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团化办学效用如何保证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先后出现了职业教育集团、民办教育集团和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呈现出多种性质教育集团并存办学的局面。尤其是当下,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化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其实,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变革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基础教育体现兼顾公平和质量价值取向的有效教育改革形式;是基础教育积极践行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在办学模式方面的一种新探索;是基础教育从“效率优先”到“更顾公平”,从精英主义向平等主义立场转变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选择性需求日趋强烈所应该采取的必然举措。它对于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教育集团化办学产生更好的效用,我们必须处理好如下的几个关系。

 

整体优化与优势互补

无论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为主的“牵手模式”,还是搭乘名校的“坐电梯模式”,还是一校多区、一校多校的“孵化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而均衡的发展。这种抱团发展的方式必须是整体的效应远远高出部分效应的简单加总,必须是系统的整体优化,而这种优化要以集团学校间相互需要和互利作为前提,在优势与劣势学校单位之间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削峰填谷”与同质化

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区域内的一所名校或者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为龙头,牵动区域内的若干学校,订立共同的教育发展目标,利用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进行运作,以期达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与组织管理模式。但如果牵动的“龙头”主观意愿不强,思想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政府部门的“拉郎配”最终会导致“削峰填谷”现象的出现。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同质化”的现象。集团化办学不是仅让名校连锁办学,而更应是秉持和而不同的态度,使薄弱的学校借助名校先进的办学文化、优质的师资力量、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水平的课程教学质量,来统领、调和其他学校独具特色的积极因素,从而达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软硬兼施”与社会担当

集团化办学很重要的一点是依托名校的“软”环境如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给薄弱校尤其是新学校带来积极的影响。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很多时候是基于历史上资源配置的集中化。从这样的角度讲,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名校应担负历史和社会责任,利用名校品牌的效用,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的发展,实现公共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

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处理好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之间的平衡。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始终遵循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确保教育质量提高,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模方面的扩张行为,保持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避免出现名校优质资源输出后造成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下降的“牛奶稀释”现象。同时,弱校不只是借用名校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含金量,使学校的文化得到优化,制度得到完善,特色得到丰富,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学校的发展“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

 

教育性与行政逻辑

教育集团办学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的推进中由于教育行政力量不仅掌握着教育资源,而且决定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教育集团办学的过程中,也不排除会出现教育行政力量对其的影响,特别是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所谓政绩,把教育集团办学只是看作跟风挂块牌子,实质上依然是各敲各的锣,造成了“涛声依旧”的形式主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转自

http://www.51tyty.com/index.php/portal/article/index/id/1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望城区:再添两所名校 计划明年秋季开学发布时间:2018-06-21 08:57
民办基础教育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小升初将全面取消推优
广州名校开枝散叶!开学上新134所学校,东部力争教育新高地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钟秉林: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