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运河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

 济宁原为济州,治于巨野,普通城镇而已。元代至元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济宁“居运道之中”,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济宁由此步入繁荣之路。 

 



.



.





.

京杭大运河南北纵贯6省市,沿线运河的开凿、疏浚、管理和营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历朝历代的朝廷发挥了母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但其中一个专业的机构进行统筹和实施督理,以及与沿运地方官府的协调、配合,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机构所在地便是运河之都。

 



.



.



.



历史上,自元代开始,运河管理的最高机构就设在济宁,而至清代,更把管理整条京杭运河航运事务的机构设在济宁。因此,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济宁位于大运河中段通水、通航的关键河段上。史籍称济宁为“河渠要害”、“南控江淮,北接京”、“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也就是通常所说“济宁通则全河通,济宁不通全河停”。这一段由于地处运河全线的至高点(城北南旺号称运河“屋脊”,海拔高度为39米),通水困难,水源严重不足,另外其处于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黄河泛滥,泥沙淤运,因此,济宁河段历来是治运的重点。

 



.



.



.



据考,元代在济宁初设开浚大臣,后设都水监、行都水督和总治河防使,其官阶最高为正一品。明代在济宁设总理河道、总督河道、经理河漕、总漕兼河道、巡抚兼河道等,简称总河,均由朝廷钦命署理。清朝派驻济宁的司运机构多袭明治,设总河部院,钦命署理。据雍正《清会典》载:“顺治初,仅设河道总督一人,又称总河,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驻济宁州。”直到雍正七年(1729年),分河道为三: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驻济宁州,称东河,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称北河。其建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罢河停运。河道总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拥有或掌管着自己的军队,并主要依靠军队来实现其总督职能。由此可见,河道总督衙门是一个军政合一的机构。史载,嘉靖二年(1523年),“遣都御史提督河道,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巡抚皆受节制。”足见河道总督衙门的权力之大。

 



.



.



.



.

济宁凭借独特而又重要地理位置,历经元明清三代,朝廷重视,重臣驻节,百官聚集,千军防守,使其发展成为运河全线的政治中心,被称为运河之都。济宁因河兴商,因商兴市,因市而荣。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经明至清,济宁商业已臻鼎盛。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繁荣、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33座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杭大运河沿岸这么多的城市,到底哪个是真正的运河之都?是济宁吗?
运河城市 | 倚水而兴,儒运交汇“运河之都”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
林则徐力除河弊“栗大王”以砖代埽
运河码头的前世今生
揭秘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宝藏青华洞碑力证河道总督衙门在济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