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时评] 家长不买减负账只因指挥棒没变

  2月11日,《法制日报》以《家长缘何不买教育减负的账》为题,报道了校外培训持续高热不退,线上课程挤占春节假期的现象。其中,4岁的北京女孩周周在一周内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周一全天英语课;周二、周四线上数学课;周三舞蹈课;周五线上英语课;周六上午绘画课、下午视唱练耳。而且这并非全部。按照周周父母的计划,2019年春暖花开后,要给周周安排一项运动,现在的备选是花滑课程,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堂运动课安排在哪天上?报道中不只报道了周周,还有其他几位孩子的家长都不买教育减负的账。

  2018年,教育部重拳出击,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同时出台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但是,纵观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很显然,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他们照常要上各类培训班,广大家长根本不买教育部门出台的教育减负账。校外培训机构没了,家长就花钱送孩子上在线培训。近日,杭州观成中学家长“年度育儿账单”出炉,调查结果显示,在杭州养育一名初中生,每个家庭的平均支出竟高达88000元。在调查中,家长在初中阶段最大的一笔育儿投入,是培训班,平均每年2.2万元,最高的达每年6.25万元。 

  广大家长不买教育减负的账,我们可以骂一些家长头脑中的教育观念不科学,太过短视,没有顾及到孩子身上的负担和压力之重。但从根本原因上讲,由于评价单一的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始终没有改变,这逼得广大家长长期以来无视“减负令”,不得不继续给孩子加重负担,不惜花费巨资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这导致减负陷入怪圈,越减负,学生负担越重。 

  众所周知,按照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设计,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否考上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一名高中毕业生能否考上大学,或者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是“双一流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最主要是看他们的中考、高考分数,少一分都不行。这就逼得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孩子的中考、高考分数,以便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进而在社会竞争中立足、取胜,安排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补课或者请家教成为普遍选择。因为客观地说,对大多数中等及偏下成绩的学生而言,课外补课的作用比较明显,确实能够提高文化课成绩,并不是花钱做无用功。 

  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广大家长对教育减负买账,不再盲目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除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出台减负政策之外,关键是要改变中考、高考指挥棒,改革对学校、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再用一把尺子去评价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在中考、高考招生录取上,除了看分数之外,还要逐渐引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中考、高考录取中的比重,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相对弱化对中考、高考成绩的追求。这种改革,才是问题的关键。(张立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十二)
教育减负减了谁的负?
国王下令杀蛇,结果毒蛇却增多:为什么减负总是“谁减谁傻”
教育部带来3个“好消息”,中小学生高兴不已,家长们也翘首以盼
学生减负真的可以实现吗?
“减负”之 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