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名五礼记碑  朱熹写经碑

      大名府的如雷贯耳,最早还是受教于施耐庵先生,“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是他那部朗朗上口的《水浒传》,让我知道了大名府这个地方。

   大名府在北宋时是陪都,是“四京”之一的北京,地位相当了得。最后怎么就沦落如草芥了不清楚。这次来大名看碑,听了文管所长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明初发大水,大名城东西两边的卫河、漳河双双决口,全城皆被夷为平地,自那以后,大名城再未重建,自此偃旗息鼓泯然众人。

 


    大名石刻博物馆在县城东北郊的一条县道上,很不显眼,门票10元凭年票无限次免票游览

   来的人不多,似乎也不要票,反倒是我们,进门就给人家亮年票,结果还劳烦人家登记,显得有点儿多事。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因碑文系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所作的《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国6。

   “碑通体高12.34米,宽3.04米,厚1.08米,重140.3吨,是中国目前第一大古碑。”

 


    这碑也是一碑二用。原碑立于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是唐文宗为表彰魏博节度使何进滔而下诏树立的德政碑,由柳公权撰文并书丹,司马元度篆额。

   北宋大观二年,宋徽宗下诏置仪礼局修编五礼新仪,将“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作为一代之制,并书《五礼新议》,诏令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否则论罪。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大名知府梁子美奉诏立碑,竟然图现成,直接磨掉这通唐碑的碑文,新凿刻《五礼新议》于其上,一代名碑毁于一旦。

 


    碑冠正面透雕二龙戏珠,两侧八龙环绕,雕刻雄浑大气,应为唐代原作。

 




   魏博节度史又称天雄节度使,唐时设置,辖魏、博、相、贝、卫、澶六州,为河朔三镇之一,唐末至五代割据河北,拥兵自重,忤逆之心。惟何进滔任上,对上逢迎谦恭贡赋不断,对下保境安民甚得人心。但即便如此,这座大碑也已逾制,只不过适逢唐末乱世,朝廷自身难顾,也就没心思计较罢了。



    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卫二河洪水决堤,大碑扑倒淤于土下。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大名知府顾玉柱挖掘古碑,挖出断碑九截,置于新土之上,但赑屃仍未起出。1987年,文保部门组织力量挖出赑屃,并将散落在双台村的断碑残块一并移至现址,后耗时半年,予以修补加固后,于1989年5月重新竖起。

 


    碑身石灰岩质,碑文全已漫漶不清,包括传说中碑身侧面残留的柳公权真迹,亦了无痕迹,除碑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两行八字,全碑再无可看之字了。

 




    馆里存放陈列着从各处收集上来的众多石刻,林林总总什么都有。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朱熹写经碑。

 



 

    朱熹写经碑,亦称“朱子太极石刻”,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时朱熹自福建崇安至潭州(今湖南长沙)面会张栻,两位理学大师由此展开了著名的“朱张会讲”,朱熹墨宝即留于此间。

   原碑由蔡元定刻,立于潭州府,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毁。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将其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山墙上,1986年迁至石刻馆。

    出于保护考虑,朱熹刻经碑已罩上玻璃,拍照十分不易。不过石刻馆另外又刻制了一通新的,任你怎么拍也能拍清楚,不错!

 

(121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辅客带你看古迹——现存最大“五礼记碑”高高矗立在河北大名府
大名石刻博物馆访碑记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纪泰山铭》
宋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游记
中国的名胜古迹大全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