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和从非洲带回一只神兽麒麟,画像公开后,看过的人都被逗笑了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麒,仁宠也,麋身龙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注:“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关于麒麟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已久,它是百姓口中的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

但到明朝都没有人真正见过神兽麒麟,有关麒麟外貌的描述,即使是有模有样,但也只是文人用大脑想象、用笔杆子写出来的,实际他们也不曾见过麒麟,而麒麟的外貌特征是“龙首,麋身,牛尾,马蹄”。

再来说说明初“郑和下西洋”这一光辉事件,郑和本姓马,获明成祖朱棣宠信而得姓“郑”,世称“三宝太监”,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七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抵达了东非、红海。外链

不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但他通过航海,途经各国各地区确实增长了见识,也让明朝的皇帝、大臣以及百姓见识到了国外的特产等,神兽麒麟便是郑和从非洲带回来的。

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远赴麻林国,跟随郑和一同远航的副使是王景弘,麻林国国王早已听闻过大明雄风,得知郑和前来,也是上前迎接,在接受郑和带来的瓷器、纺织等礼物后,也是特别回赠了当地的特产,还派了使臣跟着郑和前往大明。

郑和在离开前也向麻林国国王讲明了来意,因此带回了一只Giri(索马里语发音,发音与麒麟相近),从麻林国带回的麒麟与古籍中描述的麒麟模样十分相似,郑和也是喜出望外,不虚此行。

而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故称一品麒麟。”麒麟自古颇受重视,是大吉大利之物,朱棣听闻郑和带回了真正的瑞兽麒麟,心中特别的高兴,因此“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赞。”

明成祖也应允百姓一同前往迎接,所以得知此事的百姓也都想要沾沾瑞兽的祥瑞之气,一时间万人空巷,“臣民集观,欣喜倍万”,有诗赞曰:“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

明成祖还特意命宫廷画师将麒麟的样子画下来,因此就有了今日我们所欣赏到的《瑞应麒麟图》。

现今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瑞应麒麟图》的“麒麟”就是长颈鹿,与我们所想象的麒麟模样相差很大,看过的人也都被逗笑了,可到底是明朝人“愚昧”?还是我们先入为主认为麒麟是另一幅模样?这个还真不好说。

长颈鹿,拉丁文名字意为“长着豹纹的骆驼”,体型为“龙首,麋身,牛尾,马蹄”,而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值得了解的是,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只神兽麒麟,如今画像公开,看过的人都被逗笑了
郑和4下西洋时带回2只“神兽”,看到图像后,大家都笑了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麒麟?--盛文强
郑和下西洋,从国外带回一只麒麟,如今画像公开后,让人哭笑不得
郑和带回麒麟,朱棣当神兽养着,如今在动物园都有,五块钱摸一下
郑和船队远赴东非马林国 国王赠送“麒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