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人志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学校,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爱迪生心里不高兴,成绩总是没有提高。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老师听得愣住了,他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奇怪”的孩子,还有他的“奇怪”的母亲。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人本主义是相对于行为主义产生的新思潮。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人本主义是对当时盛行于心理学界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者两股思潮反叛的结果。行为主义倾向于把人描述为毫无能动性的、可以通过教育塑造的“机器人”。精神分析学说则把人看作近乎病态的、经过教育使之得以矫治的“精神病人”。人本主义则把人看作是具有自我意识、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化的个体。

人本主义把对人的研究建立在对于“个性”和“自我”的高度关注基础之上。人本主义教育就是基于对“人”和“自我”深入如研究形成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最杰出的贡献就是自我教育。以往教育学忽视的爱与被爱、创造性、自我意识、快乐成长、基本需要的满足、高级价值、自我性游戏、幽默、本性、温情、自我实现、自我超越、高峰体验、自制、责任、超感觉、潜能开发、等与自我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理念相继诞生。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家的杰出代表。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教育就是要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造就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罗杰斯认为,“自我”不仅决定个体主观取舍的内在机制,也是支配个体所作所为的内在机制。一旦一个人的“自我”意向改善了,他的行为也就自然得到改善。因此,“自我”的形成及改善是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校教育存在的全部价值在于如何使“自我”的潜能能够胜利地、有效地和彻底地实现。教育活动必须用人的情感、爱心,甚至忍让消除和减缓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痛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活动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个人自我感和自我意识基础上。自我感和自我意识是一个人树立自信、自强、自重、自尊、自立意识的前提。人本教育就是要让每个人充分树立自我意识,并且对于“自我”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认识。

人们对于自我的体验是通过多方面的经验形成的。社会的自我和个体的自我是自我意识的两大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社会教育不断明确自己的社会存在。作为父母的孩子、学校的学生、小朋友的玩伴、社区的居民、国家的公民、一个人逐步懂得了自己的社会归属。自我是相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存在物。离开社会的自我是不现实和无法存在的。个体的自我包括身体的自我和观念的自我。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身体和精神感受:每个人的年龄、性别、长相、健康状态、心理变化都各不相同。人本教育就是要借助于人的社会和个体体验使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未来教育应当是建立在人本教育基础上的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如同地球的自转,社会教育如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两者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和不可分割的。人本教育必须实现社会教育(公转教育)和自我教育(自转教育)的有机结合。个人志趣是搞好人本教育的一个重要支点。

个人志趣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形成的志向或者在为自己的只想奋斗中形成的偏好。爱迪生爱好发明创造。凡尔纳乐于写科幻小说。歌王舒伯特对于音乐创作的热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在没有职业、没有收入、没有妻室、终年漂泊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比尔?盖茨创建微软也是基于他对个人电脑软件事业的无限痴情。在人类历史上,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把个人的志向和兴趣建立在为社会发展作出某种贡献的基础之上。

以往的成功教育理论往往偏重于强调这些杰出人物以社会发展为己任的一面。实际上离开了个人的志趣,就不会有杰出人物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杰出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个人。杰出人物志趣的建立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他的自我教育。杰出人物往往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人。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们特有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是分不开的。

个人志趣就是造就杰出人才的DNA。如何培养个人志趣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有个人志趣和个人奋斗,就无法造就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个人志趣的培养主要是把个人兴趣与造福于人类的志向紧密结合起来。每个人都会有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爱好。如何利用这种个人兴趣发展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志向需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引导。亚当?斯密认为,每个自私自利的经济人为了个人利益所做的满足市场需要的各种努力都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每个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个人兴趣的有目的的活动也会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力量。

培养个人志趣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树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理想和志向。个人不喜好、不乐意、不开心的事项不可能成为乐之不疲的事业。没有远大目标的兴趣和偏好也不能成为持久奋斗的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事业参与人产生对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兴趣和爱好。志趣的培养需要一种持续不断地激发人们奋斗精神的激励机制。如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可以激励各种赛事的运动员不断训练以取得良好成绩一样,人类的各项事业都需要通过竞赛机制激励人们形成系统志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
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文化自我的比较研究
【打卡】教师招考每日一练(4.11)
许多古代杰出人物多出自孤儿寡母式的教育
钟焦平:成功的标准不只是“杰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