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下古村,永安溪畔桐江书院文风流淌千年

浙江台州,仙居,山下古村。

距仙居县城22.5 公里,隶属皤滩乡。村与永安溪接界。村域面积1 平方公里左右,始于唐代晚期,村民多为晚唐诗人方干后裔。目前全村有860 多人。山下村古迹众多,有书院、戏台、民居等。村东一带,渊山叠翠,桐水迴波,堪称钟灵毓秀之地,桐江书院就座落在这里。

-桐江书院

从皤滩古镇东出一公里,就是山下村。村北青山如屏,仙居县的母亲河永安溪蜿蜒而过。

据考,山下村村民多为晚唐诗人方干后裔,村落始于唐代晚期。山下村的东边,渊山叠翠,桐水迴波,堪称钟灵毓秀之地。这里有一座名闻遐迩的桐江书院。

桐江书院北望永安溪,南临鉴湖,西南则有道渊山、眠山、赤山。《板桥方氏宗谱》对此有这样描述:“三小山峙立其前,状如鼎足”。可见桐江书院营建者在选址上的独到匠心。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桐江书院,为晚唐著名诗人方干九世孙方斫所创,始建于南宋乾道(1165-1173)年间。

方斫,字宗璞,南宋乾道八年(1172)特科进士。《板桥方氏宗谱》记载,方斫凝聚方氏家族合族的力量创办桐江书院,“旁置义田数十亩,以备四方来学膏火之费,一时文人荟萃。”在南宋的高宗、孝宗时期,方斫誉为“蔚为诸儒领袖”、“东南学者表正之师”,为传播儒学,教育乡间子弟,贡献颇巨。

由于方斫名望甚高,加上桐江书院幽雅宜人,一时间,“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方斫教育有方,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几年下来,门生中人材辈出。在他的众多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要数乐清的王十朋。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状元,先授承事郎,特遣绍兴府签判,成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

《板桥方氏宗谱序》记载:“王龟龄(即王十朋)先生慕声气而来,后登显第,题其院曰:“东南道学世家’。”此匾解放后尚存,可惜失于文革期间。

方斫门生中较著名的还有特科进士仙居方刚、临海张布、天台黄宜等。桐江书院名声大振,一些学界名流也纷至沓来。南宋淳熙九年(1182)一代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在任职台州时,专程到桐江书院拜访了方斫,两人同为道学名家,相见之后,“不胜欢慕”,为“嘉其德”,不仅亲题“桐江书院”匾额,还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到方斫的门下就学,他在《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中写道:“当年韩愈送阿符,城南灯火秋凉初。我今送郎桐江上,柳条拂水春生鱼。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汝若问农事,晓烟春雨劳耕锄。阿爹望汝耀门闾,勉之勉之勤读书。”

在桐江书院,朱熹欣喜满怀,见其西南侧有道渊山、眠山、赤山鼎足而立,又挥毫题写了“鼎山堂”三个大字。朱熹为桐江书院留下的“桐江书院”、“鼎山堂”二处墨宝,其迹犹存。

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桐江书院已经破败不堪,儒生方志道出资并加以重建,以祀方斫。至明清时期,因遭兵火大劫,已倾圮不存。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书院为四合院式结构,主体建筑为前后两座讲堂,雕梁画栋,石柱圆形,粗壮雄伟,其上镌刻有歌颂先贤及书院的对联多副,字迹尚清晰可辨。

桐江书院对于后世的儒士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归宿意义。乾隆年间的张龙圻寻访书院遗址后题《鉴湖映月》诗一首:“满目玻璃夜静时,天心水面两相宜。菱花看向波中落,桂影才从镜里移。鹊结柳梢惊寒蝉,鱼潜萍毯畏垂丝。当年奇迹任人在,景仰先生百代师”。历代书生抱着朝圣者的崇敬之情,寻访已经断垣残壁的书院,抚今思古,追怀往事。

-桐江书院门额

至本世纪初,政府组织重修,历时一年,全面竣工,书院古风依然。一座石牌坊巍然屹立,上刻“东南道学世家”六字,沿田间石板路往前,题额豁然入目。穿过牌坊便是“状元桥”,一弯石拱小桥,横卧于清碧的桐江之上,两岸垂柳披拂。走过一条宽敞的块石路,但见两棵古老的苦槠树浓荫蔽日,掩映着古朴的书院。

桐江书院灰墙黑瓦,质朴中显出几分庄重。走进大门是两座讲堂,分别为鼎山堂和大成殿,两厢分别有先贤堂和藏书阁,后天井设一惜纸炉。驻足观览,满院清雅温馨的书卷之气仿佛扑面而来。

桐江书院是仙居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人称“永安溪流域的文化摇篮”,在浙东南的文化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桐江书院西侧的山下村古戏台、古宅似乎浸润了书院的高雅气息,颇具文化品味。

-山下村戏台

山下村的露天古戏台,建于清道光庚寅(1830)腊月,木结构。该戏台北临潺缓清澈的穿村小河。当地老人及族谱,称皆为“鉴湖”。前依浓荫蔽日,横斜旁逸的古樟,古樟旁有一小石桥横卧于鉴湖上,小石桥东端紧邻道济古庙。古戏台南侧为“前透里”古宅,古戏台东面30米处及古戏台后台戏房南侧,皆为穿堂,东穿堂凌空建于鉴湖之上,门楼上镶嵌一石匾,上刻“鉴湖遗迹”四字,字形优美,刻工精致。据当地老人言,此穿堂为旧时仙居通往金华必经之路,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古戏台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之致。旧时,逢节日,多演社戏,以娱村民及来往行人,热闹至极。

古戏台台面大体呈正方形,每边宽约6米,四根石柱上方下圆,顶部飞檐挑角,古色古香,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后面石台柱上及后台板壁上,分别镌刻“顷刻时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旁刻小字“里人翁才寿、楼德林合敬”、“雅调新声歌大有,清音妙舞庆升平”等两副楹联。后台有可供上下出入的小木门,两门上端分别镌刻“金声”、“玉振”四字,即钟声起音,意为出场,玉振为玉磬声收尾,意为进场,就在这一出一进之中,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故事。

-道渊居台门

-道渊居

-道渊居古宅

紧挨桐江书院的道渊庄古宅为清同治年间学士方立诚所建。古宅正门朝南,正门上方的石匾上镌刻“秀挹桐江”四字,字体优美,气势雄伟。正门对面,有一堵长30米、高五米的圈内式照壁,左右为东西走向的圆拱门,古宅檐头飞檐六翼挑角,气势恢宏。古宅由南往北共有三透,纵深60米左右,中透与尾透各立影墙蔽护。各大天井左右各一道角门,由此,形成正门三道,尾门二道,角门四道,共计九条公用道进出。整座宅院前后相通,四面围合,共有30多间房子,廊檐过道尤显宽敞,足有二米多宽,前后的两个厅堂,均以木栲条构成圈栏门,木工精细,造型美观。檐下雕梁画栋,各种雕饰图案造型十分优美。古宅门窗皆雕刻各种花卉鸟兽,刻工细腻,形象生动。围墙上绘有花鸟壁画,笔法细致。

-道渊居古宅外墙

站在古宅前,古樟浓荫,高高的古宅檐头映衬着蓝天,古戏台静静地伫立着,不远处的桐江书院,游人熙熙攘攘。如今走进书院,不再是汲取一份知识,而是感受八百余年积淀下来的的那一份沉甸甸的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山水画小城,风光里,有你熟悉的江湖故事,跟着影视剧 打卡仙居江湖!
武汉跟前即将收费的古村!不去白不去,去了不白去!
江西上饶最美15大村落,前临绿水后靠青山,传统文化底蕴厚重
江畔古村入列首批赣商古村
刘伯温设计的这个古村,几百年来怪事连连,至今科学无法解释
走进赣地那些不为人知的古村落(组图)-  莲花古镇——广昌驿前古村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