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的两种模式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理论著作。或许是因为佐藤学先生长期以来坚持在基础教育一线听课和研课,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非常了解,所以这本著作不像其他教育理论著作那样晦涩难懂,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向读者回顾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点出各个时期一些代表性的教育观点和教育著作,并对教学研究、教学、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如他的《静悄悄的革命》那样,这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每读一遍都会给自己新的体验和感悟。

教育领域中的诸多话题,在这本书中多数都有涉略。比如说有关教学模式,有人曾做过统计,说建国以来我国各地教师突出的教学模式有将近7000种之多。我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就有一次到武汉去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容是某位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在回过头去想,当年所学习的那个教学模式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倒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去武汉,对在那里首次吃到的米粉、红菜苔记忆犹新。呵呵。

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是一种包含着某种价值判断的活动程序。佐藤学在他的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最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实只有两种,是由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菲利普·杰克逊在他的《教学这一实践》一书中梳理出来的,这两种教学模式分别是“模仿模式”和“变化模式”。

“模仿模式”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再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指的是以知识与技能与习得为基本的教学方式。秉持这种教学模式的人,关注的是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将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作为评价教育成效的依据。这种教学模式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就是知识的数量。“变化模式”同样也起源于古希腊,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传统,将促进学习者思考态度及探究方法的形成作为基本理念,通过对话使学习者感受自身的偏见与教条,教育他们热爱智慧。秉持这种教学模式的人,关注的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用更加通俗的话语来表达,“模仿模式”追求的是“学会”,“变化模式”追求的是“理解”。

今天一些老师所创造的所谓的教学模式,都是在上述基本模式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改。看上去似乎很新奇,但其实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两种教学模式很有意思地分布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在亚洲国家中,“模仿模式”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教师为主,通过反复的操练、大运动量的训练,以及知识达成度的测试来反映学校的成效;而欧美各国的教育,“变化模式”占主导地位。他们强调学习中的个性化、强调独创性,对模仿学习持否定的态度。

两种模式那种好?似乎很难简单地下结论。我们总是批评自己的教育有问题,说出不来拔尖性的人才,但同样和我们采用“模仿模式”实施教育的日本,已经有一大批诺贝尔获奖者产生;我们总是羡慕欧美的教育,认为他们的教育符合潮流,尊重个性,但英国的教育大臣坚定不移地要向中国、向上海学习数学教学的先进经验,在OECDPISA测试中,上海的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让全球各国刮目相看。

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推行的教育改革,从教学模式的变革来说,绝对不是从一种模式转向另外一种模式就好,而是应该在两种模式之间找寻一个中间地带,以摒弃自己原有模式中的缺陷,汲取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让其在符合本土实际的基础上生根发芽。这两种教学模式建构了不同的教学意义与形象,没有哪一个更好,哪一个不好。

教育改革的难处,或许也正在这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革命是教学的生命线
佐藤学:”好老师“必须重新定义,150年的模式是时候改了
别再告诉学生和自己:勤能补拙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所长”的著作《学记》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共11篇)
教育由“传统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