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集苏氏宗祠信息启事▶佛山碧江(下)篇

指引:点开文中扩展相关阅读

征集"苏氏宗祠"《韶关南雄篇》漳州篇
征集苏氏宗祠信息启事之
《佛山碧江(中)篇》
佛山碧江(中)篇

碧江现存苏祠简介
        欣赏一座古祠堂,犹如观看一段历史的长廊,了解一座古祠堂,犹如明白一位高深莫测的前辈心声。很快的又到了今个节目,今次向大家介绍的是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如果说碧江村心大街的祠堂群可用“华丽”、“凝重”、“庄严”来赞美的话,那泰兴大街的祠堂就可用“沧桑”、“古朴”、“久远”这三个词来形容。
     的确、碧江的祠堂文化浓郁,无论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到山水相斥、路树门坪、瓦墙的整体与和谐,从建筑形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
      从碧江民乐公园门口的大路进入泰兴大街,第一间现存的祠堂就是“何求苏公祠”,古时又称“云涧苏公祠”。位于泰兴大街14号。是为祀奉苏氏十一世北厅房苏顺而建的。于明朝时始建,清朝再重修。坐西向东,三间面阔11米,总进深33.3米。硬山顶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紅砂岩石脚。头门前廊梁架驼峰斗拱如意纹饰工整对称。第二进为“世承天宠”牌坊,牌坊三间三楼,砖石构筑,碌灰赏瓦,博古脊。五层灰塑萱草图案规整排列,坊额的正面刻“世承天宠”楷书,是欧大任为苏顺而立;背面坊额刻“博学鸿词”楷书。是刘庶“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博的苏珥号古侪而题写”。
       《顺德县志》记载,苏珥生于1711年。论诗,与当时诗坛泰斗沈德潜齐名;论文,他的著作被人称为一代文章大家。精湛独到的书法造诣使他在广东书法史上占有显要的地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行草篇》里谈到广东书家时,首先举出的就是苏珥的名字.,《清史列传》说他“文与书称二绝,皆见重于时”。
       再说 “博学鸿词”,是清代科举形式,是由高级官员保荐学行特别优秀者直接参加廷试的方法。苏珥是惠门八俊之一,是个十足的孝子,为了照顾他八十高龄的老母亲,拒绝了三次保荐资格。其中,被荐举博学鸿词而不赴京殿试就是一次。史上被荐举“博学鸿词”的,在江南也不过两人,一个苏珥,一个袁枚。苏珥长居乡间著书立说、设帐授徒,醉心潜修诗书学问,是顺德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被荐举博学鸿辞科的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谈到广东书家时,就盛赞苏珥,说他的文与书可称双绝,行草体态出献之,疏拓秀媚。
       很可惜,苏珥因为没有参加“博学鸿词”制科考试,一生中只拿到举人功名,碧江苏氏14位进士名录中,苏珥并没有入围。广东九大状元之一的林召棠(湛江吴川人)给苏珥的评议:“往时给苏古侪书,皆自用我法不袭前人。此卷小书此复古质生硬,比之平沙乌迹,疏树霜华,仿佛得其意趣,岂屈子奇文当以奇笔书之耶”?苏珥留下许多书法作品,其中现存放在金楼后花园的墙壁上就有一幅,另外“怡堂苏公祠”后院的四方八发门上也有一幅。可以说,整个“何求苏公祠”最有历史价值的就是这座“博学鸿词”牌坊了。
      穿过牌坊后就见三进堂面阔三间,15架梁,前廊梁架底部和木檐柱外饰木雕博古花果纹饰替木,砂岩覆盆柱础有柱櫃。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泰兴大街上再往北走,隔几间屋就是18号的“逸云苏公祠”。这祠堂是祀奉碧江苏民北厅房十七世祖苏耀凤而建。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中期重建。祠堂坐西向东,三间两进,总宽11.1米,总进深17.55米。硬山顶,镬耳山墙,草尾纹饰及花鸟动物纹饰灰塑脊,灰碌筒瓦,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为凹肚门,麻石门框,木镶麻石门槛,封檐板上雕刻戏曲人物故事图案,十分精美。头门瓦脊灰塑卷草纹饰流畅飘逸颇具动感。三进后堂面阔三间,明间置八边形木格云母片组成的横披。金柱有柱檳,麻石柱础,红砂岩台基保存完整。“逸云苏公祠”与“何求苏公祠”都是泰兴祠堂群的组成部分,同时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泰兴大街继续往北慢走,古街、古巷让每一位在碧江长大的人满满都是回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但是那种记忆越来越清晰,还记得小时候泰兴街口的那间药厂,那是在解放后把一间很大的苏氏宗祠改成碧江药厂的,是解放初期碧江的“四大工厂”之一。还有记得就是碧江“虾仔云吞”,现在已经是顺德美食了,是由苏家人研製的祖传秘方。那时看见的云吞档是间破旧的古屋,里面的师傅经常用条大竹升压云吞皮,那热呼呼的云吞汤面上浮着一层金黄色的油和碧绿的葱花,随之一阵浓烈的诱人香味扑鼻而来,那种香味渗透着阵阵古村农家的气息,使人大开胃口,满口生津。……
      可惜,这些古街、古巷给我的童年记忆很多都已被林立的高楼抹去,这不老的话题,像一首非常好听的怀旧金曲,唱响着每个碧江人心中那旧日的足迹。
      “虾仔云吞”店斜对面的27号就是“丛兰苏公祠”。其坐西向东,是祀奉苏氏北便房二十世先祖而建。从资料记载是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于2004年重修。三间三进,宽11.4米,进深34.43米(合已毁的后座)。硬山顶、镬耳山墙、灰塑花卉博古脊、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砖雕墀头,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头门麻石门额上刻着“丛兰苏公祠”行书大字,为苏鸣恭的曾侄孙诗人苏鹌于清嘉庆年(1806)所题。中堂敬徳堂、木金柱、柱檳昰花瓶状,“敬徳堂”匾额苏鸣恭题写。祠堂同时也是泰兴祠堂群的组成部分,同为2006年10月25日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间紧靠另一间而建是碧江祠堂的特色,与“丛兰苏公祠”一小巷之隔的就是“澄碧苏公祠”。后者总面积比前者稍大一些,也是坐西向东。“澄碧苏公祠”是为祭祀苏氏十世北厅房苏员泰(别号澄碧渔隐)而建。始建于明代与清代之间,2004年重修。祠堂硬山顶、平脊、镬耳山墙、素胎瓦当、砖墙、麻石脚。三间阔而三进深。总宽12.75米,总进深37.14米。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五架,前设四架轩廊,后三步廊。后堂进澡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头门前廊步架间,有鳌鱼托脚,柁槨上浮雕梅花鹿、麒麟等璐兽。步梁底刻枝花纹。梁下雀替雕成博古纹。中堂轩廊博古梁架,雕刻各种佳果图案。第三进两檐柱之间饰木雕替木。整个祠堂木作雕刻工艺细腻,属于泰兴祠堂群的组成部分,与“丛兰苏公祠”同期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用作碧江“蓬莱书院”,是琴棋书画学习与交流的好地方。
     参观完“澄碧苏公祠”后,泰兴大街基本走完了,其尽头与下涌大道“T”形相接,向右转300米左右就是广东省祠堂博物馆之称的“尊明苏公祠”了,由于它是现存祠堂中少有的大五间阔,所以人称“五间祠”。这祠堂很多兄弟参观过,并在此举行宴会招待宗亲,因为自从“碧江苏”种德堂宗亲理事会成立后,每年的周年纪念活动日就在这里举行,而且每年都是200多围。碧江理事会的秘书处曾经统计过,“五间祠”内最多可以摆下250围的酒,还不占用用来舞台与醒狮表演用的第一大天井。想想大家就知道其面积有多大了。
       “五间祠”是纪念碧江十三世祖苏祉公的,位于碧江村的东北边,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碧江现存的祠堂中,年代最古老、形制和规模相当高的明代祠堂,被称为顺德祠堂的老大哥,所以早几年广东省就决定:广东首个祠堂博物馆即将成立于此。这是一间碧江支房的私伙祠堂。按照明朝的规定,只允许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建造这样面阔五间的七架梁堂舍,古时候绝不是钱多就可以建高规格的祠堂。苏祉这房人发展到十七世出了二位举人,八位秀才,有位叫苏云程的前人就官封五品授武毅将军,所以他们可以建造如此高规格的祠堂。这是一座珍贵的明代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所以很多苏家人都说:到碧江一定要到“五间祠”来看看。
       游古村的祠堂并不奢侈,只要有兴趣地迈出第一步,你自然就会有腾出的空间与时间。碧江更是一本深厚的历史书,每一间古屋都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每一间古祠都是内容中的历史故事。只要有好的心情进入这个故事,你就会看到美好的风景。同样地,只要有眼光你就会有好的发现,有好思考就会有好的主意。与其想了解地方城市文化,不如先游历源远流长的古村祠堂群。

编辑:苏耿仁(广东普宁)

编写:苏健强(广东碧江)
编审:苏   洪 (广东廉江)
图片:苏氏娱乐摄影组
 (见图下标注)
 2019.12.17.晚

☞▶佛山市顺德碧江古村纪录片


现在碧江泰兴街上的“何求苏公祠”外观。摄影人:苏炳志(粤苏会副会长)

苏氏的好友参观泰兴古祠堂群时,在“何求苏公祠”里的牌坊前留影。摄影人:苏 洪(廉江籍.文章编审员)

“何求苏公祠”里最具历史价值的“博学鸿词”牌坊。摄影人:苏 洪(文章编审员.摄于2014年)

“何求苏公祠”里的木结构与砖雕。摄影人:苏广伟(广州西关.摄于2014年)

现在碧江泰兴街上的“逸云苏公祠”外观。摄影人:苏炳志(粤苏会副会长)

逸云苏公祠”的二进内的木结构。摄影人:苏汉森(种德堂.副会长)

“逸云苏公祠”二进内的内饰与佈置。摄影人:苏广伟(广东西关.相片摄于2014年)

现在碧江泰兴街上的“丛兰苏公祠”外观。摄影人:苏炳志(粤苏会副会长)

苏氏的良师益友,人称顺德“佳叔”,在“丛兰苏公祠”里面二进门前留影。摄影人:苏伟江(顺德著名会计师)

“丛兰苏公祠”二进内的木结构与佈置。摄影人: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

“丛兰苏公祠”屋顶的用料与工艺。摄影人: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

“丛兰苏公祠”屋顶的麻石台街与灰雕。摄影人: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

现在碧江泰兴街上的“澄碧苏公祠”外观。摄影人:苏炳志(粤苏会副会长)

“澄碧苏公祠”里边的结构与佈置。摄影人: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

左: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右:苏健强(碧江.本文作者)在整洁的“澄碧苏公祠”(现蓬莱书院)开心合影。摄影人:苏伟江(顺德著名会计师)。

☞游千年历史名村▶访碧江苏氏宗亲

现在用作“蓬莱书院”的“澄碧苏公祠”门口外观,及木结构。摄影人:苏炳志(粤苏会副会长)。

“澄碧苏公祠”里边简洁与明亮的木结构。摄影人:顺德佳叔(顺德文史爱好者)

“五间祠”内宏伟的莲花托结构摄影人:苏  洪(廉江籍.本文编审员)

夜幕下依然壮观的“五间祠”摄影人:苏校长(碧江白门楼.摄于2015年)

2013年4月14日,由苏洪组织的两广苏氏宗亲碧江一日游,摄影:苏广伟。

上图:"天下苏氏信息平台"负责人苏耿仁跟碧江,于"五间祠"留影;下图:苏耿仁与广东非遗大师、西关打铜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知名民间热心人士、摄影师苏广伟先生在"五间祠"合影,摄影:苏文忠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END》—

热门

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顺德碧江
顺德北滘碧江
发现古村!你肯定没有这样看过碧江金楼!
富丽堂皇---碧江金楼 (绝品收藏)
佛山碧江金楼之旅【图文】
听过“金屋藏娇”的故事,你见过近代版的“藏娇”金楼吗|祠堂|碧江金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