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分清“惩罚”与“体罚”的界限!

家长:请分清“惩罚”与“体罚”的界限!

教师之间的因为惩罚学生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九月份一位小学老师,发现五年级的男生给同班女生递纸条,纸条内容涉及下流语言,老师对该学生处以用教鞭打手心的处罚,并通知家长要加强教育。结果,家长对老师百般不满,并说要投诉,要求学校处理该老师。上周又发生湖南株洲的一个派出所副所长,因儿子迟到被老师罚站几分钟,一怒之下,开着警车将老师带到派出所,将老师拘押在审讯室达7小时之久。

两位老师对学生所做的惩罚,均属于正常的教育处罚,其目的是为了教育违纪的学生,并且惩罚程度适中,并无不妥。但在家长看来,心理却愤愤不平,甚至不惜动用公权力去发泄心头不满,我以为,主要在于各自对教师的处罚行为的理解不同。我以为,主要的分歧在于,家长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所有的批评和责罚都属于“体罚”,看不得自己的孩子被批评,被处罚。认为孩子处罚后,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确立,担心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从而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这样的状况下,家长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想要阻止老师和学校对自己孩子的一丁点儿责罚。于是,就认为官威高于顶,人情大于天,开始晒官谱,抖官威,各种丑态就纷纷登场了。

首先,请分清“体罚”与“惩罚”的内涵。小编特意百度了一下这两个词。“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成年人(如父母或老师)对小孩(子女或学生)身体使用的惩罚,可表现为各式殴打,罚站罚跪等。“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由此看来,“体罚”和“惩罚”之间是有区别的。“体罚”更多是外力给人造成疼痛、痛楚,“体罚”则纯属于粗暴地殴打,侮辱,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成长不利;“惩罚”就是一种惩戒,轻微的,不会带来身体痛楚的处理方式。罚站,打手心,不会带来身心的伤害,仅仅是一种责罚,而不是体罚。所以,家长不必惊恐。

其次,家长应知晓宠溺子女的后果。在家长和老师呵护、表扬下长大的孩子,如温室的花朵一般,忍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一点点不顺耳的忠告,稍不如意,就离家出走,自伤,自残,自杀。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老师只有战战兢兢地百般呵护,唯恐不周,会发生噩梦般的结局。过度保护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部分“巨婴”,脆弱的灵魂,玻璃的心。这样的孩子永远不能断奶,心理和社会成熟永远跟不上生理的发育,将会成为社会的严重包袱,甚至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的境地,成为“废品”、“危险的敌人”。

最后,家长应明白教师“惩罚”学生的目的。学校是最宽容、平和地简单惩处,目的是为了孩子懂规矩,明是非,晓对错,学会自觉遵守纪律。所以,

老师惩罚孩子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原则,不会要害学生。包括我们上面所说的,打了孩子手心的那位老师,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让这个学生成为未来流氓罪的犯罪分子。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过于担心。

    有鉴于此,请学生家长不必过于庸人自扰,老师们会掌握一定分寸,在适度的范围内“惩罚”违纪的学生,而不是“体罚”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打不骂,惩罚熊孩子的几个好方法
教师用课本打学生实不该,但家长对教师苦苦相逼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罚站多久是体罚?
如果学校把班级分成戒尺班、罚站罚跑班、只管上课放任不管班,你会把小孩送到哪个班?为什么?
教育上不准体罚学生,但可以惩罚,如何界定体罚与惩罚?惩罚方式有哪些?
解读教师行为(3):操场罚站爱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