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漫谈之六:儒家及其发展

 

 

1.什么是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就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儒”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论语·雍也》记载了孔子对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的告诫,其中就提到了“儒”,这是有关“儒”这个字的最早记载。孔子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从孔子的话意进行推测,到了春秋时代,“儒”这一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知道古人将教授“六艺”的人称之为“儒”,是起源于西周还是春秋时期?

2.什么是儒家?

儒家是孔子开创的一个学派。孔子的目的是研究怎么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时的圣人的经验,用学术来治理国家、教育民众。

在这些古代圣人中离孔子最近的是周公,辅佐武王和武王的儿子成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公在总结夏商两代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诫成王要“疾敬德”,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儒家的发展历程

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原始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儒学四个阶段。

1)先秦原始儒学

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原始儒家的思想特点就是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和对应于这个理想社会的理想人格,并规定了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克己复礼”就是其中之一。

春秋时代,在孔子的眼里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所有的社会规范都被破坏了,伦常都混乱了,人们生活动荡,道德沦丧。孔子提出要大家来“克己复礼”,以恢复礼制。克己,实际上就是启发人们道德的自觉性,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等级,遵守自己所属等级的礼仪规范,不得僭越。只有这样克己了以后,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维护这个礼,能做到这点就是“仁”。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研究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王道的社会、一个仁政的社会。所谓王道,就是让老百姓生死无憾。

从孟子到荀子,儒家思想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荀子的很多观点,对于后来整个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荀子强调礼仪应该顺应人心,随时而变。对于历史,不仅要择善,而且还要给它加以发明。所谓发明现在来讲就是创造、创新,要让它能够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需要。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的改革家们常常加以强调的。

2)汉代儒学

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地位一样,本无所谓主从关系。汉代儒者最重要的贡献是为儒家争取到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西汉时有一个大儒叫董仲舒,他就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孔子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纲领。所以《春秋》在汉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渗入到了汉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从这个时候开始,儒家在政治制度上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了。

从两汉一直到唐朝,儒家尽管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和一般人的精神生活里,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始终主导着国家的政治和制度。

3)宋明理学

北宋有五位理学的奠基者,人称北宋五子,即周濂溪、邵康节、张载、程颢和程颐。他们都从《周易》入手,又借鉴了很多佛道的理论,把它们运用到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去,把儒家的许多具体的解释,提高到了理论的层次,或者说形而上的层次。

理学家最强调天理,天理具体来讲就是儒家强调的礼教,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些是人人都要遵守的。陆王学派,又强调良心。良心跟天理应该说也就是一个东西,无非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一个强调外在的,一个强调内心的,它们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分成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后来中国人总是讲天理良心,遇到事就问对得起天理良心吗?是不是按照天理良心去做事啊?这些都是宋明理学以后的一种理念。

可以说,宋明理学,使得儒家思想既成为国家政治和制度的主导者,又主导着人们的思想领域和人们的精神层面。

4)近现代儒学

到了近代,西方思想的精神对于儒学的冲击很大。开始的时候知识分子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而是通过吸收西方的理论,来解释儒家的思想。这种通过吸收别的理论来构建新儒学的做法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两汉的新儒学就是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才成为一种新儒学的;宋明理学成为一种新儒学,也是因为吸收了佛道的思想。显然,儒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4.古代教育的几个特征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人伦”,即学会按照伦理道德去处理人际关系,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培养统治人才。总体看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教育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

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指的是教育既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又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个体来说,既要以道义人生为目标,又把功利排斥在外。

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

从学习过程来看,古代教育家也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问、思、行的统一,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与思、学与问、学与行的关系。例如《中庸》所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注重内省与内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内省与内求,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例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必慎其独”等等。孔子认为,道德修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因此主张学贵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c4a8701009nd8.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讲座文稿)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高)
转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教学研究
【白奚】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