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时间:2008-04-08 16:01 阅读:2194次 编辑:PRC 来源: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城市规划,更多的涉及到的是土地、空间、建筑形态等问题,但是不可避免的会遇见经济问题,因为城市规划也是一种分配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协调、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特别是在区域规划中,这种平衡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反过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对城市规划产生改变作用,正如美国著名城市学家芒福德所说:“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因此,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密切相关。

    重庆市几个试点区县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即将在全市所有区县展开。毫无疑问,这给各个区县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因为近两年,重庆市的宏观发展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成渝城镇群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等,上一轮的总体规划可能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各个区县可以借此机会,通过各种资源的再整合,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希望能为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在产业布局、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及空间管制上等进行考虑。

一、县域经济定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重庆市县域经济特点

1、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

    我市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而且总量偏小。例如城口县经济总量仅为九龙坡区的三十分之一,渝东南六区县经济总量普遍只有九龙坡区的十分之一。与2006年全国县域GDP平均43.86亿元相比,全市21个县有9个县未达到此水平。

    基础薄弱必然处于经济发展进程的初级阶段,制约了县域经济进行发展战略选择的高度;总量偏小则决定了县域经济与其它区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的位置上。

2、资源短缺、条件雷同

    由于所处的气候、地形、区位等地理条件几乎一样,相邻区县经济在相近环境中所自发形成的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往往一样。

    资源短缺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空间,条件雷同进一步导致县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严重相似性。处于同一区域的县域经济出售同样品种、同一档次的产品,它们之间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3、体系完整、行政独立

    根据我国现行政府机构体系设计安排,县级政府是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独立行使行政权力的基层政府机构。这往往会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各个区县都追求小而全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必然降低县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有限的资源被分摊到多种用途上去,其结果是事事都不见什么效果。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

    根据县域经济特点结合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构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的主要包括六个主要战略:集中战略、特色战略、定位战略、聚集战略、协同战略和乘势战略,它们之家相辅相成,构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1、县域经济集中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资源稀缺,为有效利用资源,必须对有限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此外,后发区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赶超先发区域,但集中战略有可能使其在某些关键方面实现超越,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集中发展战略就是指将区域资源集中利用到有限的几个发展关键上,尽快在这些方向上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县域发展战略。

2、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战略

    特色发展战略就是努力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强化差异化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又称差异化发展战略。它有利于改变区域经济的雷同性,提高区域经济的聚集度,增强区域独特形象的影响力,塑造区域文化的独特个性,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3、县域经济定位发展战略

    定位发展战略是指在大区域范围中对本区域进行定位,努力获得公众对这一定位的强烈认同,以提高区域对资源吸引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个区域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来明确其在大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决不可闭门自守。区域品牌战略就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战略,其目的在于在公众心目中建立区域所希望拥有的形象,让大区域的公众对本区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4、县域经济聚集发展战略

    聚集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引导生产同类产品与其相关的产品的企业在本区域内聚集,获得聚集经济效应,增强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又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该战略实现的途径包括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市场;转化传统技艺;塑造区域品牌;订单逐层外包;挖掘社会营销网络资源,鼓励国有企业员工自主创业等。

5、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

    协同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强化区域内部资源、内外部资源的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又称共赢战略。

    协同战略要求纠正各自为政的不当倾向,要树立强烈的系统观念,要有甘当和当好配角的精神。

6、县域经济乘势发展战略

    对后发区域来说,每一次大环境的变动就意味着一个机会的出现,因为其经济转制成本低,几乎没有原有经济结构惯性的束缚,所以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乘势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捕捉环境中出现的有利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是永恒的,变化中会不断出现某种发展机会,这些机会有可能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的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依托大湘西 对接长株潭 崛起洞庭湖
县域旅游规划应该怎么做?
县域旅游规划应力戒虚浮
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