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翻开我小学第一册的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开学了。”它告诉我,人生的读书旅程从此开始了。算术的第一课是从认识数字“1”开始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来,认知从“1”开始真是太正确了,这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轨迹,是读书的逻辑。

说实在话,我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并没有认真象样地读过书,学习成绩也平平,那时的主要精力都在“玩”上,现在看来真是“玩”对了,因为小学一、二年级正是人最需要“玩”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是儿童时天然合理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人的学习是时间的函数,该“玩”的年龄阶段就得玩,如果在这一年龄阶段缺了“玩”这一课,以后是无法弥补的。我真正对读书感兴趣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那一年我所在的班级是三、四复式班,也就是三年级的学生和四年级的学生合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先用一半时间给其中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暂时先做练习;然后又用另一半时间给另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原先那个年级的学生轮到做练习。就这样讲与练交替进行,使学生得益不小。教我们语文课的是我们的班主任詹华慧老师,她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女教师,她讲的课很能吸引我们这一帮孩子,这也是我对语文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次,衢州师范学校的校长——一位军人出身的姓王的南下干部碰到我说:“小鬼,詹华慧是你的老师,她课上得好不好?”我说:“好!我们都很喜欢听詹老师的课,只是詹老师长得不漂亮。”校长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笑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在那个年代,人们是不好随便谈论女人的美与不美的,只有童言无忌了。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写作文了,詹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在全班同学中宣读。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全校同学看了一场“东郭先生与狼”的电影,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写一篇观后感。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只写了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观”没有“感”,只有我在作文中写出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我在作文中先概略地介绍了“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意是:对好人要仁爱,对坏人决不宽容。结果倍受老师的赏识,詹老师将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使我学习语文的劲头更高了。

我之所以在同班同学中作文写得还可以,应该得益于我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如果把课本排除在外,我最初接触的书籍是一个连环画世界。连环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人书,它占居了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最显著的课外阅读空间。我把平时母亲给我的零化钱都攒起来,用来购买连环画。一段时间后,我就拥有了二、三十本连环画了,它们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我有一个小伙伴,他的母亲在县图书馆工作,可以借到很多好看的连环画,而且读完了一批连环画后,过一段时间又可以去换新的。我就经常到他家里去看连环画,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我最喜欢的连环画是《西游记》中的故事,我对这些故事非常熟悉,什么“大闹天宫”啦,“真假猴王”啦,“芭蕉扇”啦,“通天河”啦,我都能熟练地讲给同学们听。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大概就是孙悟空了,我总幻想着有一天能象孙悟空那样拥有一身本领,那样的话我就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了。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母亲还给我订了一本《小朋友》杂志,我很喜欢这本杂志,因为里面讲的全是我们小朋友的故事。每当新的一期《小朋友》将要到的时候,我会象期盼圣诞老人的的礼物那样焦急地等待着邮递员。有时《小朋友》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到,我就会缠着母亲赶快去给我查询,不得到这一期的《小朋友》决不罢休。

 

从小学四年级以后,我就不太看小人书了,这时纯文字的故事书成了我课外的精神美餐。我最喜欢看民间故事和神话一类的书,这大概也是由于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所决定的。我母亲还给我买了几本当时成人社会所流行的书籍,其中一本叫《高玉宝》,还有一本是《把一切献给党》。《高玉宝》是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写作者高玉宝从一个贫苦孩子成长为一个战士作家的故事;《把一切献给党》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是工人出身的新四军战士吴运铎,献身于兵工事业,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各种杀敌的武器,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作家的感人故事。这些书虽然相对于我的年龄来说还有一些距离,但我已基本上能够读懂了,而更重要的是,读这些书使我开始触摸到了成人的内心世界。到了五、六年级,母亲还让我读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比以前读的几本书更具有文学性,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从此在我幼嫩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随着我阅读层次的提高,我母亲早已不再给我订阅《小朋友》杂志了,而改成了《少年文艺》杂志,这本杂志自然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那时候,我还常常一个人溜进衢州师范学校的阅览室读书,在那里有各种报刊杂志。我开始接触到了《人民文学》、《萌芽》等优秀文学期刊,当然,那些成人化的作品确实离我仍然太远。我最感兴趣的是一本叫《民间文学》的期刊,那里面有许多我所喜欢的故事,每一期我都要仔细阅读。

今天,回忆起这些往事,我颇有感想。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途径,有课内和课外两条渠道。课内的知识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人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好好学习,想要拥有足以使自己立足于社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然而,对学生来说,课外的知识渠道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营养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源泉。这就好比吃饭,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好比主食,它提供我们生存所需的基本能量;而我们课外阅读所学到的东西好比菜肴,它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所以,一个人仅有课堂上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就会造成精神上的营养不良。

进入小学五年级后,我的数学能力开始有了初步的显现,尤其是对于比较综合的应用问题,表现出较好的解题能力。实际上,人的数学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一道应用题,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它是由解题条件、解题目标、解题依据和求解手段四大要素组成的逻辑系统。解题条件就是问题所给出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已经存在于问题之中的信息,它是问题的初始状态,是解题的出发点,是对问题进行信息加工的基础材料,反映了系统的问题性特征;解题目标是指问题的结论,是解题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问题的目标状态,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特征;解题依据就是求解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求解手段是指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时所采用的方法,是运用各种途径而找到所求结论的过程,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这是我几十年后通过研究思考所得到的对数学解题的理解。当年还处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我当然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认识深度,但我确实常常感受到了探索和求解数学问题所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需要机械的死记硬背,需要的是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真正弄懂的东西,你就能够记得牢,就会找到解题的途径。由于我善于理解性的学习,因此从总体上看,我上小学时的数学还是学得比较轻松的,学习成绩也处在全班的前列。

进入小学五年级后,新增了历史、自然和地理几门功课。历史属人文学科,自然属自然学科,而地理则既包括人文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这几门功课的增加,使我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更丰富了,眼界更宽阔了。今天看起来,虽然升学考试并不考这几门科目,但我觉得对小学生来说,这几门功课实在太重要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窗口。我觉得,如果小学生没有学过这几门功课,是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在这几门功课中,我最喜欢的是历史。教我们历史课的是我们的校长,虽然他讲课时操有浓重的浙江江山口音,但讲课很生动,既有“史”也有“论”,十分对我的口味。我喜欢听生动的历史故事,也喜欢对历史进行分析,校长的课对我很有吸引力,几十年后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他讲课的一些内容。我们这个世界是阴与阳的构成,其中也包括我们自身的精神世界。我向来认为,一个成熟的人,既应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应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既要善于形象思维也要善于抽象思维,既要有激情也要有理性,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上就是我所回忆起的小学时的读书情况。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看来,传统的读书观是强调“苦读”的。我并不反对苦读,但我反对死读,主张在理解基础上的勤读。我喜欢将上述对子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悟作舟。”“悟”就是“理解”,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就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四班手记之五十三 放寒假了
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
六年级期末语文卷,作文中学生写到:想回到妈妈离家出走的前一天
写给老师的心语
孩子作文怎样写好?小学1-6年级写作技巧,让写作下笔如有神!
史上最全的小学1—6年级作文知识点列表,值得转发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