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黟县屏山拱峙

       屏山村古建筑群,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村北有一座连绵的群山,状如屏风。村落枕山而居,俗语说:生活要靠山,这样的村庄正是应合了如此理念。

        屏山村四面围山。北有屏风山是靠山,南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西有双凤山为左右抱山。吉阳水从北向南穿村而过。诚然如风水学所言:“枕山面水,前有照,后有靠,两边小山抱”。徽州村庄的选址堪舆是一种人为的先验性的长期过程,先人在确定这里能够对子孙后代有益之后,方郑重地定居下来,造福长远。

       屏山村村名石。

        村口是一汪大湖,名长宁湖。

        湖边有一块民国十四年立的《长宁湖碑记》,碑中写道:“我族祖德舆公自唐季来居此土也,务农力穑,世德相承,椒衍瓜绵,至明清……”。从这里知道,屏山舒氏家族唐朝末年就定居这里。
        神坛庙寺,也是村庄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的色彩是浓重的,土地庙就在村口必经的路边。

        山影葱茏,树叶婆娑,远山近水,吸引了慕名而来的画客。

       下桥亭横跨吉阳水上,从这里进入村庄。

       下桥是单孔石拱桥,青藤垂挂其上。桥上为三间木凉亭,古朴的黑瓦覆顶。

        屏山村存有几座精美的贴墙牌坊。“御前侍卫”牌坊是其中的一座,本是一座家祠的正门,建于清朝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敕封本村舒琏为“御前侍卫”,并下诏恩荣,赐建家祠。

      “御前侍卫”牌坊,三柱三门三重檐。

        柱头和横坊浅刻各色吉祥图案,浮雕瑞兽。

         栩栩如生。

        明间枋中嵌红色的龙头匾,上书“御前侍卫”。落款为“龙飞雍正丁未年春月舒琏立”。

       “恩荣”匾,表明是奉旨而建。

       贴墙牌坊两侧是八字照壁,屋檐下细致刻画出斗栱和阑额。

        屋檐之上是鳌鱼脊饰。

      “御前侍卫”牌坊后二层正屋已经倒塌,后改建为平房,现为颇有时尚风情的酒吧,低调优雅地乱入宁静的村庄。

        路过“龙章宠锡”牌坊。“龙章宠锡”,就是圣旨恩赐的意思。

        舒光裕堂,是屏山村等级最高的建筑。它由两座祠堂组成,南北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前为建于清代的舒光裕堂,明代舒庆余堂位于一墙之隔的后面。舒光裕堂的门楼色彩斑斓,雕有三百多个菩萨,人称菩萨厅。建于乾隆中期,是舒氏家族的总祠。

       大字匾题:“世科甲第”,上枋刻游街图,下枋浮雕狮子滚绣球。

      “恩荣”匾。

        牌楼两边是八字墙,上有楼檐,墙心浮雕。
       万字纹斜方砖。

       松鹿图。

       松鹤延年。

        本应是福禄寿三星,少了福星。
        禄星。
        绘画似乎更多体现理想中的悠闲生活,读书下棋,饮酒吹乐。画中人物多为留着胡子的老者。如其说是菩萨,不如说是仙人。方柱外的雕像是八仙。
       门厅背立面。

       舒光裕堂为三进两天井布局。前厅即享殿,面阔三间,前后通敞。

        明间较宽,月梁上托两只斗栱,斗栱出两跳,第一跳斗上出斜栱。

       光裕堂横匾显系旧物,在时光中斑驳。

       柱础为瓜棱式样。

       跨四界梁,前接轩梁,用三棵圆木柱。

        明间两侧梁栿上都挂有横匾,一边是台筑怀清,一边是绩著彤廷。台筑怀清”是旌表贞洁的女子,清道光二十九年为叶国乾妻舒氏立。“绩著彤廷”指功绩被显明于宫殿之上。
  享殿主跨四界梁后,是二层围合的寝殿前前楼,每榀梁架用三柱。

       寝殿是口字形平面,二层走马廊结构。

       中间是长条天井,显得幽深。石板地面在四边有排水沟,极为科学。

        月梁之上是元宝陀墩,再上托障日板,细密严谨。

      再上是木勾栏,二层屋檐垂下连体雀替。

       木质苍劲古朴,是醇厚的原色。

        站在寝殿的中间,回望祠堂来处,重重门阙,百柱林立。森严厚重,一种家族的尊严昂然屹立。

       舒光裕堂全景。

        寝殿是光裕堂的高潮和结束,但在光裕堂的后面,紧挨着明代祠堂的高墙门罩,它们轴线一致,本是一脉。明代庆余堂应是更老的滥觞。

         明清之间画出一道界限,左边是明,右边是清。

        天井扁长,门屋后檐为轩梁,两厢为廊道。

       门屋后檐局部用三柱。
       正厅剩下享堂,光阴的流逝如此迅捷,让人心生怀念。
       斗栱出一跳,且无栌斗。

        地面青石,侧面线刻莲花纹,浓烈如酒。

       正厅梁柱用银杏木制成,线条流畅,恢宏大方。

       明间正中悬匾:庆余堂。从字迹笔力来看,都是近年新作。

        圆木柱下,使用石盆柱础和八棱柱础,简洁明快。

       前檐轩梁,月梁之下有斗栱雀替。

       中跨四界梁。

       山墙梁架为穿斗式,柱间有梁川。

       脊檩中间有铁挂钩,是为了挂灯笼之用。

        后墙中间挂两块匾:“声闻于天”、“有仪可象”。
        咸宜堂和光裕堂并列在一条街上,取诸事皆宜百无禁忌之意。始建于明末清初,其时宗族人丁兴旺。祠堂为五分楼,标志着家族显赫的社会地位。

        贴墙牌坊,上檐下嵌“恩荣”匾,字板上书:世科甲第,和光裕堂的字匾相同。世科甲第就是指家族连续三代以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枋间、立柱、方框、雀替内皆有雕刻,在时光的磨洗下积淀沉厚。

        正厅三开间,两侧有夹屋。前檐用方石柱。

        月梁下有雀替。

         月梁上有元宝陀墩。

       元宝上刻瑞禽猛兽、花卉灵芝。

      每榀梁架前檐轩梁,中跨四界梁。

      平梁上施雕花大斗,檩条之间以云纹叉手联系。

       雀替。

        方砖墁地,砖面乱纹。我曾请教过一位徽州当地人,他说这种纹路并非后来产生的裂缝,是从建成时就存在的。这就无法核实了,因为方砖的年龄远比他的寿命要长。

        瓜楞柱础。

        有庆堂,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村中保护最好的一栋民宅。八字门楼,麻石门框,仿木门罩。看起来并无异常之处。

        行过小院,来到二门,依然是朴素的徽州面孔。

        直到行至室内,才感觉有些特别。木构的撑栱雕刻是上色的,梁头的花瓶浮雕也沉浸在红色的氛围中。
         黑粉沥金,人称彩绘世界里的老灵魂。

      有庆堂正厅内阳光充足,四周的木墙隔断都被漆成温暖的颜色,有些刺目。

       月梁上刻着吉庆有余,沥金的卷草纹格外晃眼。

       天井四周是二层走马楼,将世界分割成内外空间。

       月梁、元宝,横披、立撑,皆有沥金彩绘,华美雍容。

       次间窗扇格心是金色的蝙蝠,护板下部刻暗八仙。

       胸板布满各种蝙蝠,寓意幸福来临。

      两厢首层敞开,二层回廊。阳光从屋顶的长方形空间透下散漫的光线,和煦明亮。

        每一条小巷,每一块石板,都是岁月留下的记忆。

        这是屏山村舒桂林宅门头,重檐之间开着漏窗。

        徽州人以儒治心,传统的家族文化形成这里的核心理念。其它宗教相对来说有些疏远,但并不排斥。徽州的佛道庙宇一般位于村落的边缘或远处的山间,这和象征家族意志的祠堂所在的中心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显济庙又称三仙姑庙,供奉西汉丹阳太守舒骏长孙舒珍的三个女儿。相传三女因食用红桃化为三座山峰,母亲悲伤过度,亦化为山峰,与女儿相伴。此事传到朝廷,皇帝敕封三女为“三圣龙女真仙”,赐建庙祭祀。南宋年间,高宗钦书庙额“显济”二字,故又称之显济庙。

        显济庙红墙灰瓦,两山马头墙生起,正面开三座券门。进入门内,是一窄间,两山供奉门神。

       神手执钢鞭,不怒自威。
        月梁布满斜线彩绘。

        门屋后檐元宝。

        行过门屋,来到天井,周围是四合院落。正厅最高,面阔三间,中间棂星门,两侧八字墙壁。


      两厢分别是面阔三间、前有檐廊的徽派瓦屋,供奉地藏王菩萨和观音菩萨。

       两厢配殿。

        正殿供奉“三圣龙女”,前檐柱对联写道:驷马高车汉官仪,三峰拱卫宋帝碑。

       三圣龙女上方还挂着佛像,后金柱间装饰挂落,突出主体。

       因是庙宇,柱跨较大,前檐和中部皆是四界梁。

       蜀柱和脊檩相交处,在平面外施耍头,增强稳定。

        天井虽不大,却顺势挖出池塘,作为放生之用,又可搜集雨水,防止内涝,一举多得。

      高墙深院,马头三叠,青苔间石,远山近村。

        静坐巷陌,时光如沙,古宅风烟,云淡天清。

       水井在古代是生活的重要来源,有井水处有人家。

         屏山村的水井内部有阴阳二眼,当地人称葫芦井,并生发出许多传说故事。其实这种有双眼、三眼,以至多眼的井口在古代很正常,无非是为了方便同时多个打水筒下井打水而不互相碰撞。现代人不再用井,反而少见多怪了。

         每一条静谧的小巷,都有画者坐在那里用心凝望。每一个画者的笔下,都有不同的小巷。

        古村的街巷中象征性的有一座拱门,门头嵌着字匾:屏山拱峙。意即屏山村固若金汤,山环水抱,村人一切安好。每一位满怀疲惫的异乡游子回到故乡,抬头看到熟悉的门楣,下马歇轿,惊呼衷肠,虔诚地步行回家,早已热泪盈眶。

       屏山拱峙,那是先人栉风沐雨择地堪舆的结果,让后人福佑康宁。

        吉阳水边,还有一座大宅,马头墙跌落,瓦檐平缓。中的天井伸出一棵高大馥郁的玉兰树,人称玉兰院。
        也许这棵玉兰树栽种的时间,就是这座老宅兴建的时候。先人望着蓬勃的树苗,冀望这块沃土带给子孙后代无限的兴旺。

        枕河人家,从侧门走青石板可一直到达水边,洗衣淘米浣纱。

        前门正对小桥,河水打门前流过。时光跟流水一样流淌,老宅的墙上布满斑驳的忧伤。

        吉阳水,屏山村的源头活水。

       古宅前经过各方游客,商业随之兴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川讲解词
湘南传统古村落概述
【古道探古】宁海的祠堂建筑与文化
唐模
【徽州】大阜潘祠:江南潘氏守望的圣殿
[原]【2008-3-27记录兰溪社峰的旌节亭和积庆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