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家》: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学他们就错了

你关注我、我陪你爱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01.

《安家》这部剧中,目前看,最心疼严叔严婶这对老夫妇。

他们来上海十多年,辛辛苦苦守着一个小小的包子店,起早贪黑做包子卖包子,把挣来的钱一分一分攒下来。

这么做时,两个人一定是有盼头的,因为他们要为儿子买房子,将来还要领孙子抱孙子。

卖包子很累很辛苦,但一想到儿子、还有将来的小孙子,他们的生活就有了奔头。

繁重的劳作中,他们一定时常憧憬未来,想象在这繁华的大上海,有一套属于他们的温馨房子,房子里有儿子儿媳,还有可爱的小孙子。

所以,儿孙是严叔、严婶的动力,他们常挂在嘴上的话也就是“咱们这么做不就是为儿子吗!”

有一种父母注定是可怜的,他们完全不会先为自己着想,而是一生都想着为儿孙活着,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并且无怨无悔。

但往往这样的父母又容易晚景凄凉,因为他们“富养”的儿子,渐渐养成理所当然享受他们成果的习惯,从而眼里根本没有父母。

而父母以为自己付出所有、可以安享天伦时,得到的多半是深深地失望和失意。

02.

剧中的严叔、严婶像所有街边的小吃店店主一样,被生活压榨得满身疲惫,脸上总是挂着卑微的笑。

他们挣的钱来之不易,靠日复一日的汗水一点点攒下,时不时还得交各种费用,还可能遭遇“地头蛇”的盘剥。

生活的辛苦他们拼命扛着,羽翼之下护着的是他们的儿子。因为自己受过很多的苦,在他们的心里,儿子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所以得“富养”。

显然,严叔严婶也做到了,儿子小严看起来没受什么苦,大概也不懂父母有多辛苦多不容易,从买房时他要加上媳妇名字那一幕就能看出,他心里,父母没有媳妇重要。

对媳妇来说,这是个靠谱的爱自己的丈夫,但对父母来说,这却不是个有责任感有感恩之心的儿子。

买房加媳妇名字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买,父母帮衬一点也说得过去。但是父母辛苦赚来的几百万一口气拿出来买房,他轻易提出这样的要求,的确还是有点过了。

不光如此,从他的眼神里还可以看出,虽然父母已经倾其所有,为他提供最好的生活,但他是嫌弃父母的。他也许还嫌自己没有生在富爸爸的家中,没有过上豪车美宅的富贵生活。

在这一点上,想必严叔严婶对儿子也是愧疚的,他们一定也想为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奈何只是普通老百姓,没有挣大钱的本领,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03.

这人间,很多父母如此,他们生的孩子是“供”着的。孩子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祖宗”,他们不敢违背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能想得到,他们就想要做到。

严叔严婶“富养”了儿子,却失去了自我。小严应该早就有让他们感受到自私的表现,只是他们不在意,要到被伤更深,被盘剥到一无所有时,他们才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事实。

严叔严婶本来是有机会“拯救”自己的,他们在为儿子全款买房时,徐文昌曾提醒过:“要不房子先付个首付,剩下的钱做个投资什么的,将来也可以应付万一……”

话里话外,都是对他们深深的担心。然而严叔严婶看到房似锦算出的利息,不约而同选择了全款。

原本选择分期,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很大一部分资产,让儿子媳妇一起还贷的话,也还可以让他们尝尝付出的滋味,风险共担。

而严叔、严婶选择了全款,还按媳妇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了她的名字,想着媳妇已经怀孕,钱也花的高兴。

严叔严婶把自己的存款花得一干二净,当他们把自己全部家当装上三轮车、扛着破席子欢欢喜喜搬去跟儿子住时,才发现亲家母早已“鸠占鹊巢”住了进去。

那边已经退了房,儿子家连门都没让进去。亲家母还口口声声把他们当客人,儿子也没有请他们进去的意思。

严叔严婶又是“儿子至上”的人,不想破坏儿子的家庭幸福,只得假装路过,然后灰头土脸下楼,重新推着破烂家当回那巴掌大的包子店去。

04.

这事,再心大的都受不了。严婶哭着说:“咱们攒了一辈子的钱,亲家什么都没做就住进去了……”

这话听起来,的确有些心酸,但同时他们自己也有责任。因为同样是养儿子,剧中另一对夫妇耿叔的做法就比严叔好很多。

至少他们“拎得清”,不跟儿子一起住,为儿子买房时也只是出了一部分钱,但就这一部分钱,也让他能做到“说了就算”。

当耿叔夫妇被林茂根算计无家可归时,他们暂时搬到儿子家。小耿替父母打抱不平说:“你们被骗了,还替人家数钱呢?你说你们这么冲动,以后住哪呢?”

耿叔霸气答:“住哪?就住这,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我也是出了钱的。我哪都不去,就住这。”

他说的是气话,但小耿也没有反驳父亲,更不敢赶父母走,至少这个父亲还是有威望在的,不是那种任由儿女拿捏的。

然说父母爱子,所以让着他们,但是也要合理,也是建立在互敬互爱的基础上,若儿女不孝顺,不爱父母,那么父母也可以捍卫自己的权力。

因为不让他们明白事非黑白之类的道理,不让他们明白做人的品德,就也是一种纵容。

05.

养不教,父之过。有时孩子们的做法对与错,与他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养出的是个“白眼狼”,就别哭儿子为什么会嫌弃自己、甚至被赶出家门。

只有养出正直,有同情心,有责任心的孩子,下半辈子才会老有所依。因为那样他们既懂得对自己的伴侣负责,也懂得对父母负责。

再看严叔严婶,跟儿子同住、以及照顾陪伴孙子的希望落空,原来的小店也因为种种不能开下去,这时他们本来也可以选择回家乡养老。

但他们还是跳不出“儿孙”这个大坑,又在徐姑姑的帮助下,换个地方重新卖包子。想必赚了钱,还是要补贴儿孙,继续为他们“卖命”。

看来他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自己选的路,哭着苦着也得走下去了。

虽然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会不惜拿出自己的一切给他们,但是也要留意这样的行为把孩子影响成为一个不劳而获,只懂压榨父母的自私自利型无情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
古代“爱子"七不责?,转给你身边的父母[思考]
《小爸爸》: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退休后的女人,记住这三句话,越活越舒心
教育老爸还是教育儿子?严顺开“爱父如爱子”
亲情,永远最重,有多重?看一看,就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