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阅两篇苏轼与苏氏族人交往情谊的论文

苏轼题刻方金紫墓碣

作者:苏登科

苏轼一生从未来过福建。但在福建方志里,却记载着一则与他有关的碑刻史料。这个石碑高三尺三寸,宽二尺三寸,上刻“故赠金紫光禄大夫方公之墓。眉山苏轼书。嗣孙方珙立。”碑刻没有注明时间,原立于福建莆田南圻山方廷范墓前,后移存常太里(今常太镇)黄垅社。据1963年10月莆田县志编集委员会编印《莆田县志·莆田文物与古迹》所载,当时墓碣还放在“常太公社黄垅一个农民的屋角。”

这件墓碣史料,最早见于清代冯登府编《闽中金石志》和刘尚文撰《莆阳金石初编》二书,民国《福建通志》和《莆田县志》亦有记载。

《闽中金石志》卷十一:“东坡书金紫公墓碣,在莆田县灵隐山。唐末金紫长官,自固始避巢寇来莆,卒葬此山。东坡为书墓碣。”

《莆阳金石初编》卷上:“方金紫墓碣。碣高三尺三寸,广二尺三寸,在常泰里黄垅。‘赠金紫光禄大夫方公之墓。眉山苏轼书。嗣孙方珙立。’按:坡翁之书是碣,不序年月,故无从细考,金紫诸孙与坡翁交厚者,惟惠守南圭翁子容,见于坡集。如曰珙者为惠守何人,亦无从细考。金紫名廷范,歙人,历长溪、古田、长乐三邑,遂居于莆,卒葬常泰里灵隐山,以子贵赠金紫,其颠末见吴氏《十国春秋》,并编中所收《方氏荐福院记》,余娶于方,屡以此碣询妇翁昆仲,均莫能知,乃函致温陵陈铁香先生棨仁,盖先生著《闽中金石志》有收是碣,抑据现存原石,或据前人碑目汇集而成。承先生覆函,系据现碑收入,碑额并有莆田县印,为陈恭甫修志时拓本,方悉原碣犹在,遂环山数里遍迹之,一夕得之黄垅人家屋角,高不满三尺,以甓累,其四旁何以不附金紫之墓,不可解也。”

《福建通志》总卷二六《金石志》卷七《石六·宋二》:“方金紫墓碣,在侯官灵隐山。‘故赠金紫光禄大夫方公之墓。眉山苏轼书。嗣孙方珙立。’《莆阳金石初编》云:坡翁书是碣,不序年月,金紫诸孙与坡翁交厚者,惟惠守南圭翁子容,见于坡集。如曰珙者为惠守何人,无从细考。金紫名廷范,歙人,历宰长溪、古田、长乐三邑,遂居于莆,卒葬常泰里灵隐山,以子贵赠金紫,其颠末见吴氏《十国春秋》并《方氏荐福院记》。原碣犹在黄垅人家屋角,高不满三尺,以甓累,其四旁何以不附金紫之墓,不可解也。”

上述墓主方金紫名廷范,原籍河南光州固始人。按吴氏《十国春秋》及民国《莆田县志》的记载:方廷范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考中进士。初为浙江温州固安县尉,后历任福建长溪、古田、长乐三县令,皆有政绩。以中原多战乱,遂卜居莆田刺桐巷(今坊巷)。子六人:长子仁逸,水部员外郎;次仁岳,秘书少监;三仁瑞,秘书省著作郎;四仁逊,大理司直;五仁载,礼部郎中、上柱国;六仁远,秘书省正字。方廷范,以五子仁载贵封金紫光禄大夫,卒葬莆田常泰里南圻山(《福建通志》误作侯官灵隐山)。

廷范六子皆仕闽,时称六桂联芳,尊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以六桂堂为堂号。宋明清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进士、举人)近500人。两宋方氏进士(含特奏名)多达184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方子容,字南圭。方廷范六世孙。据民国《莆田县志》卷二九《文苑传》载:“方子容,字南圭。峻子。登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历守惠州。苏轼谪惠时,日相唱和。轼尝为点勘《六经》及书峻神道碑。终朝请大夫,赠通奉大夫。著有《南圭诗集》。”

又据光绪《惠州府志》卷十九的记载,方子容是在绍圣间(1094-1098年)先任循州通判,后知惠州。其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贬到惠州。苏轼在惠州居留三年,即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至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正好与方子容任职惠州时间一致。他们二人来往甚为欢洽,并成为好友。苏轼曾作《和方南奎(子容)寄迓周文之三首》给方子容,诗曰:

“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且同月下三人影,聊豁天涯万里心。东岭旧开松竹径,南堂初绝斧斤音。知君善颂如张老,犹望携壶更一临。”

“数亩蓬蒿古县阴,小窗明怏夜堂深。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宜登木助徽音。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拔薤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方子容读了苏轼给他的和诗后,就约请地方官周彦一同去拜访苏轼,归来后作了《偕循守周彦质过苏东坡白鹤新居,和东坡韵》一诗:

“豹隐南山鹤在阴,浮罗一望白云深。巧工且缩居旁手,烈士谁知负壮心。嗟我抗尘仍走路,羡君叩寂且求音。如何东岭神仙境,肯约衰翁数访临。”

方子容还有首《再访东坡,用前韵》写道:

“东岭新成桃李阴,春光日日向人深。遥瞻广厦惊凡目,自是中台巧运心。轮奂欲形张老颂,调歌先听伯牙音。料公不负南堂约,应许衰翁领客临。”

方子容的诗,见清人郑杰编纂《全闽诗录》丙集卷三。从苏轼与方子容往来唱和诗中可看出,他们相知之深,相从之密。

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还有一则两人最后一次交往的记述:“余在惠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且予余曰:此固前定,可无恨。吾妻沈素事僧伽谨甚,一夕梦和尚告别,沈问所往,答曰: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当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他们二人往来情谊,刘克庄在其著作里亦有详细的记载。

刘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零四载:“方子容字南圭,金紫功名峻之第四子,擢皇祐甲科。坡公贬惠州,南圭为守,相处甚欢。方氏书画,多经坡公题品。或为书佛经,或为书史诗,往还简帖尤多。其家旧有万卷楼,所收坡公遗墨,至四百余纸。后羽化略尽,墨林仅有写《心经》及《左传》三数,手简十四幅而已。”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前面《莆田县志》称,苏轼题写的是方子容父亲方峻的神道碑,不是方金紫墓碣。查《县志》没有方峻墓葬记载,我们也就无从知晓方峻神道碑的真实性。神道碑一般安置于墓园道路前方,墓碑(碣)是立于墓前,二者不一样。更重要的是,“金紫光禄大夫”是方廷范的封号,不指方子容的父亲方峻。笔者以为,方金紫墓碣有可能是神道碑,而《县志》编纂者却误记为方峻神道碑。

立碑者方珙,也是一个疑问。据方氏族谱及《莆田县志》卷十二的记载:方珙,字纯诚,号康轩。方廷范嗣孙。明弘治二年(1489年)举人。官至安宁知州。何以宋书明刻?笔者认为,苏轼书在宋绍圣年,至明弘治间已达四百年之久,估计碑石早已字迹不清,方珙重新刻石立碑,应该在情理之中。

综上,莆田方金紫墓碣为苏轼所书真迹无疑。遗憾的是,2009年莆田方氏六桂堂后裔决定重修方廷范祖墓时,再也找不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参考文献

后村先生大全集. (宋)刘克庄.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十国春秋. (清)吴任臣. 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闽中金石志. (清)冯登府.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

莆阳金石初编. (清)刘尚文.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全闽诗录. (清)郑杰.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惠州府志. (清)刘溎年.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福建通志. (民国)李厚基.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莆田县志. (民国)石有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编集委员会,1963年.

苏轼年谱.孔凡礼.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

苏轼全集校注.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校注.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本文已收入2019年第二十三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二六《金石志》方金紫墓碣

苏轼与同宗族人的交往情谊


作者:苏登科  编辑:苏耿仁

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文人之一,也是我们苏姓引以为荣的一位先祖。在北宋,我们苏姓曾经拥有近百位的进士。其中,与苏轼同榜登第的不仅有他的弟弟苏辙,还有泉州苏随、常州苏舜举二位同宗族人。那么,在苏轼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族人跟他交往结识,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试作一次初步的考证。

1.苏颂、苏嘉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南安人,徙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市)。父苏绅,母陈氏。北宋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知颍州、婺州、毫州、杭州、濠州、沧州。元祐间,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进尚书左丞,官至右仆射(宰相)兼中书侍郎。卒赠太师、魏国公。《宋史》有传。

苏颂亦是北宋一位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与苏轼的交往,始于嘉祐五年(1060)。据孔凡礼《苏轼年谱》所载,嘉祐元年(1056),苏洵携苏轼、苏辙赴京师应试。嘉祐二年三月,苏轼、苏辙同中进士;四月七日,母程氏卒,讣至,父子仓惶返蜀。嘉祐四年十月,苏洵父子守丧期满,再次来京。嘉祐五年二月十五日抵京,在西冈租房居住,等待皇帝的任命。这时,苏颂改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也在西冈买了房子。由于两人的住处都在京师西冈,他们就见面认同宗,叙家谱,开始了亲情往来。

苏颂长孙苏象先在《魏公谭训》卷十中记叙:“自明允讲宗谊之好,东坡称祖父为宗叔”。又,苏轼曾写了一封信给苏颂,称“适见人言,宗叔坠马,寻遣人候问门下,又知有少损,不胜忧悬,又不敢便上谒。家传接骨丹,极有神验,若未欲饮食,且用外帖,立能止痛、生肌、正骨也。匆匆奉启,不宣。”可见他们之间情深意切。

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曾访问苏颂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请教作赋的方法。《魏公谭训》卷四载:“祖父(苏颂)与东坡同在金华,因论作赋之方。坡云:‘某昔与乡友课赋,日编二十事。所谓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也。’祖父曰:此乃贤良课程尔。’”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颂母亲陈夫人病故,苏颂在维扬(今江苏扬州市)服丧。九月,苏轼由仪真(今江苏仪征市)赴维扬吊陈夫人丧,撰《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称赞陈从易、苏颂冰清玉洁的品格和陈夫人有松竹之美的志节。

元祐元年(1086),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掌政。苏颂任吏部尚书,苏轼回京任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侍读。这一期间,两人都在中央政府任职,有机会交往甚密。苏颂任职的诏书,有些就出自苏轼之手,如《苏颂刑部尚书诏》、《赐苏颂上表陈乞致仕不允诏》、《赐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苏颂上表乞致仕不许诏》等。

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二十日,苏颂病逝于润州,时苏轼正由海南北返,一路劳苦。苏轼虽卧病不起,但仍亲写祭文,派苏过吊丧。祭文《荐苏子容公德疏》:“伏以自昔先君以来,尝讲宗盟之好,俯仰之间,四十余年。在熙宁初,陪公文德殿下,已为三舍人之冠;及元佑际,缀公迩英阁前,又为五学士之首。虽凌厉高躅,不敢言同,而出处大概,无甚相愧。散缘薄物,以荐一哀,伏惟三宝证明。”

这是苏轼向他的宗叔苏颂永别的悼词。从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认血缘同宗,已有四十余年。“三舍人之冠”肯定了苏颂政治上的高风亮节;“五学士之首”赞扬了苏颂学术之功;“而出处大概,无甚相愧”,是说两人出仕处世,品格相同,无愧于世人。

苏嘉,字景谟。苏颂次子。熙宁初(1068)入太学,以对策论变法之非,而遭罢。元丰中(1081),以荫补襄邑丞,改知杭州富阳县,究心民事,为苏轼所知。《魏公谭训》卷十载:“大人(苏嘉)宰富阳,富阳大邑,号难治。既至,究心民事,辨滞诉数十,遂以大治。子瞻见祖父(苏颂)曰:‘闻富阳之政,虽古循吏无以过。’”

苏嘉与苏轼书信往来颇多。《魏公谭训》卷四有载:“东坡自徐易湖守,过阙,不得见。大人(苏嘉)监封丘门,以简问劳,且以坐局不获见为言。坡答简云:‘便道之官,恨不得见诗人耳。’唱酬诗什简尺颇多,皆为人取去。” 可见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以至于后来苏嘉也被列入元祐党籍,直到靖康元年(1126)才除籍召用,而苏嘉已双目失明。

2.苏坚、苏庠

苏坚,字伯固,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市)人,居润州丹阳。祖父苏绅,父苏衮,伯父苏颂。北宋《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载:“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又,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七《苏绅传》载:“长子颂,自有传;次子衮,庆历六年(1046)进士;三子棁。……绅在日尝言:‘颂得吾之学,衮得吾之文,棁得吾之讲说也。’”据此,我们可以得知苏坚的显赫家世,以及他跟苏轼的渊源关系。
不过,苏坚与苏轼何时相识,已经无从考究。他们二人交往颇密,常以诗酒唱和的方式,互坦心胸,互诉衷肠,互相激励。可惜的是,这些唱和之作,苏坚的已极难见到。但作为大文豪的苏轼诗文集中,却至少保留了十六首和赠苏坚的诗词。
苏轼《点绛脣·己巳重九和苏坚》词,作于元祐四年(1089)九月初九日。这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苏轼和赠苏坚的词作。苏轼本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职,时苏坚以临濮主薄监杭州在城商税。到重九时,因苏坚有作,故作此词以相和。第二年四月,苏轼就开始治理西湖,聘请苏坚为“督开西湖”的总理。在这段时间里,苏轼一共写了十首和赠苏坚的诗词。南宋《施注苏诗》卷二九《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注下,就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苏伯固名坚,博学能诗。公(苏轼)与讲宗盟,自黄徙汝,同游庐山,有《归朝欢》词,以刘梦得比之。公自翰林守杭,道吴兴。伯固以临濮县主簿监杭州在城商税,自杭来会。作《后六客词》,伯固与焉。方经理开西湖,伯固建议,谓当参酌古今而用中策,湖成,其力为多。后一岁,又相从于广陵(扬州),有《和伯固韵送李学博》诗。”
苏坚大力协助苏轼治理西湖,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随后,苏轼改知颍州、扬州、定州。苏坚转任永丰尉,后知铅山县事。绍圣元年(1094)七月,他们又在九江见了一次面。南宋《京口耆旧传》卷四有这么记载:“文忠公苏轼过九江,坚时为县主簿,多所倡和。轼和其《九日》(即《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诗有‘纸落云烟子患多’之句。后轼再过九江,又有诗序云:昔在九江,与伯固倡和,其略云:‘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建中靖国元年(1101),宋徽宗上台,朝廷大赦,特别恩准苏轼北归。苏坚专程前往韶州陪伴苏轼。《明一统志》卷七九《韶州府》载:“九成台,在府西北城上。宋守狄咸建。《郡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苏轼与苏伯固北归,狄守延饮台上。伯固谓:‘台宜名九成。’轼喜,即席为铭,自书刻石台上。”
从元祐初相识开始,至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去世为止,苏坚一直追随着宗兄苏轼。苏轼在《归朝欢》一词中,还深情勉励和盛赞苏坚是一个文才能“继灵均(屈原)、比梦得(刘禹锡)”,可见他们的情谊有多深厚。
苏庠是苏坚的长子,字养直,由于家学渊源的关系,少时即工于诗,到苏坚督开西湖时,随父居于杭州。一日,苏轼赠送一个端石砚给他,并作铭引:“苏坚伯固之子庠,字养直,妙龄而有异材。赠以端砚,且铭之曰:我友三益,取溪之石。寒松为煤,孤竹为笔。蓬麻效纸,仰泉致滴。斩几信钩,以全吾直。”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苏庠随其父迎苏轼于韶州。三月二日在虔州(今江西赣州市)时,苏轼还亲自题写苏庠本人所作《清江曲》送他,并高度评价苏庠的诗作才情。由此,苏庠名声大振。南宋《京口耆旧传》卷四载:“其为诗颕发,语出輙惊人。尝作《清江引》,云:‘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苹满棹归来晚,秋着芦花一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常占烟波弄明月。’苏轼见而竒之,手书此诗,云:‘使载在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是者?乃吾家养直所作。’自此诗益豪雅。”
苏轼与苏颂、苏嘉、苏坚、苏庠一家三代四个人共结情缘,堪称苏氏家族一段佳话。

3.苏伯材、苏松

苏伯材,字廷构,泉州晋江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知潮阳县,转知韶州,有政声。从兄苏珍、苏玠,从侄苏松,俱登进士第。明万历《泉州府志》、隆庆《潮阳县志》、清同治《韶州府志》均有传记。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七二《宋经籍》载:“《周易解义》三十卷,苏伯材撰。《苏韶州文集》伯材。绍圣四年进士,传见良吏。《唱和诗》一卷,苏伯材、苏轼同撰。见《闽大记》书籍考。《苏松文集》苏松撰。《闽书》伯材从兄珍之子也。尝与东坡唱和,有文集一卷。松,熙宁三年(1070)进士。”

苏伯材、苏松文集,今佚。查苏轼诗文集,也没有他们的唱和之作。但苏伯材于绍圣至元符年间(1097-1101)曾任潮阳、韶州二地官职,就有机会与苏轼相识交往。

顺便提及,《苏魏公文集》卷六二有一篇《长安郡太君高氏墓志铭》文。志文记载,高氏即苏颂外祖母,生有三女:“长归于我先人翰林侍读学士河阳府君(苏绅),实生小子某(苏颂)等,以夫、子官封河南郡太君;次适故鄂州节度推官苏玠;幼适国子博士郑几。” 这就是说,苏伯材从兄苏玠与苏绅同襟,苏伯材应是苏绅的同辈人。因为苏伯材是在绍圣四年(1097)考中进士,而苏玠是景祐元年(1034),苏绅是天禧三年(1019)。所以,他们之间的岁数差别很大,以至于有些苏氏族谱将苏伯材错记为苏颂的后代。

4.苏舜举、苏钧

苏舜举,字世美,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与苏轼同登嘉祐二年(1057)进士。熙宁六年(1073)苏轼为杭州通判时,苏舜举为临安令。当年三月,苏轼曾与苏舜举畅饮甚欢,并作《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以记之。八月,他们又一同上径山游玩,苏轼有《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赠送苏舜举。

南宋朋九万编撰的《乌台诗案》有一段较详细的记载:“熙宁六年,因(苏轼)往诸县提点,到临安县,有知县大理寺丞苏舜举,来本县界外太平寺相接。轼与本人为同年,自来相知本人见轼,复言舜举数日前入州,却被训狐押出。轼问其故,舜举言我擘划得户供通家业役钞规例一年,甚简,前日将去,呈本州岛诸官,皆不以为然。呈转运副使王庭老等不喜,差急足押出城来。轼取其规例看详,委是简便,因问训狐事。舜举言自来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皇在假,或云凤皇渴睡,今不记其详,都是训狐权摄。舜举意以话戏笑王庭老等不知是非。隔得一两日,周邠李行中,二人亦来临安,与轼同游径山。苏舜举亦来山中相见。”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应苏钧的请求,作了《苏世美哀词》一文。就是这篇哀词,我们才知道苏舜举字世美,大约卒于熙宁七年(1074)。《哀词》载:“我窜于黄,岁将淹兮。于后八年,梦复缣兮。曰吾子钧,甘齑盐兮。冬月负薪,衣不缣兮。觉而长吁,涕流沾兮。永言告钧,守穷潜兮。”叙述了苏轼在苏世美卒后八年梦见他,故作哀词。从中也让我们知道,苏钧是苏世美的儿子。跟他的父亲一样,也是苏轼的好朋友。苏轼有《答苏子平先辈二首》及《记苏秀才遗歙砚》等诗文存世。

苏钧,字子平。据孔凡礼先生《黄庭坚到舒州略考》(见2007年7月号《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的证实,苏钧于元丰二年(1079)已携全家定居舒州(今安徽安庆市),包括他的母亲及苏均、苏修、苏渊三人。其依据是潜山县天柱山有一则苏钧的题名石刻:“苏子平侍亲老来游,元丰庚申(1080)清明。均、修、渊侍行。”(见《天柱山摩崖石刻集注》)“亲老”当指母亲,时苏钧之父已去世。均、修、渊三人指弟辈或子辈。又,孔凡礼先生还认为,苏钧为蜀(今四川)人,祖籍地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待考。

5.苏惟简

苏惟简,字宗古,法号宝月大师,为苏轼最早结识的僧人,两人友谊极深。因为都姓苏,又都是眉山人,惟简年长于苏轼,故苏轼称惟简为无服兄,亦即宗门兄长。

苏轼青年时代起就结识宝月大师惟简,到惟简去世时,苏轼已年届六十。在悠悠四十载漫长的岁月中,苏轼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仕途坎坷,遭遇贬谪,总是以各种方式与惟简大师保持了密切联系。苏轼一生结交的僧禅朋友很多,惟简是其中交往时间最长的一个。据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载,苏轼二十岁“游成都,谒张安道”;又与弟苏辙同游大慈寺,见惟庆(文雅大师)、惟简(宝月大师)法师。两位僧人的超凡气度、博学多闻和虔诚书佛给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绍圣二年(1095),惟简在成都患疾亡化,当时苏轼谪居惠州,惟简弟子法舟、法荣不远万里前来请铭,苏轼遂作《宝月大师塔铭》,以称颂纪念。文章对宝月大师惟简领袖四川众僧、广泛传播佛法的佛教业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深情厚谊。

6.苏泳

苏泳,字潜圣,成都新繁(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尝知乾州、邛州,以职方郎中致仕,年六十余卒。南宋《施注苏诗》卷十一、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二十,记为苏泳。明天启《成都府志》卷十三、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同治《新繁县志》卷九,均记为“苏冰”。笔者以为,地方志书可能有误。

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二十《苏潜圣挽词》下注:“尧卿:潜圣,名泳,成都新繁人。庆历二年(1042)杨置榜登第。尝知乾州,又知邛州。以职方郎中致仕,年六十余卒。有三子,其中子名槩,年十八,嘉祐四年(1059)刘煇榜登第,终著作郎。”

苏泳与苏轼的交往,仅见于熙宁九年(1076)苏轼撰写的《苏潜圣挽词》一文。依据王十朋集注,苏泳是庆历二年进士。与他同榜登第的还有泉州苏颂、福州苏畋、梓州苏舜元等三位苏氏族人。苏颂生于1020年,苏畋生年不详,苏舜元生于1006年。据此,苏泳应该比苏轼岁数大,可能生于1010-1015年之间。

苏轼对苏泳的人品文章,评价甚高。《苏潜圣挽词》载:“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遗憾的是,没有他们唱和之作存世。

7.苏自之

苏自之,生平不祥。苏轼《谢苏自之惠酒》作于治平二年(1065)。时苏轼刚从凤翔签判任期届满,返回京城述职。与他同宗的苏自之给他寄来了几壶酒,苏轼就此作了这首诗作答。从诗中可看出,苏轼早年很少喝酒。中年以后,他的生活和创作就已离不开酒了。到了晚年,甚至“一日不可无此君”。然而,苏轼并非酒鬼。在《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里,他就主张适度饮酒,知足而饮。

8.苏佛儿

苏佛儿,廉州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人。元符三年(1100)六月,已经六十五岁的苏轼告别海南儋州北归。八月,入廉州城,与苏佛儿见面,作《记苏佛儿语》(一作《记合浦老人语》),称:“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来访。年八十二,不饮酒食肉,两目烂然,盖童子也。自言:‘十二岁斋居修行,无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长者九十二,次者九十。’与论生死事,颇有所知。居州城东南六七里。佛儿尝卖药于东城。见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断肉。’余言:‘勿作此念,众人难感易流。’老人甚喜曰:‘如是!如是!’东坡居士记。”苏轼与苏佛儿的一席话,不仅饱含着对宗亲相见的热情,也反映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中秋过后,苏轼就到达梧州,与家人相聚广州,再踏上北归之路,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以上是苏轼与苏颂、苏嘉、苏坚、苏庠、苏伯材、苏松、苏舜举、苏钧、苏惟简、苏泳、苏自之、苏佛儿等十二位苏氏族人的交游考证。另外,还有泉州苏随、莆田苏棫、武功苏昞、眉山苏迥等四人,因资料欠缺,没有列入文中。总之,苏轼与族人之间的宗盟情谊,充分体现了我们苏氏大家庭千百年来相亲相爱、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范太史集.(北宋)范祖禹.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东坡乌台诗案.(南宋)朋九万.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

施注苏诗.(南宋)施元之.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东坡诗集注.(南宋)王十朋.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京口耆旧传.(南宋)刘宰. 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宋史.(元)脱脱. 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明一统志.(明)李贤.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福建通志.(清)陈寿祺. 台北:华文书局,1968年.

广东通志.(清)阮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宋会要辑稿.(清)徐帆. 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苏轼诗集.(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苏轼文集.(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苏魏公文集·附魏公谭训. 王同策等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苏轼年谱.孔凡礼.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

苏轼全集校注.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校注.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本文已发表在2018年《第二十二届苏轼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原创投稿作品(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并注明:“转自:苏氏信息平台”

四川苏氏先贤:新繁苏泳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精彩文章  欢迎阅读

(快速通道) 

 苏氏烈士谱    老兵故事 

苏氏宗祠     苏氏寻亲        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       福建苏氏         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       四川苏氏         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       吉林苏氏         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       江苏苏氏         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       新疆苏氏        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       陕甘宁苏氏      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       台港澳苏氏      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       黑龙江苏氏      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       苏晋云专栏      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      苏健强作品      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     苏登科史料      辽宁苏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狱苏02 刑不上大夫
苏轼与苏颂的生死情缘
苏门四学士
林侯妻苏氏墓志铭
千古文豪苏东坡一生传奇(上)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九十三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