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分析:教师眼中的中国家长

http://edu.QQ.com  来源:腾讯教育   张静

现在的一代,其实很优秀,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比过去的孩子懂的更多,见识也更广,可是不可否认,他们是有问题的一代;他们很聪明,和上一代孩子相比,他们机智多变,不再呆板笨拙,可他们却缺乏自信勇敢;他们考试的分数越来越高,他们的身体与心理日愈呈现亚健康状态。自私、暴力、脆弱、早恋、轻生、漠视生命等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眼前。

孩子成长的问题,现象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我们国家多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最原始的动物式,勤勤恳恳捕获食物给小动物,却很少顾及他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从大量的家庭教育案例中,从与家长点滴的接触中,不难发现,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憾与盲点,现在的家长培养了一个个问题孩子。

过度保护何时休?

案例一:A同学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人也很聪明,自该生入学以来,我就发现其家长过分的保护和紧张孩子,生怕小A有一点意外。冬天,家长把从头到脚捂的严严实实的小A送到班门口,再亲自为其摘下帽子、手套,脱下棉衣,叮嘱小A下课不要出去活动,避免冻着感冒;夏天,小A的奶奶都会按照小A父母的要求,课间来送饮料和水,说是不放心学校的引水卫生。过度的保护并没有要小A身体强壮,反而从小体弱多病,十天一感冒,一月一发烧。小A在这种过度的保护下,性格越来越内向,随之表现出来的是不合群现象。

分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健康的过度保护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也造成孩子心理发展的缺陷,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和独立性,优柔寡断,行为幼稚,大多存在沟通障碍,无法与他人协作甚至无法和睦相处,往往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关爱,缺乏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容易形成报复心,且易产生攻击性暴力行为。

 

养而不教,放任自流

案例二:B同学是个典型的多重问题集一身的孩子。他的父亲开私矿,属于暴富一行,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富裕,人的劣根性和禁不起诱惑使他包二奶,找情夫,和小B母亲也离了婚。小B母亲出于怨恨对小B不闻不问,小B和他奶奶一起生活,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照顾,他父亲每次见他都会甩给小B一叠钞票,小B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逃学,打架,泡歌厅,整天和一群同龄的问题孩子混在一起。

分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国的父母走极端,不是过度溺爱,就是放任自流。经济水平高了,生活节奏快了,父母对子女教育到冷漠了,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庭破裂,对子女造成身心创伤。这种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孩子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误入歧途,为其走上邪路制造了条件,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由散漫,厌学,感情用事,也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当父母一旦觉得有所愧疚,就易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岂不知这种行为更加速了孩子滑到邪路上去。“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可怜的是孩子。

不懂尊重,不会沟通

案例:C是我校某老师的儿子,该老师常常在办公室长叹:“现在的孩子真难管,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起冲突。”最重要的是儿子拒绝和他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小C上初二,正是青春期萌动的时候,又怕其早恋影响学习,该老师经过几次暗地盯梢,发现小C和一女孩子放学后一起回家,有说有笑,状态亲密,大怒,冲过去劈头盖脸训斥了一翻,小C在女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就顶了嘴,该老师顺手给了小C一巴掌,就这一巴掌,小C离家出走,在外游荡半个月之久才找回来。可父子间的关系岂是这半个月能弥补回来的?

分析: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最良好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在事事仰仗父母,从小受父母狭窄观念的言传身教,孩子过分相信和依赖父母的行为。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方式,对子女从小的教育并不是很科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很多观念上打破了父母以往的说法,神秘与盲从不再存在,再加上青春期的到来,这个年龄的孩子属于身已成,心未熟,家庭缺少交流的范围,多数是因为不尊重孩子,家长放不下架子,孩子的心理话得不到释放,上网,早恋,孩子们以另类的方式寻找倾诉的渠道。而家长看到孩子和异性交往过度紧张,采用极端手段干涉是极不科学的,只会要亲子关系更加僵化,造成难以弥补的裂痕。

唠叨与严厉,精神上的伤害

案例四:D是我班一聪明捣蛋的男生,有次不完成作业,我还没问什么原因,他就吓的尿了一裤子。为此,我找家长了解情况,原来是小D小时候调皮捣蛋损坏了邻居家的东西,被人抓住,小D爸爸狠狠地揍了他一次,小D妈妈还在一边责骂,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小D一犯错,就会吓的尿裤子。

分析:这种类型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必须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将对其满腔的爱化为无节制的严厉,孩子稍有出格,不问青红皂白便大打出手,长此以往,使孩子胆小怕事,精神高度紧张。国际论坛的调查数据显示,609%的孩子在家挨过打,84%的孩子在家挨过骂,惊人的数据表明儿童遭遇父母打骂是普遍性的。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性格表现为严重缺乏自信,家长的打骂还滋长了孩子的暴力倾向,致使孩子人格扭曲,身体心理受到伤害。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家长应该学会接纳和宽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期望高而责任低,把教育推向了学校和老师

案例五:在校住宿生小E,他的父母都在外地经商,家长从来不关心他学习上的事情,这位同学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不理想,性格孤僻等。班主任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家长,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家长却说,我儿子到你们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是你们老师没教好。年终期末考试,3门不及格,被回家过年的家长责罚,小E想不开自杀了,事故后,小E父母竟然以老师没教好孩子向学校要经济赔偿。

分析:现在不少学生家长无暇顾及子女,而又对子女寄托了很高的希望,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并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家长一般只满足学生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过早的背上了精神的包袱。不堪重负之下,极易造成轻生。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应是基础。

http://edu.qq.com/a/20060227/000126_4.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三个家庭教育案例引起的教育思考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光明日报社《教育家》刊登安柏文章:家庭教育失范,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
4张家庭教育表,点醒无数家长——“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