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游戏的特点、意义与策略

亲子游戏的特点、意义与策略(下)

 刘焱

二、在中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发展,既有益于成人,也有益于儿童。在中国倡导亲子游戏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包括与成人、同伴的交往)。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学前项目中国第一阶段的调查报告(1991)指出,中国城乡家庭都很重视幼儿的早期学习。以4岁组为例,为幼儿提供专项学习的家庭占样本家庭的43.55%,这里的专项学习是指教师或家长正式地、经常地提供某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学习项目通常为识汉字,学外语、乐器、体育、书法等。其中最普遍的是识汉字。在4岁组,让孩子识字的家庭占样本家庭的42.46%

IEA第二阶段的调查报告(1995)指出,中国城乡的家长普遍地把读写算、语言表达和自我服务看作是在学前期应得到发展与培养的最重要的技能,而把与成人交往、同伴交往、自我表达与评价等看作是不重要的技能。

家长对于自己同孩子的交往接触虽然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但交往频率最高的活动还是教孩子学数学、音乐,识字和户外活动等。

1995年我们对100名幼儿园教师和200名家长的游戏观念所作的研究表明,游戏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被人们真正认识与接受。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游戏就是学习;游戏不同于学习;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

“游戏就是学习”的含义是:游戏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游戏不同于学习”的含义是:游戏不是学习。“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的含义是:游戏不是学习,因而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调查的结果是,对于第一种观点,教师中只有6人同意。对于第二种观点,教师和家长都没有人同意。对于第三种观点,教师中94人同意,家长中189人同意。

这就涉及到对“学习”的理解。人们习惯地把识字、念书或读写算的技能训练看作是“学习”,而不认为幼儿游戏也是学习。

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形:12岁的孩子在玩玩具,玩具掉在地上了,他(她)要去把玩具捡起来。捡一个掉在地上的东西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孩子首先是蹲下去,用手去够;够不着;站起来,往前走几步,再蹲下去;够不着,再站起来……可能要经过二三次调整才能拿到玩具。这种空间知觉,不是靠成人教会的,而是幼儿在游戏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种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的重要性迄今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的积极交往,掌握社会性交往的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在面临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今天与未来所应当重视的教育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广大家长所认识。

2.家庭教育中的传统影响仍然存在。

中国是一个具有2000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的家庭关系的传统与影响根深蒂固。汉字“父”是手持一支木杖的形状,其象形意义是表示家长教训自己的孩子守规矩。今天,体罚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完全消失。IEA第一阶段(1991)和第二阶段(1995)的调查均表明,体罚仍是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月之内,打过孩子的家长在4岁组达到家长总数的53.41%(IEA,1991)4050%的城乡家长在孩子出现生活违规行为(如不好好吃饭、睡觉)时打孩子;20%左右的城市家长和40%左右的乡村家长在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时打孩子;约20%的城市家长和35%的乡村家长在孩子学习不好时打孩子。家长打孩子的频率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IEA,1995)

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调查研究都表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对于儿宣的认知与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其中又以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改变幼儿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课堂化的现象,把游戏引进家庭,改进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形成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今天在中国家庭内倡导亲子游戏的开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三、在中国家庭内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根据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在中国家庭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

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游戏中不能家长单方面说了算,使游戏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被迫”行为。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处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园家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帮助孩子学会调控情绪的能力!
幼儿园给家长解读《指南》的10个要点!
​亲子游戏教学法”的类型与应用
入园准备应及早开始
[转载]1~3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1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