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饥饿日记”解读 文/李增禄

我手头有本1961年的日记,其中饥饿内容的记载很多,读了犹如昨日,让人唏嘘不已!

113

下午上完课,率领五班同学参加“搬砖竞赛”,来回1华里,饿着肚子,空手走都懒得动,谁肯搬砖呢?我不要求学生搬多少,自己却以身作则,尽量多搬,到工地码好,再回头接体弱的学生……结束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到街上花1元买了1斤“黑点心”充饥。

解读:我于1960年到白洋淀中学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正赶上“一边上课,一边建校”。水乡街道都是小胡同,不通车辆,砖瓦只能由船只运到码头,再由人工搬到工地。学校开展“搬砖竞赛”,要求班主任带领学生参加。当时月工资25.5元,每天只吃“八大两”。不惜花1元钱买1斤由白洋淀的野菜加工的“黑点心”,可见饥饿之极!

3月11

星期六下午,学生们都请假回家了,为的是“吃几顿饱饭”,回校时再带一些干粮,以备饿时充饥。晚上,领导召开伙食会,大家围绕着“吃饱”提了许多建议,比如,进淀打苲草,淀边开荒种粮、种菜等。开完会,人们都说“肚子提抗议”了,要求“共同过礼拜六”,得到领导默许,老师们凑了饭票,便涌进厨房,忙这忙那,我也积极抱柴烧火……

解读:那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为“吃饱”而费尽心机。星期六学生可以回家吃饱饭,老师们则必须在校备课、批改作业,时间一长,肚子就“抗议”,想吃点东西满足一下需求……平时,肚子就是再提“抗议”,没有领导批准,谁也不能进厨房的。

4月11

晚上,到学生宿舍和同学们闲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伙食提了不少意见,并一致要求改三顿饭……还说了同学们的“两盼一慌慌”:两盼,即盼上午9点和下午4点半开饭时间;一慌慌,即星期六慌慌回家吃饱饭。

解读:过去的白洋淀,男捕鱼,女织席,人人都在忙生计,舍不得花时间做饭,一天吃两顿饭便成为当地的生活习惯。学校入乡随俗,作息时间也安排为一天两顿饭。当时的粮食供应,不分师生,不分男女,一律“八大两”,一天两顿饭,每顿四两,没油水,没副食,能吃饱吗?难怪学生“两盼一慌慌”了?即使这样,我在课堂上还得讲“莺歌燕舞”大好形势。

5月22

学校决定大干一周,发动师生拣蒺藜(苲草的果实,轧成面可做代食品)。下午,我和学生到东堤拣蒺藜,同学们为了吃饱饭,干劲都挺足,拣了不少。回校路上,同学们嫌拣得不多,怕落后于别的班,等到校一看,哈,比那班都多!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

解读:当时学校有这样一个笑话,语文张老师给学生讲《万炮齐发震金门》,刚讲完,下课钟声响了,于是他借题发挥,喊道,“同学们,让我们对着金门岛,万炮齐发,嗵、嗵、嗵!下课,吃大卷糕去!”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大卷糕,是厨师用玉米面掺着蒺藜面做成的蒸糕,天天如此。以后,只要到了开饭时间,学生们就就边跑边喊,“吃大卷糕去了!”

9月24

今天是中秋节,又逢星期日,和薛老师上街,路过码头,见一船上正在卖梨,为了满足肚子,我俩一狠心,便各自花20多元买回一筐梨,放在办公桌下面,一边批改学生作文,一边吃梨,一会儿一个,工夫不大,就跑厕所小便……

解读:那年月,不管吃什么,只要嘴不闲着,多跑几趟厕所又算什么呢?问题是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筐梨,哪来这么大底气?翻阅前边的日记,原来是“盲流”到东北的父亲寄来了30元钱,要不,我就是再饥饿难忍,也没钱买一筐梨啊!60多岁的父亲,是为活命才“闯关东”的,给厂家种菜,工资40元,粮45斤,比我当老师强多了。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却还在“啃老”,想起这事来,就不是滋味!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

此类“饥饿日记”,还有许多,远不是一篇小文所能写尽的。最后,还是让我用日记中抄录的维吾尔族一句谚语做结尾吧:假若你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你就不会知道吃饱饭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感悟荟萃:《不读书就像没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
人只有在饥饿状态下思维才是最佳状态,吃饱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
投稿作品 ▏饥饿故事(两篇)
吃饭七分饱是多饱?做到这4点,每顿饭都可以七分饱。
日记融入生活就简单
杨建保:轰隆的饥饿与鲜明的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