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福清--瑞云塔、瑞岩造像石刻、龙江桥


鱼和先生此次粤闽行至福清,计划中要访四处名胜,这四处也是1981年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词条分类福清县的全部名胜,分别是龙江桥、黄蘖山万福寺、瑞云塔和瑞岩。除了黄蘖山万福寺外,其他顺利成行。关于黄蘖山万福寺,鱼将《中国名胜词典》词条介绍简写如下:黄蘖山万福寺始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明中叶毁于兵乱。崇祯十年(1637年)僧隐元重建,规模宏大。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僧隐元应日本长崎的崇福、兴福诸寺住持邀请东渡日本,并在日本东京建“黄蘖山万福寺”,此地后来成为日本佛教“黄蘖宗”发源地。现建筑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陆续重建,只有法堂一座为明代遗存。当鱼2019年3月14号穿街走巷,在导航的指引下赶到目的地,惊呆了:废墟一片!!!一番询问得知,寺院在翻建!巧的很,随后的瑞云塔观瞻中,适逢有关领导来视察,鱼和先生有幸结识其中的一位福清文保伙伴,他解释道,八十年代重建的万福寺建筑一是年久失修,二是现有的黄蘖山万福寺已不适合海丝发展战略,新建的寺院以日本佛教“黄蘖宗”祖庭为规划,三是此次重建恩主为玻璃大王福清人曹德旺…… 
瑞云塔,是一座花岗岩石塔,塔身修长,外形秀丽。塔八角七层,仿木构阁楼式。塔身从须弥座到顶层,内外遍布浮雕图案。动物、花卉、武士、比丘、罗汉、菩萨、力士、佛像林林总总百幅之多。

 各层的八角檐端骑坐一尊镇塔将军,俯视下界。塔一层入口处的两尊高大守门神,全副戎装审视来访者。

瑞云塔由明万历、天启年间福清籍内阁首辅叶向高之子尚宝司司丞叶成学与福清知县凌汉翀募捐七千余两黄金而建,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目的是为了“补龙江地势之旷”,“点缀融城风景之不足”。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据《福清县志》记载,建塔用的优质花岗石采自龙江入海口的网山,以舟载而至,建塔时先逐层垒土,随着塔层的升高,土坡不断延伸,最后竟至距塔五里之遥的里尾村,竣工后再挖去积土,数百名工匠前后耗时十年,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才告竣工(叶成学英年早逝,于塔成前的万历四十二年去世,年仅36岁)。传说卜基之日,天空突变,由阴转晴,有五色云彩自城西的太保山方向飘来,覆于塔上,烂漫辉映,万众欢腾,因而得名“瑞云塔”,与塔同时完工的还有横跨龙江两岸的龙首桥(也叫利桥),故塔亦名“利桥塔”。叶向高闻讯后作《福清县新建桥塔记》,盛赞儿子的胆识与能力。(摘自古建中国网的《南天一柱阜立江头福清瑞云塔》一文,鱼有校改。)
 瑞云塔史有“南天玉柱”之誉,是福清的乡关标志。它还是龙江的航标,所有从海口来的船只,到了这个江段都能看见瑞云塔,开船的人心里就有数,要过桥了,行驶应该小心。1965年,瑞云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新浪博友老猫侠yz相关博文) 

瑞云塔用花岗石砌建,高34.6米,七层八角,外形仿木构楼阁式。底座为单层八角须陀座,高1.75米,边宽3米,周长24米,各面上枭浮雕仰莲绽放,下枭浮雕云浪翻腾,束腰石浮雕麒麟、玉兔、芝鹿、天马行空、狮子戏珠、梅雀迎春等图饰。整个塔身立面纤巧,造型均衡,雕工精雅,全塔结构牢实,粗细安排极为合理,各部衔接缝微小,方位准确,近观远视,靡不合宜,有“闽中众塔之王”、“江南第一塔”的美誉。(摘自古建中国网的《南天一柱阜立江头福清瑞云塔》一文)



塔的第一层在北面开门,塔门额竖匾上阴刻“凌霄玉柱”四字,其余七面设佛龛。第二层到第六层两面开门,六面设佛龛。第七层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塔内为八角空心室,各层转角倚柱成海棠状,并有曲尺形登临石阶。柱顶斗拱二层,叠涩出层檐,檐面浮雕瓦拢,顶为葫芦塔刹。塔身内外共有各种大小浮雕和镂雕400多幅,内容丰富多彩,有武士、比丘、罗汉、菩萨、力士、佛像等浮雕和佛教故事图案,还刻有花卉、龙、麒麟、狮子、鹿、凤凰、奔马、兔、猴、鹤等飞禽走兽浮雕,大小不一,千姿百态,最大的高达1.5米,最小的只有0.2米。每层塔门左右均立有两尊精雕细琢的武士,共二十六尊,现仅存十二尊,其中,塔的第一层人口处两尊守门神最为高大,披坚执锐,奋髯怒目,威武雄壮。更为别致的是,每层八角檐端各坐镇一尊镇塔将军,共56尊,大小、披样、神情都相似,端庄肃穆,俯视下界,平添了几分神秘气氛。(摘自古建中国网的《南天一柱阜立江头福清瑞云塔》一文,鱼有校改。)

囿于篇幅,鱼仅将自认为精美特出者上传本文中。











位于瑞云塔旁边的利桥,资料记载原先不叫“利桥”,而叫“龙首桥”,也不是在现在这个地方,而在原来的县衙(今市委、市政府大院)大门正对面的龙江上。龙首桥建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比海口龙江桥还早建86年。明万历初年,县令凌汉翀决定向民间筹资重修龙首桥。融城父老知道了这件事,便请叶向高的公子叶成学向县令建议,把龙首桥移到东面一、二百米处小孤山(今瑞云塔所在的小土坡)下重建,改名“利桥”。1980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改造,成为现在有石栏杆的水泥桥。1987年11月被列为县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新浪博友老猫侠yz相关博文)













此处为塔七层石室,上有窄自一人通行开窗,尽头为一椭圆形孔窗,想必这里可以翻身出塔。四周毫无保护,鱼胆子再大也没敢尝试。













从瑞云塔开车到瑞岩不到十公里路程,导航提示到了,鱼却没找到入口。原来新修了景区入口和附近配套建筑设施,并易名为弥勒岩风景区。

瑞岩分前后岩。前岩辟自北宋,岩上有瑞岩寺,寺西有巨制弥勒造像。后岩明清辟。前后岩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百方。

这对绣球石狮威武不足,喜庆有余。

瑞岩弥勒佛造像,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国保单位。国保碑介绍该造像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开始开凿,明洪武元年(1368年)竣工。为福建省最大的佛教造像,被誉为“江南第一佛”。
明《瑞岩山志》、清《海口特志》、民国《继海口志》等记载,戚继光在瑞岩山镌有“穿云洞”、“独醒石”、“瑞岩卅七洞天”等石刻。据专家考证,戚继光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福清平倭寇,四十三年(1564年)撰《福清瑞岩寺新洞碑》,隆庆元年(1567年)镌刻“瑞岩卅七洞天”,说明戚继光在五年内驻于或多次驻于福清瑞岩山一带。戚继光在瑞岩山的摩崖石刻为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也就是瑞岩弥勒造像前立的《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戚继光抗倭遗址》碑的意义所在。(摘自百度,鱼有删减。) 

弥勒岩风景区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距福清市区约10公里。景区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景观,主要有弥勒佛造像、瑞岩寺和摩崖题刻等。主要看点有谢政归来、第一洞天、名山洞府、休休台、穿云洞、白云深处、点将台、半轮、桃花洞口、独醒石、瑞岩卅七洞天等。 (摘自百度)

鱼仔细看图片,发现这尊被称作弥勒像,实际上为布袋和尚造像。他腰腿位置的三身小像,与其说是小沙弥,倒不如说是童子!

从弥勒岩周边的石柱分布和其身侧那通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立的《重建瑞岩弥勒阁记》石碑碑文内容,可以看出这里和泉州清源山的老子像一样,原来不是露天的,是有殿宇的。

弥勒岩左右共有三通石碑,右侧只能看清碑首《总镇王公功德碑记》,碑文涂红,字迹难以辨认。左侧除了前面提到的那通《重建瑞岩弥勒阁记》,还有一通民国年间立的记事碑。网上资料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戚继光游瑞岩山,手书《瑞岩开山记略》,并勒石立碑于弥勒像左侧。鱼未见《瑞岩开山记略》

腰腿间的三尊童子像在这个角度看起来容易些。

从瑞岩寺山门进入景区。

启功先生和赵朴初先生为瑞岩寺亲题的题刻。大殿台阶下一对明代石狮。瑞岩寺现建筑为1996年印尼华侨林绍良捐巨资重建和扩建。

瑞岩寺藏经楼与九仙楼比邻,还真是独特!看来九仙在福建信众颇多。

民国三十四年的瑞岩寺碑额被搁置在瑞岩寺后的山石上。瑞岩寺后还有小昆仑和天章岩等几处石刻。
从瑞岩寺后门出来,有步道导引观摩崖石刻。“休休台”就在这段巨石中。它的周围,满是一些官宦题刻。最著名的就是下图中的那方石刻。

谢政归来”石刻。
第一洞天”石刻。“第一洞天位于瑞岩禅寺边磴道旁,乃瑞岩山第一洞,为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书,瑞岩寺重修蹬道升高,洞被壅塞。


穿云洞、玉虚洞洞洞连环。
进入“白云深处”。
出“白云深处”为香山洞,此处石刻非常密集。

香山洞外有一石佛龛,龛内有一佛二菩萨造像。从两位胁侍菩萨坐骑看是文殊、普贤,由此推断佛为释迦牟尼佛。令人不解的是龛外石壁上有篆文“无量寿佛”,没有落款。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常作为密宗阿弥陀佛的报身。 

无量寿佛常与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并坐。无量寿佛的胁侍菩萨为观音、大势至菩萨,与文殊、普贤一铺的无量寿佛或是阿弥陀佛,鱼头一次见到!

再看这两尊胁侍菩萨文殊、普贤,他们装束是菩萨,但却和佛一样施说法印。他们的装束,让鱼一下子想起余杭瓶窑南山摩崖造像,那里的造像风格就是这样。综合石刻和浮雕风格,鱼推断为这一佛二菩萨为元代造像。

此处摩崖石刻多为记事和赋景。



在香山洞抬望眼,见一覆钵塔立于巨石上。鱼忙与先生寻塔而去。 

此处巨石上有两方石刻醒目。万历戊申龙江归隐元井高一福题刻的《瑞岩十景古诗五律诗五》和万历辛亥岁万历皇帝亲题的《名山洞府》。瑞岩十景赋景诗有四百字之多,分:义鹿冢、烂柯洞、蹲虎石、海天空阔、望关台、归云洞、桃花洞、石佛、海竅(窍)、独醒石十景赋诗。瑞岩十景,今只存半。

名山洞府”石刻,皇帝亲题。这让鱼一下明白为什么莆田南山广化寺的释迦文佛塔塔额有“皇帝万岁为什么仙游九鲤湖九真观后山崖上有石刻“皇帝万年”。

沿蹬道寻找覆钵塔,意外发现“点将台”。如此巨大平整的一巨石,同时能容纳几十人。想必站在上面远眺,景致也会不错。因心中想着覆钵塔,忙沿着蹬道继续前行。行进中石刻不断,鱼发现一北宋年号石刻。

宣和壬寅年为北宋宣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这方石刻是瑞阳前岩最早的一方石刻。 

转过这方元至正二十六年石刻,覆钵塔现入眼帘。

覆钵塔,俗称宝瓶塔,在“独醒石石刻所在巨岩上。塔身镌刻梵文六字真言。“半轮”石刻,镌刻在一类似半圆形的巨岩上,与宝瓶塔对望

 此塔正下方就是瑞岩寺,鱼推测此塔为僧人灵骨塔,以此塔盛灵骨是元代僧人习俗。虽说鱼没找到相关佐证。

半轮石刻所在巨岩为一复合岩体,若干巨石堆垒之上有一石亭,是亭所撑岩体上有浮雕童子拜佛。亭左有描红一半的石刻,乃一赋景诗。

佛背光处有一金色鸟,大鹏金翅鸟?还是妙音鸟?

佛施无畏印。雕刻风格与前面石佛龛的一佛二菩萨接近,但不如那精美,也许是发愿者财力有限。
原路返回,见“佛窟岩宫”,即观音洞。

佛窟岩”石刻在观音洞上方巨石上。观音洞内已经建成了观音殿。
观音洞旁有康熙壬戌年装金记事石刻。

离开观音洞,要钻洞,再钻洞。

钻洞时发现另外一方石刻,嘉定乙卯年,即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

钻来钻去,从桃花洞口出来,这里离游人步蹬道不远。 
 在桃花洞洞口旁有三巨石垒如门扉。

巨石上有秦邦錡的《仙扉欧应昌的《开桃花洞记》。





醉石”和“问童处石刻是瑞岩石刻的余音。再看到的都是新建景点。 

离开瑞岩赶赴龙江桥,古桥所在地为老城街巷狭窄,有意前访者要小心驾驶。

龙江石桥福建省著名石桥,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明清两代重修过,工程直追泉州洛阳桥。

桥北有古民居。有段小插曲,当地人见鱼和先生为外地游客,非常热心介绍石桥和古城,只是他们口音很重,不能完全听懂。

龙江桥是福建现存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宋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省“四大古桥”。

 龙江桥初名螺江桥、永平桥,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议在此造桥,后乡人陆续募款,历时十一年艰难施工,终于在宣和六年(1124年)建成。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里人进士林栗加以续建,将桥头与陆地间的滩涂以引道相连,并取“江南沙合接龙首”之意将其更名为“龙江桥”。其后数百年间,由于洪水、飓风、海潮之故,龙江桥损坏频繁,平均二三十年大修一次。在解放后的维修中,第六、七、二十六孔的木桥面被改为石桥面,但桥身总体维持了原貌,不仅继续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交通作用,而且堪称福建宋代石梁桥的活化石。2013年,龙江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百度,鱼有删减。)

 龙江是福清的母亲河,在此奔流入海,龙江桥,就横卧在这里。因其坐落在海口镇,故又称“海口桥”,是福清现存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桥头立有几块纪念石碑,镌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的400多年间重修过程及历代仁人发起捐修古桥的事迹。(摘自新浪博友老猫侠yz相关博文)

桥北碑刻最多,桥南两石塔旁有一1960年立的《军人陈以兴烈士纪念碑》。





从桥北走到桥南。



桥西南对称有两镇桥石塔。石塔均高约5米,实心,七级六角,出檐深远。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重游福清,下期大福州好风光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清利桥街老照片、新照片、航拍图、未来规划图都在这里了!
关心百姓疾苦 致力家乡公益
福清·福文化:魂牵梦萦瑞云塔!
福建 福清瑞云塔、黄阁崇纶坊
【黄子晞】家乡的瑞云塔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65)瑞云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