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吗?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肖像画的杰作。画中那位端庄美丽的少妇,星眸斜视,嘴角微翘,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态,仿佛蕴藏着万般柔情和巨大魅力,被誉为“神秘的微笑”,令人遐想,令人难忘。

蒙娜丽莎的生活原型是谁?这是不少美术史家长期研究过的问题。可是传说纷纭,莫趋一致。一种说法认为,她是乔康达伯爵的妻子。伯爵非常宠爱她,要达·芬奇给她画一幅笑容可掬的肖像,可是这位夫人却没有一口整齐的牙齿,这就给画家出了难题。后来,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煞费苦心地画成这幅既含笑容又不露牙的肖像,终于获得伯爵的极大赞赏。根据当时意大利人的习惯,“玛唐娜”(夫人)一词简称为“蒙娜”,而这位夫人的芳名叫“丽莎”,所以达·芬奇把这幅画定名为《蒙娜丽莎》。利比里亚港口气候变暖的危害首选dns地址

另一种说法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据说在画肖像前不久,她的爱女刚刚夭折。为了使这位哀伤而忧郁的少妇面露笑容,达·芬奇在作画时特地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快乐的乐曲,说些笑话,从而使“蒙娜丽莎”的脸上掠过一丝微弱的笑容。

但是,对《蒙娜丽莎》的模特儿的猜测并未终止。去年年底,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电脑专家莉莲·施瓦茨发表新说,出人意料地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施瓦茨将达·芬奇于 1518 年绘的一幅红粉笔的自画像反过来,和《蒙娜丽莎》油画叠在一起加以映照比较,发现两幅画中人物的眼睛、发脚线轮廓、双颊和鼻子都一模一样,由此得出上述结论。美国《古董与美术月刊》编辑和发行人雅里逊把这一发现,称为“可能是艺术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该刊还指出,这位少妇缺乏眉毛,不戴珠宝饰物,穿着一件普通的衣裳,以及达·芬奇在日记中从来没有提到这位女模特儿,都可以证明《蒙娜丽莎》实际上就是达·芬奇对着镜子创作的自画像,那位少妇是虚幻的。

施瓦茨惊人的发现虽然饶有兴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但论据能不能成立,仍令人怀疑。疑点之一:据考证,《蒙娜丽莎》作于 1504 年,当时达·芬奇五十二岁,已是一位垂垂老矣的人。根据达·芬奇一贯的艺术主张和工作作风,他又非常注重科学,注重写实。他曾说:“我们一切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感觉”;“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当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很难想象,他会开这么大的玩笑,在画像中把自己的龙钟老态转化为娇媚动人的少妇。

疑点之二:《蒙娜丽莎》是一个和谐匀称的整体,画像中的人物,无论面部的各个部位,包括躯体和手势,都无懈可击,都有一种宁静之美,柔和之美,显示了女性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很难想象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原型能够创造出如此完美无缺的艺术形象。

那么,为什么《蒙娜丽莎》的眼睛、脸颊和鼻子会与达·芬奇本人相似呢?鄙意以为,一方面固然不能排除两个人物之间在面部轮廓上有某些类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达·芬奇在创作这幅肖像画时,极有可能注入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而画家在记忆中最熟悉的面容无疑来自自身。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之美的关系》一文中所说:“我们可以指出无数作品,其中的主要角色,都多少是作者自己的真实画像。”这种现象,无论在小说、诗歌和绘画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达·芬奇在《论绘画》这本笔记手稿中曾经批评当时意大利画家最大的缺点在于“从他们所作的许多人像里可以认出画家本人的表情和姿态”。但是他在另一处又承认画家的画像一定和本人多少有些相似。

由此可以推想,《蒙娜丽莎》的原型一定是实有其人的。但达·芬奇在创作过程中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面部特征渗透到画像之中。当然,这还是一种猜想。《蒙娜丽莎》到底画的是谁,这个谜底仍未揭开,仍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图片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奥纳多达芬奇艺术精品
[艺术研究]自画像中的我(30)
蒙娜丽莎啊,你为什么微笑?
修道院下的“蒙娜丽莎”
乐活 | 名画背后的秘密
科学家发现,在蒙娜丽莎画像下面,还画着另外一位美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