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焦虑的表现
1.昼夜惊恐焦虑
如突然产生的惊恐、表情固定、大汗淋漓、出现视幻觉、方向辨不清。例如:刚醒时产生错觉、睡意朦胧时出现幻觉、做噩梦。从沉睡进入半睡状态,这种惊恐与以下因素有关,如:父母间的冲突、来自父母的压力、母亲有恐怖或焦虑、家庭成员有精神病理问题、精神创伤等。
2.以分离性焦虑障碍为主的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只对环境变化担忧、恐惧和过度反应。儿童受到骚扰后情绪难以平静,过分担心、退缩、犹豫,并引起广泛的焦虑,常做噩梦。并伴有躯体功能失调,如怕陌生环境、害怕动物、怕上学等。分离焦虑和普通的社会焦虑障碍,是儿童焦虑症中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儿童和父母分离的综合症。儿童常因交流的内容引起,常常涉及走失、怕坏人入室等。因而不让父母离开,要求父母陪睡,或开着灯睡觉。因此当父母或抚养人离开时,便会产生问题。不能独自入寝,不能独自在外玩耍。要和父母或扶养人在一起,而拒绝上幼儿园、上学等。如果硬将他们分开,就会出现焦虑。还可伴有躯体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睡眠障碍等。其原因可能是现存的或已往发生的,也可能是对今后的担忧,如父母疾病、死亡或意外事件发生等。此障碍发病于儿童期,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最早一般在8个月时出现,在12个月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失。在儿童后期,再次出现时,表现更为强烈,一般在儿童经历某种应激后发生。分离性焦虑近些年渐受被关注,也较常见。在一般儿童人口中,约占3.5~5.1%,在青春期和少年中为0.7~4.1%。女童明显多见,童、男童患病比率约为3:1。一般而言,发生在18岁以前(青春期阶段),也可以持续到18岁以后,患有此障碍的成人拒绝从儿时的家中搬出。如果建立了家庭,与配偶分离时,会表现出分离性焦虑。
3.疑病焦虑
孩子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担心自己未来会得病而感到焦虑。
(三)病因
病因有如下五点:
第一,由于家庭内缺乏父母形象,导致儿童与缺失的一方父亲或母亲居住。
第二,寻求关注用以获得家庭的关注和赞同。
第三,将自己置于孙子地位,以避免来自外界的威胁和压力。
第四,对自卑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学习失败进行弥补。
第五,为了摆脱弥漫性的焦虑,选择一种特定的病态形式,如腹痛、头痛,以获得治疗。家庭、保姆、孩子本身的问题,都能成为疑病产生根源。母亲的疑病倾向会感染儿童,尤其是母亲把照顾重病的孩子,作为母子关系的主要基础时,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他的病人。涉及家庭病理结构,焦虑可能反映一定的器质性素质。有的曾经有受惊吓的体验,有的则受焦虑父母的耳濡目染,有的根源于家庭关系中的不安全,有的来源于心理内部的思维过程。
(四)治疗
1.抗焦虑治疗
学龄前儿童一般用抗焦虑药,对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有良好效果,同时还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但须注意用药指征为:确定存在显著症状的患儿,在经过环境调整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患儿。分离性焦虑宜在环境调整、心理治疗的同时用药。
2.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是通过询问家长或与患儿交谈,观察并建立信任关系,充分接纳、尊重、理解,同情患儿的所有表现。劝导、鼓励、保证,以减少患儿的怀疑、恐怖、焦虑、紧张不安。
认知行为治疗是以“刺激,反映”的学习过程来解释行为,并可实行朝预期的方向改变,或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为。家庭治疗是将患儿和家庭其他成员共同作为治疗的对象。另外,家庭成员的关系、养育态度及家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治疗的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童情绪障碍及治疗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及恐怖症-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荐读】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童年情绪障碍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
了解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障碍,让孩子远离心理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