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殷墟

        盘古开天地,上下五千年,自小就在课本了解学习过我们大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从不会提出猜猜和怀疑,更不会用自己是眼光去了解这段历史之起源和自己的认知,但是我们热爱文史旅游的人有没有想想。谁还看见过比殷墟更早的都城,肯定是没有的,西安的半坡是要早于殷墟,可是它最多就是个部落,和奴隶制的国家政权还是差着很远,北京人,蓝田人等等也只能证明当时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记载,根本还谈不上中华已进入文明时代。(良渚城址,石峁古城,陶寺遗址这些古遗址目前考古都有新的发现,远远的把中华文明向前推展了一大步)
       而在中华大地上最重要的两个历史时期,夏朝,商朝却都建都于中原大地河南,当然夏朝的历史研究目前也仅仅停留在史书和理论研究上,也都是经过考古工作者一代又一代努力得出的推测,离真正的事实还很难作出还原,远不能说明问题。再往前推就是太古、上古时代,可是这些也只能存在于历史书籍和故事当中,根本没有证据证明,而目前唯一能确定和证实的就是商朝,不但有都城遗址,还挖出了大量高等级墓葬,其墓中的陪葬品,祭祀用品和生活用品给我们还原了一个三千年前的社会构成和面貌。基本是可以确定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以及商朝文明程度,是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商后期史家称北蒙,又称殷,于公元前14世纪20代商文成王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国破家亡,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殷墟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目前这一遗址被修建成景区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学习。当然作为一个爱旅游的人,一个爱了解中文历史的热爱者,首先选择的就应该是河南,而河南又以殷墟为最,殷墟就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进程的始发地。
       既然殷墟现在是一5A景区,那么相对的设施也就都很完善了。我也和大家一样带着对古文明的崇拜来到这里,从道路绿化到交通宣传目前殷墟也都很完善,安阳各处都有公交直接开往殷墟景区大门游客中心,购票进入,原址修建的殷墟宫殿区门楼是依照甲骨文中的“门”字作为大门的形状,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复制而成,简单明了。城内所有建筑都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并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等工艺进行复原,一圈转下来也就能大致了解出一点眉目来,当然我不是考古学家和史学家,只是个游客,知道这些也就够了。
       目前殷墟有两大主要看点,第一就是殷墟宫殿区,宫殿区坐北朝南,进大门东侧走通道可达修建在地下的殷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部分比较珍贵的由殷墟出土的重要文物实物,一般人游览殷墟也就一个半小时,我今天来殷墟特别安排了整整一天时间,目的就是好好了解学习下殷墟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基本都是实物,对增加自己的眼界和学习这里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唯一没有看到的就是那件国保司母戊鼎,据说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只能以后找机会去北京看了。但是意外的看见了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总算是看见了另一件国宝极品。在博物馆不但收藏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还有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龟甲,这些宝贝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就其它同级别的博物馆能有一两件展示就很了不得了。
       出博物馆就是复制的宫殿区和宫殿宗庙遗址区域,对一些重要遗址采用玻璃钢带罩保护,上修木质栈道以供游人近距离的观赏,遗址上则按原比例复制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完好的对遗址起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和很多地方的保护要先进,全国很多都是直接把真的拆掉盖个假的,这样的做法必将得到社会的谴责和不齿。对甲骨文等的出土地却是仿制现场一比一做的模型。必定甲骨文太过珍贵,哪敢随便放在开放区域让游人参观。
        妇好墓修建复原在大门西侧的原址内,妇好为武丁(高宗襄王,第23代商王)配偶,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年代与墓主的商王室墓葬。“司母辛”铜鼎就出土于这里,重达114公斤,是妇好的儿子为母亲铸造的祭器,正因为鼎上的铭文,才能认定墓主人是妇好。当然这也是目前唯一能确定身份的早期历史人物。武丁是一位有作为的商王,妇好却是武丁60多位妻子中一个地位显赫的王后。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妇好会武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死后埋葬在宫殿区内的边缘,其原因就不得而知,居专家推断应该是武丁为了能经常看到贤妻,就把她埋在宫殿区边缘,这个论断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大分量就只能游人自己掂量了。
       一般大多游客游览完毕殷墟宫殿区也就告一段落,但是要去王陵区却还有很远的路程。门票是通票,也包含景区小交通,在殷墟遗址西北绕道就能到达殷墟王陵遗址。
       时间还要倒回到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证,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后所建的都城。
       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而停止。1950年后新中国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从1933年起2019年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考察证实了殷墟就是商代都城,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实物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有力证明了我中华起源可以确定在三千三百多年以前的证据。
        举世闻名的重量级的文物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目前在出土司母戊方鼎原址上复制了一个大鼎摆放在高台上以供游人参观,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有大小墓葬2000余座。目前仅对M260大墓进行实物保护性展示。并建保护大厅对游人开放和参观、因为王陵过分庞大,也只能规划了半个王陵供游人参观学习,从M260大墓看,其建设工程丝毫不亚于后期各朝代的王陵,帝陵。M260大墓地宫大小和陕西的秦王一号大墓大小基本一致,而其之间却相差大约1000年时间。其它几座王陵大墓全部回填后使用植被标示的办法进行展示,大小,形式,基本保持原墓形式,使人很直观的就能了解大墓的基本概况。12座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其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直接影响着后世的陵寝形制建设。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喜爱中国历史,那么首先参观和学习的不是兵马俑,更不是故宫,而是殷墟,这里标志着中华科考的起源,成为探索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殷墟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核心,更是我们每一位旅客来河南的首选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07.12 河南 安阳 殷墟遗址宫殿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殷墟/西行文化
安阳殷墟 · 中国甲骨文发祥地
参观阴墟宫殿宗庙遗址——豫鄂自助游(05)
妇好鸮尊、贾湖骨笛、云纹铜禁!你不知道的国宝秘密都藏在这几个小地方!
锦绣中原(十四)——殷墟,传奇穿越三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