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碰撞课堂案例

让语文课“活”起来

泰安六中   王丽华

学生1:语文课真没劲,干巴巴得像脱水蔬菜。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

学生2:听说新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要变样了,可不知变成什么样?不过变总比不变强。

老师1:教了二十几年学,换了五六套教材,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

老师2:《语文课程标准》不错,谁不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可这课到底怎么上才算好?

上述学生与老师的言论反映了当前语文课的现状与老师面临新课标的困惑;也反映了师生的期待与渴望。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以其时代的特有脉搏体现着现代教育的新方向。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也只有教师,基层的、一线的、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才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物。“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怎样做才能改变当前万马齐喑的现状”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

下面描述的是《驿路梨花》与《古代英雄的石像》两课堂的教学情景,供大家思考。

《驿路梨花》

一首优美的抒写梨花的诗拉开了上课的序幕,老师顺势导入:再送给大家一篇优美文章《驿路梨花》,接下来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感受,并由组长记录以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后教师也参与谈了自己的读后感受,这是本课的第一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自读课文找疑问,由学生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此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深入到文本之中。此环节后老师抛出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雷锋精神离我们太远了,我们现在光发展经济就行了,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并询问谁与老师一样也持这个观点,与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同学展开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教室里便唇枪舌剑,更有甚者,一生竟放弃原有观点,跑到对方阵营中阐述了自己的认识,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最后在《爱的奉献》歌曲中结束了这堂课。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段优美的开场白把学生带进了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接下来阅读全文后选择自已最感兴趣的段落再读,并能试着阐述理由;第二个环节:师问:“读对话需要什么?”在学生讨论明确后三人小组自由结合角色朗读,体会对话中所表现的石像特点,并由学生评委评价朗读水平。说实话,学生朗读得不很到位,还欠些火候,怎么办?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咱们朗读时,如果能跟着感觉走,效果也许会更好。那么石像在说这段话时,它是什么动作、表情?你做做这个动作。”话音刚落,全班就沸腾了,都在做自己理解的动作,最后让一名同学到台前做,其他学生给他现场雕琢,在此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明显好转。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对话的角色朗读。第三个环节:如果你是石像,你想在上还是在下?还是有第三种选择?并阐述理由。学生在短暂思考后进行了交流,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第四个环节:课文给你什么启示?小组交流后全班进行了交流。之后,齐读屏幕上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话,课堂结束。

分析与反思:

(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如《驿路梨花》一课,学生在对全文的主旨有了统一认识后,老师说了自己的观点:雷锋精神离我们太远了,我们现在光发展经济就行了,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并询问学生谁同意他这个观点,请上前边来与老师组成一方,与另外持“我们现在仍需要雷锋精神”的一方展开辩论。不一会儿,课堂上便唇枪舌剑,双方互相用充分的理由去说服对方,简直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精彩的发言不时引来听课老师的笑声和掌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不仅身体走下来,重要的是心灵也走下来了,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与学生共同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以致于在辩论中竟有一位同学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观点,跑到对方阵营中,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引来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也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在这个辩论过程中,知识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学生的心田,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语文课堂不再是沉闷枯燥的,而是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更加充满创新活力”。这些只有在书本上看到的话语,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执教中,得到了亲见。老师几句优美生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仿佛带领学生来到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的欲望一次次被激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堂课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创新的情境。在三位同学角色朗读后,有的学生评价朗读的不很理想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咱们朗读时,如果能跟着感觉走,效果也许会更好。那么石像在说这段话时,它是什么动作、表情?你做做这个动作。”话音刚落,全班就沸腾了,都在做自己理解的动作。最后让一名同学到台前做,其他学生给他现场雕琢,在此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明显好转。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老师没有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问学生: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此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而是抛出:如果你是石像,你是想高高在上,还是当铺路石?或者有第三种选择?请阐述理由。在短暂思考后,学生的手已高高举起。学生果然有第三种选择:仍当石像,但不再空虚,与群众打成一片、平等,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个创造性地设计,大大优于直接问主旨,而且学生的思维更深了,更透了。

3)课堂的结尾含蓄。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出示了一行字:总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让学生齐读,然后下课。这个设计,当然是老师精心准备的,语文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远没有结束,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很好地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巧妙地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渗透其中。

当然,这两节语文课也有些瑕疵,比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独立思维的时间少等等,但不管如何,两位执教者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切实帮助,这是有目共睹的。

众所周知,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是千变万化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活动不该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新课标也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伸缩空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会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育技巧,会进行独出心裁的钻研与实践,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不同情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语文课“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既获得了美的享受,又得到了智的启迪,每当上完这样的课,他们都会从心底发出感叹:语文课,我爱你!如能这样,岂不快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
教得好 学得好 考得好 ——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述评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李镇西《春之怀古》课堂的评析
(174)[转载]那一束理想的光
【语文渡渡·语文时空】课堂环节设置不能割裂学生的感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