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宁县域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科学制定怀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统一思想、动员全县上下加速追赶、奋力崛起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期间要奋力实现“三大”主要目标
1、力争县级综合经济实力跻身于全省十强之列。确保县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2、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依托优势资源,培育优势企业,建设优势项目构建强势产业,提升县域工业的总体水平和规模,将工业打造成支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脊梁”。到“十一五”末,工业化率达50%左右。
3、新县城达到“双十五”规模。坚持“内涵提升,外延扩展”的经营发展思路,进一步聚集人气,实现“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的目标。到“十一五”末,城镇化率达50%左右。
(二)发展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地确定“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高度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体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问题目标。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递增17%,力争达到115亿元,年递增20%;全县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递增14.7%,力争达到10亿元,年递增23.2。
——结构调整目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递增分别达到4%、21%和20%,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12:50:38。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固定资产年递增达20%以上。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0亿元。
——开放型经济目标。全县外贸出口总值递增30%;5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累计达到90亿元。
——人民生活目标。到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万元,年递增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年递增7%。每年新创造2500个就业岗位。
——科技教育目标。科技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比重,不低于1.1%。“两基”工作得到巩固与提高,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85%。
——可持续发展目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森林覆盖率达到40%。
——社会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均期望寿命74岁。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
1、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将集中力量建成通往长三角的立体快速通道,在机制、市场、产业、政策、观念、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长三角全面对接,促进我县工业化进程,努力把我县建成长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并建立与长三角地区互动发展机制。
2、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将招商引资工作日常化、制度化。按照融入长三角、面向江浙沪的取向,发挥这些地区派驻招商人员作用。要建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及时调整和充实其内容,定期发布,强化信息引导;二是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和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围绕优势企业发展配套企业,围绕同类中小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引进有影响力、有产业带动力的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和传统行业优势,把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纸业、塑料制品、建材行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利用外资方式。
3、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拓宽外贸经营思路,进一步提高外贸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加快以新县城工业园为龙头的轻纺、工艺、电子产品出口基地和其它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以“规模化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题”,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
(二)构建工业强势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工业化步代
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体两翼”工业框架、实施“两大工业”战略、完善“三大载体”功能、发挥“四大基础”优势、提升“五大支柱产业”水平。到“十一五”末,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80亿元的目标,其中规模企业达到100家,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培育产值超30亿元产业基地1个、20—30亿元产业基地1个,10—20亿元产业基地3个,5—10亿元产业基地5个。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十一五”期间年度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在35万吨左右,优质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90%以上。力争大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重要畜禽产品检疫合格率达到100%,质量安全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引进和培植一批产业化加工项目,以基地为依托,加快稼仙米业、三官实业、尚寅禽业、华帆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产业聚集,整合现有品牌争取建成6—8个年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群。
3、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农业技术推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标准化体系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实施“阳光工程”,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十一五”期间,有序转移写作劳动力25万人左右,接受“阳光工程培训的人数达5万人左右,年创劳务收25亿元。
5、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康避新村,全县康居新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一池力改”(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打造区域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服务业
到“十一五”末,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县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8%和34%。
1、改选提升传统商业。“十一五”期间新县城七大市场建设要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加快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销售网络、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2、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努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力争“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2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面积增加5平方米。
3、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文体康乐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心理辅导服务、幼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便民饮食服务。努力开发为老服务,实施“银发工程”,发展养老、护理、保健、休闲等相关服务。
4、促进金融保障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商业保险,促进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专业化保险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保险经济、咨询、公证评估等保险中介服务,逐步完善保险业的市场机制,管理和用好种类保险金。
5、加大开发力度,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资源形象宣传和整体促销,打响“孔雀东南飞文化园”,“海子故居”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经济。
(五)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县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县城建设为龙头,构筑以高河、石牌、月山、黄墩为中心,以合安、月北两线为主骨架的城镇发展格局。重点是提升新县城品位,继续加强对石牌老城的建设和管理,发展中心建制镇,推进康居村社工程建设,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七)以基础性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大力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完善水利支撑体系。“十一五”期间,对皖河流域、大沙河、高河大河进行河道整治;对23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协助做好下浒山水库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县城防洪、全县防洪保安、节水灌溉三大体系。
2、构建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十一五”期间,加强国省干道及县乡公路建设,进一步形成以铁路、调整公路为动脉、国省干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复线,干支结合、沟通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到2010年建成乡村公路600公里左右,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的目标。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内河航运资源,扩建石门湖码头,争取疏通石库至石牌皖河航道。
(八)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突出科技型、成长型、带动型、税源型的立县大项目。
2、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十一五”期间全县规划预选重点项目122个,总投资280亿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临沂:实施“四三二一”战略谱写“十二五”华彩乐章
重庆市大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
刘章箭同志在全县企业家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斌同志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 见证富平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