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如何促进亲子沟通(初中)

 

 

  一、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初中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从年龄发展阶段看,初中生一般属少年期,年龄在13岁——15岁。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的迅速生长时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都在迅速生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的迅速生长,所以他们的动作不够灵活与协调。

  初中生的骨路生长迅速,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的骨骼发展尤为显著,但骨化过程尚未完成,容易弯曲和损伤。初中生的肌肉发育较骨骼的发育慢一些。

  初中生的心脏大小增加很少,而血液循环的路线延长了,因而容易出现头晕和疲劳现象。

  初中生是性开始成熟的时期。女孩一般比男孩性成熟早一两年,女孩从十二三岁起开始进入性的成熟时期。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的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的喉头突出,声音变粗,开始出现胡须;女孩乳腺形成,乳房突起等。生理上的变化影响着心理的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已不像小学生那样天真相处了。

  初中生的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的机能大大增强,已能进行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脑细胞还比较脆弱,故不宜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应注意适当的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要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青年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初中生处于少年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前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家长和成年人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真正趋向成熟。

  (2)闭锁性。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在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着优势,抽象水平越来越高,这是闭锁性认识能力方面的基础。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初中生的心里话有时不愿对长辈说。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边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初中生经历有限,还比较纯真、直率,甚至锋芒毕露。容易对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挚的思想和情感。

  (3)社会性。初中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三之后的学生,选择未来生活的道路,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性。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无论在中学生的学习上或是个性发展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学阶段形成,并获得初步成熟。理想、动机、兴趣、世界观和品德等个体意识倾向性,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社会性的重要方面,是初中生活动的重要动力系统。

  (4)动荡性。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好走另一个“极端”。不良品德往往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初中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初中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喜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很热情,也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二、遵循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接纳孩子心声原则

  1. 表达接纳的态度:

  2. 以身体语言表达接纳:是指经由姿势、手势、面部表情或其他动作来表达

  (二)表达积极倾听原则

  父母要扮演积极倾听的角色,积极的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会因不断的倾诉而逐步分析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进而变得较自主、负责和独立。

  当孩子透露他的心声时,父母要听得出孩子是不是遭遇到困难了。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遭遇到一些困难、失望、挫折与痛苦。解决这些问题若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孩子就会拥有健康的心理,获得更多的力量与信心。

  父母在倾听孩子的说话时,一定要察觉他的问题。孩子要的是父母体会与了解他的感觉,

  (三)运用“我”的信息原则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宜多用“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等语句表达。

  (四)给予适当鼓励原则

  适当地把握“鼓励”的原则,沟通的结果多半是能趋于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导向,使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和谐。鼓励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孩子要有信心:父母应要求孩子有遵守约定的诚意,而且相信他们会去遵守。也就是对孩子要有正面的期望,不要认为他做不到,也不应要求他做到完美。

  2.建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他拿来和其他兄弟姐妹或朋友进行比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子女选择做自己的权利。经常拿来和别人比,尤其是比他表现好的比较,跟当别人面前打他的耳光没什么两样,不仅有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使他容易放弃努力。

  3.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父母都应该鼓励他们。鼓励是在强调过程(努力、行动、前进),而不是在结果(成就、得失、荣耀)。

  4.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潜力上:不要指责孩子的错误,多给他的优点和能力加油,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潜能。每个人不同的特质造就他存在的意义,在他表现不好的项目上给予鼓励,在他表现好的项目上肯定其长处,真诚的告诉他:“你会做得很好!”

  5.接纳孩子犯错的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亲子一同在这过程中学习,检讨出原因并找出可能改进的方法,帮助孩子面对错误而自行修正,而且不忘记对他说:“我们永远在这里给你支持的力量!”

  (五)制定规范原则

  1.制定规范:做父母最大的挑战,便是制定家中的规矩。为维持家中的纪律,很多父母会把它和”惩罚“画上等号,但规范必须是帮助孩子步入成熟和独立的规范,是协助他预防和纠正错误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如何自己下决定,学会自动自发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规范是与孩子平等讨论而建立的协议,因着双方对此协议的尊重和遵守,让孩子学会自我规范,走向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成熟且独立的坦途。

  2.学着改变自己:想受到孩子尊重,先要尊重孩子。制定规范前,要让孩子了解你想解决问题、相互沟通的诚意。父母要真正地尊重他,他才可能对父母产生自发性的尊重。

  三、改善亲子沟通的方法

  在营造和谐家庭,改善亲子关系上,家长应做到:

  1、变管制为尊重

  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尽量少管制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家长的角色应从指导者变为辅助者。

  2、变说教为身教

  说教容易变成教训,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许多初中生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3、变命令为商量

  初中阶段的孩子不再惧于家长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与孩子商量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可以缓和亲子冲突,会有建设性的良好亲子关系。

  4、从台前到幕后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

  5、学会沟通,学做朋友

  家长要学会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长意识。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

  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在一些时候,亲子间的互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父母只要保持平和之心,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在亲情的抚慰下回归。同样,孩子们只要保持对父母的尊重之心,亲情间再激烈的冲突也会化于无形。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生 壮腰工程
家有初中生家长很头疼,只要这六个方面做得好,家庭教育没烦恼
成为学习的优等生,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
这些事,越早知道,越少走弯路:一位初中生妈妈对小学生家长说的心里话
初中亲子沟通难?父母试试这8点, 走进孩子真实内心!
“初二现象”:“初二时,家长为何不理解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