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杂记:永远走不出的乡情

永远走不出的乡情

 

我结婚25年了,住在先生小村里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还不到一个月。在小村里与父老乡亲短暂相处,却永远走不出那浓浓的乡情。

结婚后,初为人媳,被老公拉着手一家一家腼腆地见过这里的父老乡亲。儿子出生后,乡亲们对这个在城里出生的细叔(因为先生家辈份很高,一出生就被称着爹和叔)格外宠爱,想方设法逗他开心。儿子分不清什么辈子的高低,统统按年龄大小称呼,年长的婆婆都称为奶奶。给了他米汤喝的人就是米汤奶奶,家里种了很多藕的人就是藕奶奶,乐得大家合不拢嘴。婆婆为了留住我在村里多住几日,村前村后到处找人陪我打麻将,这样也拉近了我与村里那些小媳妇的距离。

村里人有个什么三病两痛的,往往会到我工作的医院找我,只要能帮得上的,我都尽力而为,因此也赢得了一些虚名。

公婆同我们一起进城后,我回到小村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但对小村的思念没有一点减少。家里的老屋也留下了我们思念的痕迹,大门和耳门上的对联还是儿子在小学四年级时书写的,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煺去了一些颜色,但仍牢牢地被粘贴着。

腊月二十七,先生要回乡祭祖。平常都是先生和儿子一起去的,因为儿子没有回家,我请求先生带上我这个祖婆一起回老家。

几年没见,小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而且装修得很精美,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党的惠农政策和打工经济明显缩小了城区差别。

记得儿子小时候总不肯回农村,就算回来住不了几天也吵着要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里到处是鸡粪、猪粪,简直没地方走路,而且那茅坑太臭,根本不敢去上。”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新做的房子全部修建了像城里商品房一样的卫生间,农村的卫生状况也大为改观。

村里那些婶婶,媳妇们看到我回来了,都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问细叔小泉儿怎么没一起回来。她们说:“这么多年没见,你也为老了很多啊。”是啊,岁月不饶人,都快50岁的人了,能不老吗?老不去的只是那浓浓的乡情。

热情的婶婶和堂弟媳早早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婶婶把两只鸡腿分别夹给我和先生。虽然我不爱吃鸡腿,但我没办法推辞婶婶的热心。给客人夹鸡腿,是农村待客的最高礼遇。记得小时候,有些讲面子的人家来了贵客,家里正好又没有了鸡腿,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只好向别人去借。借来的鸡腿还要原封不动地还给别人,于是在借来的鸡腿上系上一道红绳以示区别,客人也都心领神会,接受了主人的礼遇,但不会把鸡腿夹进自己的碗中吃掉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端上来的菜都是诚心诚意给客人吃的。

弟媳讲,她一年一个人的打工收入在7万元左右,加上侄儿和弟弟的收入,全家一年打工可挣上15万左右,我听了,感到无比欣慰。

临走时,这家送几块糯米粑,那家送一袋花生,还有什么鸡啊,蛋啊,糯米啊,把整个车子后备箱都塞满了。我不胜感慨,不管走多远,永远走不出浓浓的乡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果再过三四十年,村里你认识的老辈陆续过世了,周围的人你不认识了,你还回去吗?
巴掌向下,拳头向上
[今日头条]徐卫祥的散文《我的父亲》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还有选择之后的努力
我的五一劳动节是这样度过的
一道充满乡情的农村菜,让5亿人牵肠挂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