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论要怎么用--缠论视界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巨大的,理想化的事物往往并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中,这是基本常识,但很多学缠论的人在其他地方都能明白这个常识,却经常把炒股这种事情理想化,通常需要在实践中跌很多跟头后才能逐渐清醒明白过来,这简直太常见了。

缠论只是一门技术理论,并且有其理论所适用的范畴,所以就技术本身而言,只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在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去琢磨出来能够具体执行的一套系统。这套系统不存在可以复制的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人,其系统必然存在差异,这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何况只有技术本身也是不行的,技术必须结合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面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文中给出的技术、基本面、比价构成的系统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在实践当中被印证有效的,这三个系统的结合,无论是在短线还是中长线中都可以发挥其作用,本书也按这个脉络来写。但前文说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系统,所以发掘出其他系统进行叠加也未尝不可,例如短线的操作就可以将技术、活跃度、事件等条件结合起来,这是完全可以的。

理论的技术解决的是买点问题,并不解决涨幅问题,诚然任何符合理论的买点都可以带来利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一来完全符合理论的买点并不容易出现,二来同样的买点其后的涨幅可能天差地别。例如在TMT(科技、媒体、通信)结构性行情中,同样的买点出现在一个钢铁股和一个软件股中,可能钢铁股后面只是微弱的震荡,而软件股就可能涨停,所以必须叠加进来其他的系统进行优化。

当然,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比价系统,都必须有技术面的支撑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技术面是基础,只有技术面是不够的,但如果没有技术面,其他的条件都会失去支撑,这是在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

另外,很多人会把理论技术内容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而所有技术的应用都应该是立体的,用缠论的语言来说就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级别中,而是要考虑操作级别的上一个级别和下一个级别,例如操作级别是30分钟的,那么30分钟级别的买点处于日线级别什么样走势类型的什么阶段,以及其次级别5分钟走势类型当下走到什么阶段。前者决定介入的风险与可能的利润,后者决定精确度,就技术而言这才是相对合理的方案。

基本面,涉及的有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这决定着当下所处的行情性质,在不同的行情性质中,如2006年和2008年,或者2014年和2016年,操作的风格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行情性质中,当下的主线行情表现往往优于其他板块,例如在2017年期间,钢铁、煤炭、水泥等价值型周期股的表现总体上就比其他板块好的多,而在2019年期间,TMT行情主导,科技股翻倍的情况下,周期股一片萧条。

比价,决定的就是板块内的具体品种了,一个板块的上涨都会有所谓的“龙头”,这龙头可能确实是该板块里面基本面最好、规模最大的品种,也可能突发事件涉及的板块中涨的最凶的品种。而整个板块里面,是有一线、二线、三线之分的,最好最大的品种一般先涨,而其他的品种在比价效应下会逐渐和一线品种处于同一估值水平,这里说的估值水平并不是指PE一样,而是市值之间的比例趋向于一致。

综上所述,基本面决定操作风格与主要板块,比价系统用来决定具体品种,技术用来在具体品种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缠论操作体系。

同样的,对于短线来说,技术、活跃度、消息三者的结合,也是基于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的考虑,对于短线来说活跃的股票其可能的涨幅优于不活跃的股票,而消息通常都是刺激短线上涨的因素。但消息的使用,并不是说要去追涨,或者潜伏,而是要看消息本身对走势的客观影响如何。在缠论的思维方式下,所有可能对价格波动起到影响作用的因素,都必须体现在价格波动上才有意义,而所有的价格波动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执行买卖造成的,如果一个消息出来而价格没有明显反应,说明这个消息在当下没有起到影响价格波动的作用,那么就是无效的。在这样的视角下,具体的介入条件,都是让市场本身去选择,而不是靠操作者的预测,这是立足当下的思维方式。同样的,走势何时、何地结束,也是市场本身在选择,操作者不需要越俎代庖去想象一个当下不存在的未来情况,然后根据这个对未来的预测而反应。

此外,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将会决定业绩的高低,特别是在偏中短线的阶段中。很多时候,特别是短线中,板块会有协同效应,也就是整个板块都在上涨,对于短线来说这是绝佳的操作机会。因为板块里面的个股不会只有一支,并且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时间上涨,它们之间的上涨存在着一定量较小的时间差,打好这个时间差是这种短线操作的关键。

所以对于理论来说,可能不多的一些内容就可以全部论述完,但股市不是一个写论文评职称的地方,股票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很多人买股票都是两眼一抹黑赌的就是上下两面,包括一些用缠论来操作的也一样,只考虑了技术理论而不能将更加周全的介入条件纳入思考,买入前要考虑的有:

1、市场行情是什么性质,处于什么阶段;

2、目前最活跃的板块是哪些,这些板块的先后顺序如何?

3、板块处于什么阶段?

4、个股在板块中的地位如何?

5、指数当下处于什么阶段?

6、个股有没有买点出现?是什么级别的买点?大级别走势如何?

7、在理论推演中,买点后什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8、出现哪几种情况就必须要退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缠舞狂沙》技术帖14:关于选股的三个要素
幻海禅心群聊记录摘要之结构比对
[转载]均线系统选股
谈A股比价效应
交易论坛 ┇ 用技术,要知道技术的缺陷...
探讨一下缠论里面的基本面和比价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