河道扩宽而废弃,尹焕章当年是从这古桥走过河的。

  我的考察遇到了意外,几位村里老人都说没有猴子墩,我在村西也看不出有土墩残迹。我发现《尹焕章考古日记》里的猴子墩位置与《普查报告》不一致。日记说猴子墩“西北有东库村约250米”,所以,遗址有可能不在村西,而是在村东南。村东南河上有大水泥桥,过桥我又请教老人,才发现了真相。原来桥南河堤旁的一家豆制品厂的厂址从前就是土墩,上面曾有座小庙叫“窑东庵”。老人领我进厂察看,并指出原先土墩的范围。行走中,我在厂区地里捡到一只红砂陶鼎扁足,印证了老人所说不虚。他告诉我,从前在这里还见到不少“小羊角”(即陶器尖足)。

  窑东庵墩就是《普查报告》里的猴子墩,为什么会出现遗址位置和名称的错误,已经无法知道,这还是我遇到的第一次记载错误。窑东庵墩的谷歌地球地标:北31°52'9.60"东118°54'22.80"


后山岗村佘豆欧

  尹焕章他们第二天又继续步行调查。《尹焕章考古日记》里1957年5月20日的行程是“湖熟-曹家边-后山岗-杨柳湖-湖熟”。六年前,尹焕章曾经带队在曹家边发现并发掘过前岗遗址,曹家边村向北到后山岗村是两条山岗之间的山冲,是可能有遗址的地形。

  结果正如所愿。《普查报告》记:“台76 佘豆欧在后三岗村南约200米,西有杨柳岗,距岗西村400米。一周为水田及往东流的小河。遗址面积约100×60米,高5米,顶平。墩上灰土普遍,似有已毁的建筑物。”

  佘豆欧是个奇怪的名字,看字面无法解释。我在后山岗村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难道又会有错?我想到东库村“窑东庵”在当地方言里读作“窑豆欧”,所以这里遗址上一定有过尼庵,就是《普查报告》中提到的“似有已毁的建筑物”。我继续在村里找人问,终于有位老妇知道村子西南确有“佘豆庵”,高墩还在,上面做过生产大队队部,现在是一家工厂。细问“佘豆”是什么意思,她也不知道。

  佘豆欧遗址上面有不少房子,虽然表层破坏较大,但遗址形状依在,南靠村道,东距淳化往湖熟的瑞泽路1公里。谷歌地球地标:北31°52'45.20"东118°57'5.24"

  佘豆欧距湖熟镇不远,本不该归入方山片区,但尹焕章在《普查报告》里归到了“解溪一带遗址”里,先入为主,也就依从他了。在后山岗村又看到蜀葵花,这里粉红色的多。


新发现前杨柳村大成庵墩

  尹焕章那天发现佘豆欧遗址后,在杨柳湖没有再发现遗址。杨柳湖从前叫刘阳湖,元代《至正金陵新志》说周回有三十里,而方山周回是二十七里,说明古代的刘阳湖比方山所占地还要大,现在已经是很小了。我推测,那时的句容河也不是走今天的路径,应该在龙都的南方通过。

  杨柳湖北边是前杨柳村,我在卫星地图上发现村北面有一“惊叹号圆点”,经验告诉我,这可能是史前遗址。我去实地调查,果然是新发现。

  村民说,从前土墩上面有大成庵,是湖熟镇上老板盖的,有尼姑数人。尼庵在破除迷信时取消,曾经做过生产大队队部,再后来建房作为小学,现在是一家公司。原先土墩北部较高,被挖掉了,现墩高约3米。从村上过来是条水泥路,墩东边是条土路,路基里可以看到红砂陶片,这是利用墩土所筑。墩上有红烧土块,捡到红砂陶残片和尖足、扁足。

  遗址南45米有水塘,南距村前路220米,东距龙眠大道340米。谷歌地球地标:北31°51'38"东118°55'38"

  前杨柳村坐落在岗地尖端的一小条高地上,地形特别。村南近湖的田里也有高墩,在两处高墩旁边也捡到红砂陶扁足,说明曾经是史前人活动的地方。

  前杨柳村的蜀葵花是红色的,还有锦葵,村西头有受到保护的古建筑群,已开发成旅游区,我没有进去看。


追认横岭村莴山遗址

  在2003年卫星地图上,我发现方山北边原横岭村有个很明显的疑似土墩遗址,独立于田中,近圆形,后来因建南京绕城高速公路而被平毁,我只能去村民目前居住的小区调查。村民说,那叫莴山,平顶,高约6米,上面曾有小庙,抗战时被毁。我出示红砂陶尖足给他们看,他们说,当年生产队在莴山上做晒场,平整地面时见过,还有不少瓦罐片。

  根据莴山的形状、位置及村民所述见有遗物,可以明白无误地确认莴山曾经是一处未被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现在只能追认了。莴山底盘直径约140米,上面高出的墩体部分直径约65米。原址中心在绕城公路收费站西南120米。谷歌地球地标:北31°55'1.60"东118°51'38"


史前时期的方山片区

  从我制作的古秦淮大湖地图上看,方山与龙都之间有一个不小的湖湾,我把这个史前湖湾叫解溪湾。湖湾中间有“后西厢-前西厢-解溪村-许村-殷岸村”一条狭窄的半岛,将其分成东、西两个湖汊,西湖汊后来萎缩成解溪河,东湖汊萎缩成东库河(胜利河),兴修水利之后,河道已经不是从前的路径。


  尹焕章先生早就推测“此区内遗址存在尚多”,我估计原先至少也要有已经发现的两倍。2009年南京市发布新发现的前梅村佘氏墩遗址,也是在此区域内。


  目前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南悍村磨盘山和前梅村佘氏墩,这显然不能反映该区域及南京史前文化的面貌,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周旺村磨子山、解溪村土地庙墩、殷岸村殷岸山、前杨柳村大成庵墩、后山岗佘豆欧再一个个被毁掉吗?当这里全部被开发成南京又一个副城区之时,将来诗人的金陵怀古对象,也会延伸到这里,如果后人比我们更懂文化,他们会不会又感叹“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南京博物院:《江宁湖熟史前遗址调查记》,载《南京附近考古报告》,上海出版公司印行1952年。

②⑥南京博物院编《尹焕章文集·考古日记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③南京博物院尹焕章、张正祥:,载《考古学报》1959年第1期。

④统计资料来自:上注各篇资料,《南京文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京新发现》(南京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09年12月28日《南京日报》),《江苏江宁元山镇遗址的试掘与调查》(尹焕章、黎忠义,《考古》1959年第6期),《江苏江宁县两处古文化遗址》(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年第8期《考古通讯》),《江宁汤山点将台遗址》(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1987年第3期),南京市、江宁区所编地方志及发布文物保护单位的政府文件,江苏省文物局、南京图书馆:“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网站:http://www2.jslib.org.cn/was5/web/unmovable2015.htm

⑤详见笔者发表于《江苏地方志》杂志上的各篇南京附近史前文化遗址考察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熟的史前文化
昆山朱墓村发现良渚文化聚落遗址
骑行中江9,马鞍山到句容下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巴基斯坦惊现庙底沟文化陶片:谁在影响最早中国?
江南考古志|“启幕江南”,从草鞋山遗址到环太湖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