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碎语(二十七)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他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我前面曾阅读了这本书,并写了读后感,今天再选择其中的部分段落和大家一道分享。

131.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

吴非:有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从小就懂事,三岁时就有些让人想不到的话。有一回,客人问:“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把哪个给妈妈?”这类愚蠢的测试往往令人生厌,可是民间教育经常热衷于用这类问题折磨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苹果上都咬一口……”客人惊愕的叫了一声:“这孩子……”她想说的是:“这孩子心眼儿太坏了,两个苹果都霸占了!”可是孩子慢吞吞地说:“……然后我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吃。”客人很羞愧,对做母亲的说:“我差一点儿以为……”母亲笑着说:“我的习惯是让她把话讲完;而且可以等他,让他把话重讲一遍。”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看上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很难做到。成人总喜欢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孩子的言谈举止要纳入到自己规定的道路上去,一旦发现孩子的想法、做法偏离了这个轨道,首先想到的就是纠偏,通常不给孩子陈述的机会。

正如吴非所说,耐心也是教育的智慧。静等花开,最终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拔苗助长,孩子在中途就会被折腾的够呛。

132.最容易忽略的细节

吴非: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即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上养成,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薄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的恰当,学生对他们教学自然会多一分信任感。

感悟:我始终以为,学科教学对一个人的影响远不如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大。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到学校团聚,回忆最多的不是学科学习上的事情,而是师生之间的逸闻趣事、老师行为习惯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少年最喜欢看样学样,看到老师喜欢抽烟,自己也会偷偷在弄包烟吸上几口;看到老师衣着邋遢,自己也会在穿着上另类起来;看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杂乱无章,自己也会疏于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学习,但教师“榜样”的力量还是不可小视的。

要让学生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

133.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吴非: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在课堂上也曾流泪,那些教学内容首先感染了我,常常使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人。

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就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感悟: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互动”。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果不能袒露真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如吴非所说:“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

前晚看了一会儿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选手们的竞争异常残酷,节目主持人以及张柏芝的潸然泪下更让我感动。我在想,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观众,大家的真情投入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电视节目如此,我们的教育更当如此。

134.我有些紧张

吴非:我年轻时,每学期开学前,特别是即将带一个新班之前,我多多少少有些不安,有时甚至比较紧张,直到几节课上下来,才逐渐正常。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但我很少对别人说起,我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怀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2004年春,钱理群老师到我校来开“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开讲前一天,他对我说:“我有些紧张,我们出去走走。”我笑了起来。钱老师说“我一直是这样。每次面对新一届学生,我都会这样。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我担心他们不接受我。”

他这样一说,我便释然了。钱理群老师大学毕业在贵州教中专校,后来在北大任教,四十多年的教龄,仍然如此我那点紧张就根本不算什么了。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

感悟:因为敬重这份工作,所以会产生诸多的紧张来。

学生的紧张,也会被学生敏锐地感知到,当他们发现教师也有这样的情绪流露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配合教师,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而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才会如此生动,学生才会如此喜欢。

有些紧张不是坏事。一点都不紧张,说不定还会出问题呢。

135.教学与演戏

吴非:教师非但不能像演员那样“表演”,更不能像某些名角那样完全不考虑观众,陶醉于自己的艺术阐释之中。名角登台,必有轰动效应;戏迷进入“忘我”之境,不再思考杨贵妃为何醉酒,而只迷梅兰芳之身段与水袖。名角的任务是“演”,并没有义务鼓动观众“学”。演戏与教学,是两回事。

教学上的“拿手好戏”常常是方法或是“技术”,而不是“戏”。优秀的教师,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教学班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他善于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感悟:前几天听一位专家在点评课堂教学时,说到了一个词——“转”,即教师要善于将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化为教学素养。学科素养体现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素养则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程度。

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为学生架设一座桥,让学生从他的现有水平走到课程所希望的目的地。如何搭建这座桥,体现着教师的功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有感
21世纪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作业越多越好吗?吴非老师这样说……
「浙派教育百家」吴淼峰: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转向
今天我们怎样教语文?(李希贵)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