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充满自信

    相信孩子,孩子也会相信自己。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父母要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2.父母要提供愉悦的学习氛围

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时,要面带亲切的笑容,使用建设性的语言,尽量使用“你一定可以”、“我们慢慢试着做”等温柔的话语。

当孩子“成功”时,父母应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可以送给他们小小的奖品。不一定是奢侈的礼物,可以是一张小卡、一只纸船、一件小饰物。这些奖励会使孩子更加努力。


3.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父母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

 

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个成功的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赴。

同时,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在保证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4.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怀有一颗期待之心,帮助孩子建立每一阶段的适合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不能定得太高,如果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5.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对此,父母可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 


6.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就能完成。 


7.让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有成功的表现或得到肯定的评价,就容易建立自信心。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给爸爸画了一幅画像,拿给妈妈看,妈妈若称赞他“这个爸爸画得真好”,对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反,如果妈妈说“你画的爸爸一点都不像”,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使孩子从此失去绘画的乐趣和信心。


8.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同时,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发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9.父母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孩子年幼无知,天真活泼,心灵纯洁,好像一张白纸,父母要相信孩子最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孩子有培养前途,孩子是能够培养教育好的。 

否则,对孩子不相信或信心不足,认为孩子“没出息”、“不可救药”,并经常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势必会影响到对孩子的信心,动摇培养孩子的决心,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父母呵斥责骂的孩子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如果经常受到各方的消极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其自信心。

要使自己的孩子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父母就需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多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并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

自信心是发自内心的鼓舞力量,能带给人勇气,使人产生一种不顾一切坚持到底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人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

所以,父母应该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利用暗示法〗使孩子更有自信

1.偶而刻意给可以做得很好的课题,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孩子正向困难问题挑战时, 故意忽视错误, 只赞美做得好的部份。 

3.不要赞美结果, 而赞美过程, 孩子就会产生肯做就会成功的自信。

4.为了避免指责成为负面暗示, 所以在指责前先赞美。 

5.赞美优点比指责缺点, 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6.告诉孩子“只让你考一流学校”, 使他产生向二流学校挑战的自信。 

7.父母说出“没出息”一句话, 会使孩子真的没出息。

 8.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事物受到毁谤, 孩子会感觉自己也被毁谤。

 9.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 比直接责骂孩子更伤孩子。

 10.掌握一些幸运事迹, 告诉孩子“你走运了”, 孩子会增加自信。

 11.孩子对于前途快丧失自信时, 提醒他以前所获得的成绩。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作为精神意义上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像肉体意义的人没有脊梁骨一样,无法站立起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必要的自尊心,在成年后容易沦落成寄生虫、懒汉、乞丐、小偷等。

父母要知道,孩子必要的自尊是必须要呵护和精心培养的。内心充满自尊的人,才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他们勇于攀登、敢于拼搏、勤于耕耘,能够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向前迈进。

所以,唤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当成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必要的自尊心呢?


      1.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做错了事因感到羞耻而不愿承认。这时父母应和他一起分析危害,激发他正视弱点,看到不足。

有的孩子缺乏自尊,总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这时,父母应以孩子的长处来弥补他的短处,鼓励他从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开始,并辅以相应方法的指导。


2.要对孩子有正确的评价

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父母切不可给孩子虚假的赞扬。否则,孩子一旦看穿大人的把戏就会不再信任你所说的话。因为他知道,你所提供给他的意见不是真实的反馈。

如果想要孩子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你首先要对孩子有个正确的评价。比如,孩子画了幅画,自认为画得不好而觉得气馁。

作为父母的你千万不能曲意逢迎地说:“不,不,宝贝,你画得非常好。”你应该说:“哦,还过得去。第一次做一件事时,总是不能得心应手,这说明你还需要继续练习。”

通过这样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而把画画得很好。当孩子看到自己通过努力而取得了进步时,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自信。

 

3.不要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父母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很多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

在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父母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

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会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父母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

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孩子,尤其是大点的男孩,最反感的是父母对他什么都要嘱咐几句,都不放心,结果弄得孩子手足无措。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最好不要整天影子似的跟着孩子,而要隔开一点。如果孩子在学习,你尽管干自己的事,只有孩子发问时,才参与孩子的学习。

 

你一双眼睛紧盯着他,他会浑身紧张、拘束,势必影响他的学习主动性。父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会学得更好。

 

5.鼓励孩子去竞争

 

孩子面临的不是“大锅饭”,而是充满竞争的生活。所以,从小就应鼓励他敢于与高手比上下——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成绩,总是看到别人的长处,总是要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总是要超过别人。

 

当然学习目标要量力而行,显然做不到的先不提,以免起反作用。

6.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一般来讲,小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做到尊重别人,替他人着想。

 

父母要做的是,积极地引导孩子,告诉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彬彬有礼、体贴周到的孩子,会赢得大家的喜爱;而来自他人的这种积极的肯定,会让孩子感觉到自豪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非常有利。

 

作为父母,要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孩子的人格结合起来。对孩子没有尊重、信任与关怀,教育就不会发生作用。

 

所以,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尽量要用商量的口气,只有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按照父母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去做;只有当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时,父母的批评才会被孩子愉快地接受。

 

列宁的父母对孩子就很尊重,孩子向大人讲述什么,他们总是耐心地听着,从不打断孩子的话。

 

列宁的母亲更是一个温和、笃厚、讲礼貌的人,她经常细心地提醒孩子,同别人讲话时,注意说话声调,声音不要太大,不要讲脏话;如果小朋友念错了一个字,要态度温和地帮助纠正,不许讥笑人家。在这种良好的家庭影响下,列宁兄弟姐妹都从小养成了尊重别人的习惯,同时,也为他们赢得了自尊。

 

7.帮助孩子接纳自我,建立自豪感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对于某个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不管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祖父母还是老师,孩子要知道自己是被接纳、被认可、被关爱的。

 

最初的自我意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了解他们不同的爱好、厌恶、优点和需求,从而帮助他们接纳自我,建立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慢慢地从对自我的自豪扩展到对所属家庭的自豪,再到所属种族文化的自豪。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种自我意识会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并形成强烈的自信。

8.巧妙地向孩子示弱

 

比较好强的父母中,他们的孩子都显得不太强,因为父母太强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使孩子处于俯首听命的状态,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父母不妨学着向孩子示弱。其实,向孩子示弱,好处多多。在必要的时候,父母恰当地向孩子示弱,会增强孩子的荣誉感。你不妨向孩子求教一个你知道答案的问题。

 

本来孩子有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只要你虚心去问,他会想办法满足你的。他会去查资料,动脑筋思考,当他的答案使你满意时,他会有很强的荣誉感,觉得自己也很能干。

 

当孩子了解了你提出的问题后,他就会有成就感。在成就感的影响下,孩子的优越感有了,自信心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这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都很大。

 

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连大人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他自然会有成人感。于是,孩子一点点强大起来,再不是父母眼中的小不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示弱要巧妙,得有方向性。

 

想让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你就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需要多说的问题,让孩子发挥口才来解答;想让孩子的英语口语说得好一些,你得经常和孩子说英语,而且不时地做出忘记的状态,让孩子帮助你,要不就说“这个单词我怎么就忘了”。

 

想让孩子的数学学得好一些,你得下工夫找一些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帮助你解决。

 

9.矫正你自己的评价标准

 

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普通、不出众,而有点失望?你是否有时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可爱,甚至显得有点笨拙而厌弃他?

 

大部分孩子的自我概念,来自他所感到的父母对他的看法。当孩子相信他是受到父母的热爱和尊重时,他就会有自尊。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理,可以让孩子同家里来的客人交谈,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父母不要随意谈论孩子的缺点;父母平时应花些时间指导孩子的阅读,与他平等地游戏;等等。

10.帮助孩子获得心理补偿

 

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的充满自信的同盟者,帮助孩子获得心理补偿。

 

当孩子苦闷时,鼓励他,帮助他树立新的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越过前进的障碍。

 

也许一个孩子想在音乐中找到发挥自己的位置,也许他在制作飞机模型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或者他把兔子养得很好,或者他篮球打得出色,等等。

 

做父母的应该发现孩子的特殊学习能力。一个孩子在内心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在学习上成绩不是最好,但是我在乐队中却是一个成功的演奏者。”

 

这就是维持健康的心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补偿。父母应该仔细地估价一下孩子的能力,然后选择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向,让孩子去努力奋斗。

 

11.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

 

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才干并鼓励孩子将它们发挥出来,就是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的过程。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分派给他适合的工作:

 

四岁的孩子可以给金鱼喂食,五岁的孩子收拾自己的床铺,六岁的孩子帮忙摆放碗筷,等等。父母还可以随时给孩子创造、发现机会,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

 

比如,看到一个小婴儿哭,鼓励四五岁的孩子上前去哄他,逗他笑。当孩子发现小婴儿被他逗笑了时,他一定会非常自豪。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事,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对自身能力的发现,会大大地激发孩子自尊心的产生。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天生爱动手,独立性较强,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就积极一些;而有些孩子则需要大人的督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推他一把,是父母工作的重中之重。

 

 

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不适当的做法

自尊心来自对自我的评价,积极的自我肯定形成较强的自尊心,消极的自我评价导致较弱的自尊心,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常常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受到他人的评价,所以父母很早就要让孩子感受到亲人们对他的认可、接纳和喜爱,充当孩子自尊心的催化剂。

 

为此,父母一定要改变一些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不适当的做法。那么,父母的哪些做法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呢?

 

★挖苦。当孩子学习不好或做错某件事情时,有的父母就对孩子表现出、种轻视的态度,或给以嘲笑的语言,骂孩子是笨蛋、“榆木脑袋”等。

 

做父母的原想借此来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大人的嘲笑和讽刺,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卑感,会压抑孩子智力的开发。孩子越是感到耻辱和痛苦,越会激起他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命令。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讲话常常用命令的口吻:“不许你出去!”“不许你看电视!”“不许你动手!”。孩子如果在这种不自由的气氛中生活与学习,性情懦弱的孩子常常会手足无措,倔强的孩子则会嘟嘟囔囔表示不满,甚至会“对着干”。

 

★惩罚。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稍有差错,或者有不良行为时,轻者骂一顿,重者体罚。在父母的武力威慑之下,孩子可能表面上循规蹈矩,看起来老实,实际这只是一种心理压抑的暂时表现,他们内心是不服气的。父母应该意识到:“打骂教育”绝对不是明智的办法。

 

父母应该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

 你的孩子。给孩子自尊,孩子才会有健全的人格。


                                                

http://m59847703.blog.163.com/blog/static/16242357820111111036202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可使孩子非常勤奋努力地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如何调整自卑心理:超越自卑,发现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
朱春英的作业-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