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情关爱的需要
 

乔官中学 朱瑞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

    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

    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理解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四、教学过程

    很高兴我们又一次有机会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家长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准时参加这次家长会,本次探讨的主要话题是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一、首先,对目前家长有些关于亲情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现况分析: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做法上存在的不适当的做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的宠爱孩子,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的事情让步,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长甚至有时候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过分的包容。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有关的案例:

    过分宠爱

    一次我女儿邀请我去观看小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期间目睹了一位家长的所做所为后我深有感触。这位家长对孩子的服务周到到只差替孩子吃东西了:从孩子脱下外套,快抱到怀里,到孩子休息的间隙,一手抱着衣服,一手递上插上管的酸奶,再腾出手递上水果,矿泉水,拿出毛巾擦擦汗……但是孩子并不领情,他觉得好像很没面子,对他妈妈的服务好像很不满意,脾气很大也很不耐烦,最后自己夺过东西就回到自己班级中去了。可以想象这些爱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全身心的透支着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又张大着胃口期待着孩子丰厚的回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加,非常反感家长用照顾小孩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他们很注重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这些家长能否随之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期望值过高或者管教过分严厉

    有一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鑫鑫,初一刚来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得又细又高,脸很白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很可爱,走起路来,挺胸抬头,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英语课上,她的英语表演,大方得体。但一看成绩,让人很是惊讶,倒数前十名,并且开学不久,就极少再看到她的亮点了——完不成作业,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一系列的坏毛病暴露了出来。我找她谈过多次,表面上也很乖巧,听话,但过后依然照旧。并且越来越差,让我觉得她就像我手中的沙子,我抓得越紧,她从我手中漏得越快,让我心中很没底。就赶紧找了她的家长。家长很无奈地讲述了他的教育苦恼:他说:“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五岁的时候,我守在她旁边写作业,她只要一写得不认真,我三下两下就给她撕掉,结果也没管好,我是一工人,和她妈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之余不敢玩,陪她学舞蹈,学音乐……结果越来越差,我早没劲了,家长一脸的沮丧和无奈。我终于知道孩子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根源了。孩子还不知学习为何意义的时候,家长粗暴的做法已让孩子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痛苦,那么在后面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孩子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下是一位学生写的日记发到网上后偶尔被我看到摘录下来,读后感触很深.我们来看一下:

    爸爸妈妈:我不需要你们的理解,只希望你们能不再骂我了!

    爸爸,妈妈:

    我知道这封信你们永远都看不到!妈,你还记得吗 ?我们有时在那看电视,电视上的那些孩子在嬉戏 .我有时就对你说“我的童年都是黑暗的,没快乐”.

    妈,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看见我总是“喜欢”对我发火,骂我.骂着骂着,就一巴掌扇到我的脸上了,为什么?你骂就骂了,还要动不动就打我? 妈,我不知道为什么 你骂我时我都一句话也不说了,你还要骂下去呢?妈,为什么别人的孩子 都是那么的快乐 而我连“快乐”是什么我都不知道 ........ 妈,为什么?为什么?爸,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从小到现在你要用皮带抽我.我是个女孩啊?你怎么这样对我呢 ?我也有自尊!爸,你还记得吗?我2年前跟你坐下来 谈心  而你对我又吵 又骂的 又怕桌子 摔东西的 我只想让你 明白我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你总是听不进去呢 ? 爸,我实在受不了你  对我我这样 爸,为什么我不可以交朋友?我到现在连一个 朋友都没有你总是说,不该相信任何人.爸,你知道吗 ?你的女儿 根本不开心 .爸,你明不明白?爸爸妈妈 ,你们什么时候 静下心来 听我说说我是怎样想的呢?我找过你们谈了多少次了 ? 而你门是怎样 对我呢? 我不在找你们 谈话了 我现在只希望你门能不要在骂我了我烦了, 我累了我活着没意思 什么是“爱” 我不想知道了 我对什么都失望透了                                                     

女儿

                               200562132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在妈妈爸爸面前我听到的是他们不住的责骂,但是在另一面我又看到对我的爱,我的内心很茅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感觉自己患了抑郁症,差一点去自杀,但是,等心情平稳一些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爸爸妈妈之所以这样,是对我爱太深了,他们养了我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我能够幸福吗?可能有时候的方法错了。生为他们的女儿,不能这么自私,是他们给了我生存的权利,我的生命是他们给我的,所以,我要忍,因为,我要报答他们,但是,如果有下辈子,我不想再做你们的女儿,真的不想了,太累!

    上个礼拜我们又吵架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呢?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心好难受!好难受!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爸爸亲热的在一起,我好羡慕!可是你那让人捉莫不定的性格,让我感觉好烦!爸爸,不要让我们之间越走越远好吗?

    妈妈,我欠你的,我知道你生下我时所受爷爷奶奶的气,我知道你的苦,放心,我不会辜负你的,一定不会,我要让爷爷奶奶后悔,一定!

女儿

2005628

以上两种管教方式的初衷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都想把孩子紧紧抓在手里,只不过一种是春风化雨式的,一种是急风暴雨式的。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讲求方法,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也有的家长能够适时地权衡利弊,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恰到好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发展全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学校感到自信,在家里感到幸福。看以下案例:

我的班里有个学生小扬表现很好,有一次她跟我谈心时谈到一件事,让我也想起自己小的时候这类事情好像也似曾发生过.她说:我自我感觉从小就是一个比较敏感也较懂事的人,用我爸爸的话说:比较善解人意。一直以来,我们家吃鱼都是爸爸吃鱼头,我们吃鱼肉,我也真得相信了爸爸爱吃鱼头。有一次,奶奶到我家吃饭,饭桌上有鱼,奶奶刚要吃鱼头,我说:“奶奶,我们家爸爸爱吃鱼头。”奶奶笑了,说:“真是个傻孩子,谁不知道鱼肉好吃啊!你爸爸不是不爱吃而是不舍得吃呐。”我很惊愕,一直自我感觉较懂事的我,竟然如此心安理得地吃了这么多年鱼肉……以后的日子里再吃鱼的时候我也吃起了鱼头,我想真正体会一下爸爸吃鱼头是什么滋味.再后来,我干脆跟爸爸妈妈商量好,谁也不吃鱼头了,给我们家小狗狗吃,因为鱼头太难吃了.妈妈说我懂事了,我很感激爸爸妈妈,我感觉我很幸福.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这种做法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看出,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爱孩子是对的,但是让孩子自主地意识到父母对他的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们更是得到了家长全方位无条件的关爱,当他们把家长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当成一种自然的时候,除了换来的是儿女的冷漠与贪婪外,更得到的是孩子对社会不会以同样方式关爱他们的不满,失去了爱的能力后的自卑。因此,我们要明确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二、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对家长的关爱开始有选择性.

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

但是时间长了,每个孩子熟悉了他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他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并学会跟他们友好相处.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思考,时刻体会孩子的感受.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有多好有多爱,孩子一般都不爱听,效果则适得其反。

2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因人而异.

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别孩子需要特别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女生,性情温和,做事如大家闺秀般,学习踏实上进,成绩优秀。在她14岁时,父母离异,并且父亲在女儿面前说她妈的不好,甚至爷爷奶奶也附和,母亲在女儿面前说她爸窝囊,在外面有人,不要她们了,并叫孩子,去跟父亲一家作对……如此,一来二去,孩子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扭曲的爱,一度想自杀……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家长需要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才觉得自己“我能行”。

 

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

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我相信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能把自己最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孩子们,我也相信我们会端正心态,把握尺度,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作业

1.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请书面写出您读后的体会.

2.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请书面写出孩子有哪些变化.

交作业方式:两周后让孩子将作业带来上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情教育,需要爱的证明
初二“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设计
在大爱谱和谐·亲情互动周活动
儿子生理期的表现,让妈妈很尴尬,但处理方法很得体
老师发了一份家长试卷,很多爸爸看完之后懵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