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标品牌

宜宾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用粮食的酿造的蒸馏酒(亦称“溜酒”),白酒由此诞生。到唐代,运用蒸馏技术酿造了一代佳酿“春酒”(春天酿造,冬天成熟,或冬天酿造春天成熟,其色为重碧),又称重碧春酒。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可见唐代的蒸馏技术日臻完善。宜宾县红楼梦村(原为下食堂村),一千多年前,唐代的归顺县城就设在那里。那里有一个地方叫“牛口庄”,有一家糟头房,酿出的重碧春酒名噪一时,闻名远近。

唐永泰元年(765年),唐代诗人杜甫曾从嘉州(今乐山)乘船东下,路经“牛口庄”,闻到糟头房的酒香,情绪倍增。戎州刺史杨使君仰慕杜甫诗名,遂在东楼设宴用“重碧酒”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一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东楼诗》:“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当时“重碧酒”因为是蒸馏酒,倍受骚人墨客推崇,被尊为“郡酿”。

到了宋代,宜宾的酿酒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宋代《熙宁酒课》推算,北宋时戎州的酒课是5000贯,年产量达到了52.25万斗,年耗粮3.75万石。两宋时宜宾酿酒业发展更为迅速,并在大诗人黄庭坚的推动下,酒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谪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由黔州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市)安置,在戎州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其间,黄庭坚作诗称赞“绿荔枝”与“荔枝绿”酒。在《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诗中吟到:“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擘千颗轻红肌。发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绿”的赞美,还与300年前的杜甫《东楼诗》作了应和。建于北宋时期的旧州塔成为了记录唐、宋繁华盛世的见证。据碑文记载,当时的旧州坝宜宾城面积约32万平方米,城内建筑除官衙外,还设有报警烽火台,岷江上高悬拦江铁索,便利的水陆交通,舟楫如林,致使城中商贾云集,马帮不断。“蛮贾暑荷毡,街头酒贱民欢乐”,描述了当时茶马酒市的情景。

在明代,宜宾的酿酒工艺日臻完善,在宜宾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现了商业性的手工作坊——糟房,包括著名的“温德丰”、“德盛福”、“利川永”、“长发升”、“张万和”、“钟三和”、“全恒昌”等糟坊,“前店后厂”是这些糟坊的特色。当时属于宜宾管辖的泸州,有个继业公酒坊,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巡视江阳,临近一村庄,一股醇香扑鼻而来,遂寻香而至陈氏酒坊。继业公奉上佳酿,朱棣一行开怀畅饮,龙颜大悦,便定为“钦定酒”,进贡朝廷,授继业公六品官职。此酒世代相传。

后来明朝亡,“钦定酒”断代,在21世纪初,“钦定酒”又重新挖掘问世。“温德丰”作坊的酿酒师陈三,将总结出的“陈氏秘方”传承于赵铭盛,赵铭盛再传之于邓子均,其后“陈氏秘方”再经过邓子均的改良,从七八种粮食中选出5种粮食,通过地穴式窖池发酵酿出了远近闻名的“杂粮酒”,清宣统元年(1909年),邓氏杂粮酒经过晚清举人杨惠泉更名为五粮液,五粮液由此得名。并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巴拿马获得第一块国际金奖。

宜宾解放不久,邓子均将“陈氏秘方”献给了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在一杯酒里的故事 关于杜甫和东楼街
【行吟中国(86)】宜宾东楼赋//益之
杜甫五律《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读记
东 楼 赋
唐代西南地区酒业初探
品味五粮液,品味历史之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