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学习有关的几个故事

 阅读吴非老师的著作《照亮校园的常识》一书,常被他所讲的故事所吸引。这里选择其中的几个故事,和大家一到分享。

 故事之一:聪明的费曼

 物理学家费曼在读书期间兴趣广泛,数学课上课前就自学了初等微积分,自恃先走了一步,上课多嘴多舌,搅得课堂不得安宁。巴德老师不想让他过于得意,给了他一本《高等微积分》,告诉他:“你在读懂之前,不要在课堂上干扰同学。”费曼因此有事可做。他花了许多时间阅读并思考这本书,明白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于是不再于急于表现自己了。

 在平时的课堂上,喜欢抢着回答问题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当下社会上有很多社会力量办学的机构,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班的情况下。面对这样先学一步、思维比别人敏捷的孩子,教师该如何处置?如果放任他不断插嘴,不仅会影响教学的秩序,也会给其他同学的思维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巴德老师采取的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其实也在提醒我们,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一刀切的教学安排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他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才能让他们各得其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有可能得到有效落实。

 故事之二:数学不好的袁隆平

 1949届的袁隆平读高中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毕业时数学不及格,但是他充满自由精神,持学习兴趣,这是他能“有后劲儿”的重要因素;要是在当今,他也许早早就会被教师逼去补课,最终顶多被送到“三本”。

 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却很耐人寻味。首先,每个人在学习中都有所长,也有所短,教育是强调削峰填谷,还是扬长避短?我们平常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削峰填谷的时候,但很多时候即便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全都消磨殆尽了,他的缺项部分也很难给弥补起来。其次,我们该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统一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往往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我们在录取学生时,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仅仅看他的考试成绩,还是关注他的各种特长,不拘一格降人才?

 故事之三:教育不需要感恩

 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享誉世界的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回到法国参加母亲的葬礼,在少年教养院同班校友佩皮诺的纪念册上,他指着自己的启蒙教师马修的照片说:“这个人……,怎么称呼来着?”这部电影有许多经典细节,我很注意“这个人”的暗示。——如果没有马修老师的发现和引导,出生单亲家庭的皮埃尔·莫昂克成年后可能就是一个病态流氓,除了马修老师,不会有人指导、推荐他去上音乐学院,他也不会有后来的一切。如果不是佩皮诺这个普通人还保存着老师的照片,他已经把马修老师忘得干干净净。对教师而言,电影的这个细节带来深刻的启示。那么,潦倒的音乐天才马修会在意他的学生缺乏良知吗?我想不会,教育不需要报恩,虽然正常人应当有知恩感恩的纯真情感。

 最近,有人在刊物上发文赤裸裸地赞美自己的老师、师母的事情被披露之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必然是老师有相应的需求。一些人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在某些领域有了一些成就,将其不断地挂在嘴边,其实就有希望这个学生能记得老师的好,别忘了回报老师的恩情之意。教师为国育才,应该具有博爱的情怀,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这样,才能一身正气。

 故事之四:建造食堂

 德国一所大学放弃建造食堂的计划,通过银行把资金贷给周边居民,开了几十家小餐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策?我至今记得学生的惊讶表情。但最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那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设计”——节省了学校土地,分散了就餐人流,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保护了环境……

 这是吴非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讨论的一个案例。虽然这是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的一个案例,但如果我们拓展出去想一想,用在今天的新型学校建设上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现在的学校就像一个孤岛,很多时候是不和社会联系的。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食堂、实验室等等场所,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着,浪费资源不说,维护的成本也非常高。如果换一个思路,将相关的设施社会化,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情况会如何?

 故事之五:不能随地吐痰

 有次在博物馆大厅,正为他们讲解时,有个学生大声地往地上吐了口痰,我没出声,蹲下,用手帕擦去地上的痰,悄悄扔进垃圾箱,然后低声对大家说:“这是城市,要注意,你们以后都会成为知识分子,不能随地吐痰。”我蹲在地上擦痰迹时没有抬头,是不想让那位同学难堪。我想的是:他肯定会明白的;他们以后想吐痰时,能记起我说的话。

 看到吴非老师的这段讲述,让我想起了澄衷高级中学的王怀琪老师。这位解放前在该校任教多年的体育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也很有方法。又一次,一个学生在二楼的窗口吃瓜子,将瓜子壳随意往窗外扔。王怀琪老师看到后,不动声色地走到一楼的窗下,拉起自己的长袍大褂接起了学生扔下来的瓜子壳。不一会的功夫,引来了不少学生的围观。这位学生发觉之后,脸立刻就红了。

 很多时候,即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需要声嘶力竭。于无声处的示范作用,会让学生牢记一辈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站在放牛班门外的未来教师
6部与老师有关的电影,让你重新认识老师的力量
听说老师没口罩,这个少年居然……
爱在心底春暖花开
教师必看的十部电影。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