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婺源汪口村——沿水而兴

        汪口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隶属于婺源县江湾镇。地处双河交汇处,碧水汪汪,故得名“汪口”。古时这里又称永川,寓意后裔福祉如水绵长,始祖为宋代朝议大夫俞杲在大观三年(1110)迁来,因此这里也是俞姓的聚居地。

        两河交汇处是交通要道,河水粼粼。夏天,游人从这里可以坐竹筏漂流而下,仰望两岸绿树白墙相拥,必是十分惬意。
       平渡堰漂流渡口售票处的院内,长着一对旺盛的桂树,分别是金桂和银桂。
        祠堂就在双河交界的岸边,面迎一汪活水,生生不息,风水殊胜。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在京为官的俞应纶带头回乡捐建。

       山门气势恢宏,为五凤楼式样。

       如意斗栱,雕花梁架,结构精巧。

        面阔五间,明间最宽,尽间最窄,外以清水砖围成八字墙。

       山门前为廊轩,梁底浅刻卷草图案。

       月梁、檩条、弯椽。

        外檐置木栅栏,有人成为棂星门。

        中间为板门,门两侧放一对石鼓。

      山门后檐,顶板为平板,中间施檩条。

       平板木条布置严实。

        石板铺地,木制方柱。

       柱础刻回纹,方墩形状。

        门厅后檐,雕梁画栋。

        字板上题字:生聚教训。颇有卧薪尝胆的警醒之意。字板上方木刻几只大象,应是太平有象之意。字板下方木刻丹凤朝阳。

        门厅后檐次间木雕。

        门厅后檐次间木雕。

         鳌鱼脊饰。

        鳌鱼脊饰。

        回望前院,檐牙交错,飞阁流丹,古意盎然。

        天井后是享堂,两厢廊道。享堂面阔三间,前檐移柱造。两厢施倒爬狮、垂花柱,檐下雕刻精细繁密。

       两厢月梁上立瓜柱,柱头施斗栱,檐板刻房屋建筑、桥梁树木。

       雕刻以刀为笔,步移景异,细致入微,宛如清明上河图。

       帆樯云集,夹岸人家。

       厢廊檐下木雕。

      享殿正面木雕相对简明,梁上悬匾:乡贤、父子柱史。

      另侧厢廊木刻,同为房舍村墟、木桥水车,宛若桃花源景象。

       楼阁高低就势,层叠起落,绵延不绝。
      垂柱外檐板。

      板面雕刻以花卉、香炉、嘉木瑞兽为主。

       檐间花板。

      斗栱叠置,檐角飞翘,享堂地坪高出天井五步台阶。

        享殿前檐四界梁,用弯椽。

       享殿中跨为六界梁,童柱层层递进,脊童柱两侧施抱雾云。

        六界梁上圆栌斗镂刻瓜瓞绵延图案。

       梁底刻如意卷云纹。

       檩条、方椽、望板,构成屋盖。

       山墙处梁柱为穿斗式。

        享殿内悬挂数块木匾,皆是褒扬溢美之词。程朱一脉、道学名家,蕴含浓厚儒家哲理。

      享殿内景。
        屏风板。

       屏风板上挂堂号:仁本堂。

      享殿后檐明间月梁。
       寝殿是后院中最高建筑,计二层。

       前檐月梁正心木刻吉庆人物图案,屋顶三重檐,明间用如意斗栱。

       次间与两厢廊道同宽,月梁上施两攒斗栱。

        廊道梁架。

       两厢为人字屋顶,斗栱雀替。

         寝殿首层。

       金柱对联写道:俞氏以居当念水源木本,永川而荐勿忘春露秋霜。

       承重梁架,上托楼板。

       梁底浮雕丹凤朝阳。

       屏风板旁次间冬瓜梁,下为过道。

        朱熹的“忠孝节义”题字在很多祠堂都能看到,汪口俞氏宗祠也不例外。汪口俞氏宗祠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口村沿河平行的一条正街是主街,其余小巷皆如树枝般分枝散叶,小巷悠长,一望无际。石板路在时间的打磨下显得澄澈。

        每个小巷里住着人家,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不为人知的典故。“一经堂的名字使人想起文天祥的著名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一本儒家经典,让先贤们前赴后继。在徽州悠远的巷陌里,曾任清乾隆州同知的俞念曾将自己的住宅命名为一经堂。
       石库门枋装饰简朴,垂花门罩。

       正厅为三间两厢结构,现已是寻常人家的模样。

       处世以仁唯承前训道,为人在义乃启后箴言。

       次间门窗精雕细刻,装饰考究。

         长窗。

       绦环板木雕人物、建筑。

        绦环板木雕。

        格心木雕。

       格心木雕。

       月梁、陀墩、雀替。

       堂名横匾:一经堂。

       后院天井。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老宅,内宅院二层的木雕极为精细。

      横槛、隔扇、斗栱,古色古香。

      正门麻石门枋,砖雕门罩。

       门罩。

       木雕人物众多,可惜大多残损。

       二层栏杆外挑,露出垂花柱。

        侧厢木刻。

      面目几乎全毁,实在是可惜。

       二层屋檐斗栱。
        泰山石敢当放置在丁字路口正对道路的地方,以镇煞气。
       每个小巷里都有幽深的石阶,清浅的水沟,闲适的行人。

       这座祠堂是鑑三六公祠,门楼新修,现为汪口村史馆。

       三进二天井的结构,前厅为开敞通廊。

         四界梁架,新建。

       正厅为老物件,面阔三间,深色油漆,庄重典雅。

        柱础。

        门厅和正厅之间天井狭长,新老木构相望而立,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正厅前额月梁素朴,上坐四朵五跳斗栱,坐斗刻蝙蝠状卷草纹。

        内跨月梁,上施童柱,柱头出两跳栱。

       金柱头置倒爬狮托轩梁,这是婺源一带梁轩之特色。

         倒爬狮。

      廊轩,倒爬狮撑栱。

       正厅梁架,中跨为四界梁,前檐廊轩。

       正厅里展出文物。

       正厅里展出文物。

        后厅二层,中间供奉朱熹画像,两侧墙上介绍从汪口村出来的俞氏优秀子孙。
        乡约所位于正街上,中间三间木柱门厅,两旁八字墙。

       乡约所,麻石门枋位于脊檩下。

         木结构显然为新建,但构造依然与传统做法无异。

      门厅背面是二层倒座戏楼,供乡邻赏戏游乐之用。

       正厅。

      中跨为四界梁,前为廊轩。
        后厅寝殿,供奉神灵和先人牌位。乡约所是明清时期的基层管理组织,也是劝人向善、互助救济的场所。这里的建筑大抵已是新建,新建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留住中国农村曾经的生存模式,让后人不至忘却。
        养源书屋,藏在深巷之中,高墙灰脊,唯有一棵绿树伸出墙面,散发无限生机。

       养源书屋门脸矮小,低调内敛,却是昔日专供儿童学习启蒙之所。建于清光绪五年(1880),书屋由前院、课堂、塾师、厨房组成。

        大门门楣上刻:掩翠。

       走进大门,是小院,院中植树,枝叶繁茂,出入云霄,这大约有知识的营养。

      二门门楣上刻字:养源书屋。古人含蓄,真正的屋名总是不轻易示

        墙上嵌石,是清光绪十年实勒养源书屋晓谕。

        正厅中间挂孔子行教图,上悬横匾:万世师表,两边对联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荆树花兄弟乐,书田税子孙耕。宣扬的是兄友弟恭、读书至上的儒家思想。

       天井。

        侧面木刻各式文具花瓶。

        正面月梁两旁是龙吐水,中间的水浪成蝙蝠状。为的是祈福消灾。

       侧面透雕什锦花瓶文具桌椅。
        汪口村新建村民广场,以三合院形式面向游人。向游人介绍汪口村的前世今生。汪口本是一座古渡口,江湾水域在此交汇,形成水岸人家。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成为如今的4A级人文景区。

         木刻依旧传神,传统永远流传。祝福汪口古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古建筑胡氏宗祠
俞氏宗祠(婺源汪口村)
精湛木雕--婺源汪口俞氏宗祠
木雕木刻
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安徽绩溪县胡氏宗祠
华庄龙渚惠公祠相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