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研究

 

 

——对北京市四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

作者:周 序    来源: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   

    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跟随打工的父母四处漂泊的流动儿童人数急剧上升,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儿童最为集中。他们由于没有流入地户口,无法像当地儿童一样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因此,相当比例的流动儿童只能就读于专门招收他们入学的打工子弟学校。这类学校大多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自然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化环境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得法,且受到经济收入低、居住环境差、流动性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学习。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界对流动儿童学业的关注大都集中在学校教育层面,而忽视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背景给他们的学业成绩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北京市选取4所打工子弟学校,其中朝阳区2所,海淀区1所,丰台区1所,从这4所学校36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94人,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4份,回收问卷181份,回收率为93.30%;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8.40%。调查对象情况见下表:

    表1-1调查对象情况表(单位:人)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海淀区

0

0

0

23

23

45

0

0

0

22

22

朝阳区

0

15

     32

0

47

85

0

14

24

0

38

丰台区

18

19

0

0

37

64

14

13

0

0

27

  

32

61

56

45

194

    2、研究工具

    自编”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22道单项选择题、5道多项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构成。其中:调查家庭经济条件,共4题;调查父母文化程度,共2题;调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共3题;调查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共7题;调查其他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共7题;此外还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籍贯等相关资料的题目,共6题。

    3、数据处理

    对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家庭经济条件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了了解家庭经济条件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笔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年教育投入等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并不随家庭经济收入和教育投入的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见表2-12-2

2-1家庭月经济收入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经济收入(元)

500以下

5011000

10012000

2000以上

语文成绩

79.07

78.23

81.74

77.64

数学成绩

81.66

79.93

82.93

75.95

平均成绩

80.36

79.08

82.33

76.79

    表2-2家庭年教育投入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教育投入(元)

500以下

5011000

10012000

2000以上

语文成绩

78.52

81.30

78.48

81.15

数学成绩

80.25

80.90

79.86

83.33

平均成绩

79.38

81.10

79.17

82.24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见表2-3

2-3家庭经济条件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经济收入

教育投入

语文成绩

0.039

0.06

数学成绩

-0.052

0.03

平均成绩

-0.015

0.05

    2、父母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笔者对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随之升高,见表2-4

    表2-4父亲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父亲文化

 

 

 

 

语文成绩

76.50

78.23

79.11

82.48

86.25

数学成绩

79.07

79.58

79.56

82.99

85.25

平均成绩

77.79

78.90

79.33

82.74

85.75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相应升高,且上升幅度较之父亲更大,见表2-5

    表2-5母亲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母亲文化

 

 

 

 

语文成绩

77.20

78.16

80.42

84.18

89.50

数学成绩

79.24

79.07

81.65

83.77

94.00

平均成绩

78.22

78.62

81.04

83.97

91.75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父亲文化主要和子女的数学成绩相关;而母亲文化则是和子女的语文成绩相关,且相比之下,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母亲文化程度的相关性更大,见表2-6

2-6家庭文化环境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成绩

父亲文化

 

母亲文化

语文成绩

0.087

 

0.215**

数学成绩

0.161*

 

0.126

平均成绩

0.152

 

0.191*

    3、父母期望水平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家长对子女将来职业的期望比较模糊,12.96%的家长表示“未考虑过”,4.32%的家长希望子女将来回乡当农民或者像自己一样在大城市打工,其余82.72%的家长则表示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行。相比之下,家长对子女学历的期望则非常清楚,而且普遍较高,有超过5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大学毕业,近1/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读到研究生以上,而学生的平均学业成绩也随着父母期望水平的上升而提高,见表2-7

    表2-7父母对子女学历的期望水平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相关性检验表明,父母对子女学历的期望水平和他们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对子女职业期望水平和他们的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总体期望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之间仍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见表2-8

    表2-8父母期望水平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注:*P<0.05**P<0.01

    4、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了了解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笔者对父母是否为流动儿童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如专供学习使用的书桌或房间),是否提供课外阅读书籍以及是否积极和学校保持联系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为子女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的那部分流动儿童,其学业成绩较之家中没有专门学习场所的流动儿童稍高,见表2-9

    表2-9专门学习场所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此外,父母为子女提供的家庭藏书量越大,书籍种类越丰富,学生成绩越高,见表2-10

    表2-10家庭藏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父母主动和学校进行沟通联系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随之升高,见表2-11

    表2-11家校联系程度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检验表明,父母是否为子女提供专门的学习环境和子女的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P>0.05);但是否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藏书以便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以及父母与学校联系的积极性程度,和子女的学业成绩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见表2-12

    表2-12父母态度与行为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1、家庭经济条件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可以有多大的投入。虽然曾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匮乏会影响子女的学业表现,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家长缺乏足够的财力让其子女参加那些涉及学业成就的补习、兴趣班及寒暑假的夏(冬)令营活动等”[1]。而流动人口家庭有其特殊的背景:经济收入普遍偏低,除了支付子女上学的各项费用外,一般都无力为孩子支付其他诸如补习、兴趣班之类的教育费用,经济上的差异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和他们的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父母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父母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学习的一种资本,子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长期接受父母的熏陶,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这种熏陶对子女学习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有研究者早已指出:“家长文化水平高,子女身旁好比有了个辅导员,对他们学习、运用和掌握知识自然大有裨益”[2]。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子女平均成绩的相关性较之父亲更加显著,这是因为流动人口家庭中母亲教育子女的时间更多。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流动人口家庭都处于男性打工挣钱,女性持家教子这样一种生活模式当中,做家务和教育子女是很多女性打工者最主要的任务。而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在学校靠老师指导,在家则只能依赖于父母。由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如果母亲的文化水平较高,辅导孩子的学习就会更有效果。因此母亲的文化程度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3、父母期望水平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父母对子女职业的期望水平由于比较模糊,因此和他们的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父母对子女学历的期望水平和子女的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却非常显著。相当比例的打工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存有很高的期望,这并非仅仅是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更是由于他们自己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职业和工作环境都不尽人意,因此“他们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与不足。故他们对子女成长倾注着极大的希望,希望子女将来一定不要走自己的老路。”[3]。有研究者指出:“家长对子女的较高的期望,本身就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它通过子女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使他们或在自觉意识的水平上,或在自发无意识的水平上受到良好的激励”[4]。这种激励长期存在,一方面会使子女产生持久的动力,从而以积极、努力的态度来回应自己的父母,在实践中表现为更加努力地学习;而另一方面,子女会不断地将自己的学习现状同家长的期望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从而自觉地,甚至是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计划,以促进自己的进步。因此,父母对子女学历的期望较高,对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4、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①专门的学习场所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大量研究都曾强调,父母是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供他学习使用的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调查发现,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流动儿童在家中大都需要帮助父母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帮助家长打工挣钱,因此他们的学习任务一般都在学校完成。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家庭更多的是一个栖息的场所而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父母即使为子女提供了专门的学习场所,但它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之间并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因而和子女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②家庭藏书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家庭藏书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是否重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家庭中藏书较为丰富的仅占5%,另有5%的家庭仅藏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书籍,约20%的家庭只有一些供成人消遣的通俗小说或杂志,其余近70%的家庭则基本无藏书可言。广泛的课外阅读离不开丰富的家庭藏书。家庭藏书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决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我国著名学者陈鹤琴早已指出,对小学生而言,家庭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家庭阅读环境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5]。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家庭藏书量过小,种类过少,无疑是对流动儿童广泛阅读需求的一种制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打工者家庭经济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过低,他们无法意识到课外阅读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密切联系,没有为子女提供机会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消极的影响。

    ③家校联系程度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能和学校教育相割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强调。一般来说,重视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家长,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以及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孩子的长处与不足,从而配合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多数打工者而言,打工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平时几乎无法抽出时间和孩子的老师单独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参加学校举行的家长会就成了家校联系最重要而几乎唯一的方式。通过参加家长会,家长可以了解子女所在班级的工作计划与安排,了解子女在全班学生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孩子的各科老师,了解孩子每门功课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交流教育经验,等等。同时,父母参加家长会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情况。笔者所调查的4所打工子弟学校,都无一例外地会在期中和期末召开家长会,但是据校长们反映,每次到会家长人数都不是很多,因此,如何提高家长和学校进行联系的积极性,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建议

    1、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

    有研究者早已明确指出:“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6]。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能力和方法。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大都不高,社会地位很低,这使得他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抱有较高的期望,然而,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打工者“一方面对孩子抱有相当大的希望,尽力为孩子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另一方面,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深感力不从心,常常是束手无策”[7]。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受自身的文化程度限制,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因此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但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学业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流动儿童的父母来说,“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是取得子女家庭教育成功的最明智选择”[8]。一方面,“家长必须认真学习,要有自觉的学习意识”[9],这需要家长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自己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改变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去做的陈旧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主动向老师、优秀家长请教;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支助系统对打工者的教育问题予以更多的支持,探索出一条切合打工者实际的宣传教育渠道。由于家庭藏书以及父母的期望水平和子女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家长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家庭的藏书量和书籍种类,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这不仅对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家长的继续学习,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另外,家长应注意自己对子女的期望不可过高,以免让孩子感到力不从心,一个合适的期望水平,其关键在于“让子女自觉地建立起对自己的期望,使之生发出一种内在的力量”[10],而要把握好适度的期望水平,也依赖于家长本人的素质。

    2、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既然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因此就有必要对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但直到目前为止,各类社会支助系统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工作中,却对流动人口缺乏关注。有资料表明,“全国遍及各地的各类家长学校已有30万所,尤其是城市中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家长教育、培训网络,家长的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但青年流动人口却有许多人被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11],这显然不利于打工者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社会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对流动人口的教育上,更充分地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首先,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应将外来流动人口考虑在内,尤其是流动人口的聚居区,应成立专门负责对中青年流动人口进行教育的机构,并把家庭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工作;其次,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包括打工子弟学校和接收流动儿童入学的公办学校,应针对学生家长定期举行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各类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这支力量的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社就曾在北京市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长期举行家长培训活动,今后类似的工作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改善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更切实的帮助。

    3、政府应提供政策保障

    流动儿童的教育在当前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其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因素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促进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对促进流动儿童的学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部门为流动儿童家长接受教育提供政策的保障。在当今中国,要想通过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只开展几个短期的培训根本无法达到目的,需要有一个长期具体的规划。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目前针对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的做法,制定出符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继续教育方案,使对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有政策的保证,并且可以将专门的职业训练与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播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助于打工者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吸引家长参与,扩大受教育人群;也可以更新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丰富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良好的教育对流动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又与其家庭教育的多方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予以更多的关心,努力帮助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对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切实而不容忽视的帮助。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莹,周晓春.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2]林巧稚,秦牧等.家庭教育顾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3]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王艳红.静心学习[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8][11]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5.

[9]王宝祥.教子有方[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

[10]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http://www.chinafew.com/jjlt/ShowInfo.asp?InfoID=5533&Page=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
给流动儿童教育成长的朗朗晴空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
外部原因分析
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调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