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敏于事而慎于言——和珅的敛财为官之道(组图)

和珅自从把学富五车的吴省钦、吴省兰兄弟收到麾下后, 就如虎添翼,他们兄弟为和珅出了不少奸诈的主意,吴省钦出任直隶学政,主管乡试期间,营私舞弊按考生进献的银两的数目排列名次,做的过于明目张胆,被李调元抓住了把柄,要向皇上弹劾他,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锦州人,乾隆朝进士,曾任考功员外郎,授广东学政,此人是乾隆一朝有名的才子,为人正直,是一位骨梗之士,他得知了乡试的内幕之后,就撰写了一份奏折,向皇上揭发吴省钦,孰料,奏折先落入了和珅手中,和珅也不禁也有些担忧,因为吴省钦出任学政是他一手保荐的,吴省钦若是出了差错,他也逃脱不了干系,和珅急招吴省钦前来,商议对策,吴省钦想出了一条毒计要治李调元于死地,和珅见他设计的天衣无缝,万无一失,也就放下心来,叫他放手去干了。

  吴省钦设下了一个圈,抓住了京城钱库守护头目的把柄,要挟他们去偷库银,两个小头目陷入了别人手中,无可奈何,只好趁夜在守库兵士的饭盒中下了蒙汉药,将他们麻醉,潜入钱库,胡乱窃出了一包金银,交给吴省钦,吴省钦又派出心腹手下,将装有库银的包裹趁李调元家人不备丢入他的花园中,隐匿起来,这些准确都做好后,他便告知告府,说钱库被盗,有人发现,李家家人由钱库旁经过,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知府带兵到李府中查抄,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隐匿的包裹,打开一看,果然是失窃的库银。知府当即喝令手下,兵丁不等李调元辩解,就把他捆绑起来押入大牢。和珅借机马上向乾隆上奏这件事,要求对李调元处以大辟之刑,置他于死地,乾隆素闻李调元才华盖世,有心袒护于他,免去他的死罪,改判为流放伊犁,可叹,堂堂才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人陷害,落得家破人亡,这件事,由吴省钦一手策划、安排,和珅没有费一点心神,就除掉了敢于同自己做对的人,而且是如此干净利落,不能不承认是和珅的广泛交游为他带来的便益。

  征服异已以狠为先

  古往今来,凡要成就大事者,很重要的一点要办事果断决绝,不能有"妇人之仁",像和珅这样的巨贪之人,作起事来更是心狠手辣霾皇秩恚绕涫嵌源切└矣谟胨鞫缘娜耍R萌擞谒赖胤讲虐残摹?

  和珅当道时,常有人因为胆敢对和珅不敬落得失官弃职,家破人亡的下场,山东博山县知县武虚谷,即是一例,武虚谷又名武已,河南偃师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出任博山县知县,当时的和珅身兼步军统领一职,负责维护京师一带的社会治安,社会上一度盛传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率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伦尚在人间,和珅便以搜捕王伦,以绝后患为借口,纵容后下兵士四处横行,骚扰百姓,不但在京师一带胡作非为,有时还跑到王伦的起兵地山东一带寻衅滋事,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的时候,刚刚出任县令的武虚谷就遇到了和珅派来搜捕叛匪的官兵,他们在乡间随意殴打百姓,掠取钱物,搞的民不聊生,武虚谷派人将他们拘捕到县衙,不料,这些人以官差自居,傲慢无礼,见了武虚谷也不下跪,向他暗示自己是和中堂的属下,谅他一个小小县令也不敢怎样,武虚谷义正严辞的说:朝廷派你们来是为了抓捕逆贼,却不是让你们来滋扰百姓的,你们到达我县,胡作非为,还有什么可说的,然后命众衙役将这群人痛打了一通,赶出博山县,和珅知道这件事对武虚谷怀恨在心,连这个小小的县令也不放过,没过多久就寻了一个借口,革去了他的官职人,把他发往东北为奴了。

  和珅对待武虚谷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对他的报复也不会处心积虑,赶尽杀绝,可他对待江南巡抚海成,则是无所不用其极了,海成身为江南巡抚,自恃官商,从没把和珅放在眼里,他到京城述职的时候,在军机处见到众位大臣,作揖打手,态度随和,唯独不理睬进入宫机处不久的和珅,而且言语间多有不敬,语中带刺的讥讽为了升官甘当佞臣,还故意让和珅听到,和珅正处于发迹之初,周围的人都对他有些瞧不起,海威的行为,正好击中了和珅的痛处,和珅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放过他。

  机会不久就来了,海成治下有一个名叫王锡侯的文人,屡次参加科举不中,眼见入仕无望,就放弃了做官的想法,安心呆在家中著书立说,他苦苦钻研十七年,著成了一部《字贯》自以为是一部较之《康熙字典》更为完备的字书,偏偏王锡侯得罪过同族的一个名叫王汝南的无赖,想借这本书报复于他,王汝南借《字贯》前言中说此书超出《康熙字典》之上的话,一口咬定王锡侯悖逆,诬蔑贬低圣祖康熙皇帝,一张状纸告到了县令那里,县令不敢独断,上报巡抚海成,后又上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责令海威严查此案,海成细读了之后,认为这只不过文人之气,惯于夸大,并不是有心悖逆,算不得什么大案,仅革去了王锡侯的举人名份,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乾隆看完海成的上奏,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再追究了。如果,王锡侯所著的《字贯》后来没有落到和珅手中的话,这件事就会这么不了了之了。和珅在翻阅军机处卷宗时,看到了这一案件的始末,顿时喜笑颜开,找到了陷害海成的办法,他在《字贯》一书的"凡例"中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圣祖世京等帝的库讳和乾隆皇帝的名讳都写了出来。同其他的字一样排列。这在封建社会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讲究"为尊者讳",随着皇权的完善和加强,避讳的制度也越来越严密,不但皇帝的名字不许言说,书写,有时,就连音同字不同的字也不能用,到了清朝,因为满族人的名姓冗长,字数繁多,原本对避讳已经不太追究了。可是因为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在江南又遇到了文人的暂死抗争。对文人们的一举一动颇为反感,避讳之事又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件大事,怕得就是父人对朝廷不敬,因此,和珅拿着《字贯》一书,禀明乾隆时,乾隆看到。自己同皇考的名字竟然一般无二的开列在书中。勃然大怒,要对王锡侯处以极刑,和珅眼看时机已到,对乾隆说:"王锡侯大逆不道,理应问斩,想那巡抚海成,对《字贯》中如此悖逆不道的地方,竟然视而不见,分明是有意袒护,无视朝廷,像这样的官员又怎能继续留任在朝中为官,如果不严加整治恐怕长久下去,官吏多会效仿,都对朝廷不敬了。大清的威严何在。"乾隆正在火冒三丈的时候,如何受得了和珅 的挑拔,顿时迁怒于海成,强下诏书,立即拘捕王锡侯,斩立决,全家抄没,妻儿流放官卖,江西巡抚海成,有意庇护,无视朝纲,拟斩侯,另有江西的藩台,臬台也昏聩不察,罪责难逃,革职为民永不述用,海成因为自己的言语不慎触怒了和珅这种险恶毒辣的小人,竟然惹来了杀身之祸。

  类似的事情,和珅一生中不知干了多少,连朝鲜的使臣也有记载,据朝鲜李朝的史实中载:陕西一个书生,因对和珅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恶行多有耳闻,又亲见官场昏暗,民不疗生,不顾个人安危,直言为乾隆上书,向他说明和珅的种种恶行,上书虽然幸运的到了乾隆那里,乾隆却根本不理不采,对和珅依然是坚信不疑,宠幸如常,和珅派人打听到这个书生的下落。竟然将他全家满门杀死,给他家带来"赤族之祸"。

  倘若我们能站在和珅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和珅这样狠毒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想他,出身卑微,发迹也是靠了不光彩的手段,尽管官职高高在上,却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他发迹之初,不对不敬他的人痛下毒手,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他的日子一定不好过,而等到他后来,多行不义,激起众怒的时候,也只能用严酷的手段让别人投鼠忌器,不敢对他轻举妄动,不然,他也许早就论为阶下阁了,不过,和珅还是不够明智,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多行不义必自毙,天下的公理,又怎是狠毒能遮挡的住的呢?

  化敌为友相安共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一丝一毫的功利心在内的,而一旦我们对朋友是有所为而来,那就不是友谊,而是为了利益了,所以有人说,当我们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最不需要朋友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朋友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利欲重心的世界里,人不可能有永远的朋友,只会有永远的利益,人有进会为了利益,轻而易举的变敌人为朋友,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总之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和珅对福康安一打一拉,即是如此。与和珅同朝为官的朝臣中,真正能与他抗衡的除了阿桂就是福康安了,他出身名门,父亲博恒是乾隆朝名臣,曾官至大字士,赠郡王忠勇公,姑母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福康安由云骑尉起家,屡屡战功、历任、云贵,四川,两广、闽浙各地总督,后又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实权职位,更被乾隆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税公和郡王贝子,是名符其实的位极人臣,和珅与他相比,未免稍为逊色了,和珅因此不免嫉妒福康安,总想着寻个机会打击一点他的气焰,便一手导演出了和琳弹劾李天培私用漕船,拖运木料的闹剧,事情发生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七月,福康安因为忙于安南战事无法托身,正赶上他家中兴建庭院,于是就修书一封,请湖北按察吏李天培代为购置木材,并帮他托运到北京,谁知,李天培竟然用私自用朝廷的漕般为福康安把木料运到了北京,和珅侦察到李天培托运的木料竟是福康安的,而且,漕运船因为托运这批木料,致使河道雍塞,航道迟滞,觉得这是一个打击福康安的大好机会,于是唆使笔琳写本章弹劾,李元培、乾隆对件事极为重视,派出了阿桂查清此案,阿桂对和珅的诡计心知肚明,决心消尔此事。于是向乾隆启奏,说福康安对这件事实不知情,而且念他功勋卓著决心要严办这件事,亲自下谕判定,湖北按察使,李天培被革职充军伊犁。福康安因安南作战有功,从宽处罚,罚总督俸禄十年。公俸禄十年。公俸三年,就连阿桂也因为办案不利,受到了处罚,福康安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打击,不啻和珅当头一棒,从此之后,就对和珅心存间隙了,但也领教了和珅的手段,在他面前再也不敢大意,总是谨小慎微的,以免有什么把柄落入他手中。

  和珅料想自己在乾隆面前的地位,还是不能与福康安相比,单是福康安的赫赫战功,自己就不能他万一,只要能打击一下他的气焰,让他对自己心有忌惮也就行了,以后难免还有要用到他的地方,过于针锋相对,反而对自己不利。和珅就在日后的一举一动中,有心拉拢福康安,福康安也不愿与和珅这样无的不为的小人交恶,也表面上和气的同他交好,尤其是同和珅的弟弟和琳关系亲密,形同好友,和琳就借势多跟随在福康安身边,做为他的副手,随他南征北战,福康安打起仗来,经验丰富,威风八面,每次都胜利凯旋,和琳跟随他,不用出什么力气,冒什么风险,就可以坐享其成,几年下来也立了不少战功,乾隆六十年,朝廷接到奏报,说贵州铜仁府大寒营苗民起兵造反。湖南等地的苗民也起兵响应,一时声势浩大,几不可挡,乾隆立刻命福康安,同和琳一起率大军征剿,福康安先后被封赏进公爵,贝子、食田、貂尾桂卜等,和琳也被赐为等宣勇伯爵,太子太保等职,官职同福康安一起水长船高,坐享其成,后来,白莲教也在山东掀起起义,汉民同苗民一起抵抗官军,福康安、和琳大军虽然得到朝廷增援,但既要瞻前又要顾后,逐渐变得步履涯艰,福康安不甘心一世美名毁在苗匪身上,不惜率领一支孤军深入苗民腹地,被四面八方赶来的苗民包围,他左冲右进,竟然擒住了苗民的头领之一吴八月,却也失掉了朝州城就在他准备率军收复朝州城的时候,突然眼前一花,摔下马来,扶回营中,竟然不治身亡了,噩耗传到朝廷,举朝震惊,和珅向乾隆表示过一翻哀痛之后,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还望皇上早日任命将军接掌帅印。当时的情形,最适和接替福康安挂帅的,就是和琳,于是嘉庆元年五朋,乾隆和新登基的嘉庆帝一起来热河避暑山庄拜和琳为帅,继续征讨苗民叛乱,从此,七省军队由和琳一人指挥,和珅兄弟一文一武,一将一相,成了不可动摇之势。这都在于和珅善于尽弃前嫌同福康安搞好关系,借助他的威势,让和琳飞皇腾达,试想,如果和珅同福康安一直水火不容,互相争斗,和琳如何能有挂帅之日。

  控制科举,师生之谊笼络人

  和珅自己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可他并没有因此而看低科举的重要性,他知道:皇上选拔官吏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科举。而自己要控制官吏,培植心腹,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必须要控制科举,因此,他主动接管国家的文化事业,先后担任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和殿试读卷官及兼任廷试武举发策等职务,通过掌管这些职务,和珅便可控制官吏,借机安置自己的亲友、党羽安放到要害部门,而打击排斥政敌。仇家和一切看不上的人。后来,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整个科举可以仅凭和珅个人的好恶随意进退科名。《清史列传》中《和珅》条记载:乾隆五十四年,山西举人薛载熙赴京考取进士,几经周折后,脱颖而出进入复试,但在复试当时,薛载熙却被告知自己已被除名、无资格参加复试,他不知所云,忙向众人打听,有人告知,是和中堂主持复试大局,是否自己得罪了和中堂。薛载熙一想,自己也没招惹和珅啊,最多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去拜访过和珅,难道这也会得罪和珅?不错,此举就已让和珅很不满意,和珅希望入考的是顺从自己之人,不顺从者一律以各种借口除名,不让其参加考试,当然更不会有金殿会试的资格了。薛载熙只顾自己读书,而且平日里远在山西,哪会懂得个中关窍?因此和珅道:"此人就其学问而论,尚属可以中取,试卷文理无大疵,惟诗粗率,奏请停科"。若在平时的话,薛载熙就此可以回家了,不过这次和珅碰了个软钉子,因为此时正值乾隆母亲皇太后八十岁寿诞,乾隆心情俱佳,在和珅的奏折上批复:"尚可加恩宽免,交与和珅与诸考官再行商议。"在讨论中,哪有不听和珅的?和珅谓:"以薛载熙试卷复与中卷不符,难保无代倩情弊,请追革在案。"复试与中卷不符,本属份内之事,可和珅就以此为借口打发老了薛载熙,本来载熙中举的消息已传回山西,可是回家后却孑然一人。薛载熙发奋攻读,但他也知道:只要和珅在位一天,除非自己去巴结讨好他,否则此生无望再中举。他不愿巴结和珅,只有韬阴养晦,静候和珅去世或倒台。他每日焚香诅咒和珅,或许是他的诅咒有了效果。和珅在十年后轰然倒台,他心想自己的机会来了,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薛载熙在北京苦等嘉庆出外巡视,终于等到机会了,一日,嘉庆出游,薛载熙拦驾哭诉冤枉,嘉庆也曾听闻此事,认为"薛载熙斥革本非皇考之意,和珅办理此事,实属从刻。"故嘉庆帝"命试以诗",薛载熙十年磨一剑,果然非同凡响,嘉庆听了薛载熙的诗句之后,以为"诗句较前稍胜,著加恩赏还举人。"总算给薛载熙平了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谈清代科举“大挑”制度
和珅三不贪原则: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最高明
【书楼】薛福成传经楼:上万言策,仿天一阁(上)
沧州铁钱寻访记
沧州铁钱库,库中藏有48吨铁钱,专家说:这是害人不利己的东西
成语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