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喀什老城

     

     和田到喀什五百公里,其中一些路段为准高速,路况总体不错。路边大多还是荒漠,但明显感到村镇多了,所见到的人大多为维族。我们中途休息、加油,周围的人好奇地看着我们。在这里,我感到我们才真正是少数民族了。

   每个村镇的街边都很热闹,以卖水果、羊肉、烤馕的居多,很象我们内陆的自由市场。很多朋友一说到和田就想到玉石。我在路边倒是见过几个卖石头的,都是那种原石,一眼看上去和鹅卵石差不多。我们不懂行,没认真看看。

   进入南疆两天了,给我的印象是广袤、荒凉和贫困。和内陆农村相比,这里的条件要差多了,房屋很多还是土坯的。值得欣慰的是,看到很多对口援疆地区为当地居民修建的新房屋,也看到一些新建的开发区,虽然大多数厂房看上去没开工,但毕竟为南疆带去希望。

   下午进入喀什。这座南疆最大、也是我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古称疏勒历史上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民族特色非常浓厚,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的美誉。

   放下行李出去转转,新城区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和内陆的城市没多大差别。不同的是周围的人大多穿着民族服装、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来喀什的游客不太多,据说很多旅行社都不安排南疆游,现在到南疆旅行的大多是自驾游客和外国游客。随处可见的武装岗哨、到处是带着红袖标的安全员,连酒店大堂门口都放着防暴盾牌。看到这些情景我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先生总说我胆子小,妹妹也说我太谨慎。其实我也知道,我们面对的不是普遍的危险,而是突发事件。而遇上突发事件的概率和中大奖差不多。

 随着和当地人的交流,顾虑打消了不少。比如我想买几盘新疆民族风格的音乐光盘,店内的维族小老板不太懂汉语,但他主动从顾客中找到一位会些汉话的人当翻译。几个人非常热情,精挑细选,帮我买到满意的光盘。晚上逛夜市,商贩们大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你可随意看看。卖食品的会极力让你尝尝他的东西,并用生硬的汉语说:“尝尝,不买没关系”。另外接触最多的是出租司机,我们在喀什城内活动的几天,都是打的出行。司机中不管是否会汉话,交流起来都很有意思。特别是不会汉话的,连说带比划,都能顺利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下车后他们都会说“再见!”、“旅行愉快”一类的礼貌用语。其实维族人很热情、大方,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不会有什么不方便。在这样的民族地区,微笑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个微笑、一句“你好”,就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到喀什,最吸引我的就是老城区。人们都说那是喀什的灵魂。置身于老城,犹如置身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中。在那里能看到维族人的过去、现在,也能想象到他们的未来。 喀什的老城分为两处,其中高台民居由于已属危房,不对外开放了,我们只在外围看了一下。高台对面的老城可以进去参观,而且不要门票。老城区内街巷纵横交错,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我们三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入街对面的老城区。

     几乎没有游人,我们在里面随意乱转,没人关注我们,大家各行其事。这样我们反而轻松了。特别是刚进去时,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hello”,我们回身一看,是两个孩子,女孩子大概5岁,男孩3岁的样子,手拉着手,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回应“你好!”姐弟俩也问候“你好!”俩人过街去买馕,可能是早餐吧。我们真后悔包内没带些糖果。


     老城里的民居是允许游客进去游览的,但我们没有轻易进去。之前做功课时得知,观察民居的大门是件有意思的事。若家门前的两扇门都打开,则代表男主人在家;若看到只有单独的一扇门打开,则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而要是看到大门前挂了布帘,则代表现在家中正有客人来访。



在这样的街道上行走,仿佛到了中东的某个小城。


这座也许是清真寺?

 

 看那几扇窗户上的雕刻,很精美。

 

 街边卖牛羊肉的商贩

 

 行走在街上的维族老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城是政府投资进行过改造的,没改造的部分看上去象废墟一样。

     我对于老城改造一直存有矛盾之心。就拿北京的四合院来说吧,不改,门外看着挺好,进去一看,杂乱无章,公用水管和公共厕所,生活实在不方便。改造吧,设施倒是全了,生活也方便了,可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就是少了灵魂吧。

 

 老城内的人们生活状态还不错,电动车居多,也有门前停有小汽车的。



巴扎是集市的意思,坎土曼是一种铁器,维族人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很多这样的铁匠铺,保持着手工制作的工艺。



纯手工打制的各种铁器

 

 这就是坎土曼,作用相当于我们的锹加镐。

 

手工制作的各种陶器



进行房屋改造的年轻人



   老人们在一边看着。我无法知道老人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其实也不用过多评论老城改造的是与非。时代在进步,生活也应该改善。关键在于怎样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好。

看这家的窗户,就知道主人一定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



   这位可是“牛人”,一个人从上海骑车游新疆。闲聊中得知骑行的艰辛,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和他比起来,我们太舒服了。一路上看到不少骑行或徒步的人,真佩服他们。


高台民居前的大桥,看来是新修的,取名“为民桥”。

 

  高台民居,据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约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2万多居民聚居叠住。内部巷道交错密织,没熟悉的人带着,很容易迷路。从外表已看不出那和那是一家。据说开始一家人盖两到三层小楼,后因人口增加,就开始上下左右叠加,最后成了这样。

 


别看破败不堪,每家还都有阳台、露台,用于养花、休闭。



那个冒烟的窗户内应该是厨房。

 


我真看不出他们是怎么上去回家的。



据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还是挺贫困的。



   这样叠加上去的房子看上去可真让人担心,感觉一阵大风都能吹塌。希望改造工程快点开始。


看到人,才看到这座古民居的生机。



这也许是一家人的露台?


 古城门口卖酸奶的孩子

 

     再贫困的孩子也有快乐。这些孩子光着脚,奋力冲上水泥斜坡,然后象滑梯一样滑下,远远就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个小巴郎(维族对男孩子的称谓)的眼神很特别,他可能是生气了,从远处气乎乎的往家走。走到我们跟前,停下脚步看着我们。我一看他光着双脚,觉得很可怜。后来得知,很多维族孩子夏天习惯光着脚。现在条件好些的家庭不会让孩子没鞋穿了。
    这俩个小巴郎非常可爱,隔着街对我大喊“你好!”我笑着回答“你好!”小家伙用生硬的汉语说“一个”,我开始不明白,他们指着我手中的相机,我恍然大悟,问:“你们想照一张吗?”孩子笑着点头。我举起相机,俩个孩子立刻摆好姿势,对着我笑。当我将照好的相片放给他们看时,孩子们开心的大笑着。



     正当我和俩个小巴郎看照片时,旁边一位小姑娘怯生生地小声对我说“一个”,我马上给她照了一张,也放给她看,孩子的笑容今生难忘,快乐而羞涩。看这位小姑娘的眼神,充满了纯真。一边的大人微笑地看着我,对我说“谢谢!”。我要走时,他们不停地说着“再见!再见!”我真的很感动。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有礼貌,也许相机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可惜语言不通,不然问清地址将照片寄给他们。

   有了老城一游的经历,我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第三天晚上又去了老城,去拍高台民居夜景。


比白天看上去更多了一分神秘。

 

   走马观花看喀什老城,时间虽短,但体会很深。这里的维族同胞生活还不算富裕,但随时飘入耳中的那些欢快的民族乐曲,老城内悠然生活的众多百姓,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豪放个性。他们按自己的传统方式生活着,很多东西也许我们不理解,但这就是喀什老城,新疆人文气息最浓厚的地方。



   小插曲:从和田到喀什要路过叶城,看到新修的火车站广场,隔窗用卡片机拍了一张。猛然看到了那座塑像,不会是阿米尔和古兰丹姆吧?因为电影中曾说他们是叶城人。放大一看,果然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拿一朵玫瑰花,送给心爱的姑娘。本想倒回去好好看看,重新拍一张。但几天前叶城刚发生暴力事件,一名特警牺牲。此地局势复杂,我们还是小心为妙,留下一点儿遗憾。


9月6日行程


                                   

 (节日的拥堵让我们游兴全无,好在该看的都看了。我们已顺利到达石家庄,休息两天后返京。在此感谢一个月来关心、支持我们的战友、朋友。新疆行收获很大,我会陆续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介绍给大家。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南疆的风土人情(4组)
2016年7月南疆环行记(一)前记以及喀什一日,穿越老城的前世与今生
喀什噶尔,西域古都里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到喀什去(十日谈)
南疆到底什么样?记我们在喀什与7个当地人之间的故事
去过南疆的人:不去南疆真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